据相关资料记载,长清御道在山东中段,从西北的大清桥入长清境,到南边的界首铺,经过了今平安、崮云湖、张夏和万德四个街道办事处,总长51公里,俗称“百里御道”。其间,基本上是先避开玉符河向东南行,从潘村东开始向南拐弯,经开山、炒米店,穿范庄、大崮山高地后进入中川河谷地,然后过大刘庄进入张夏街道红石岭到金庄、张夏村,经馒头山下茶棚过石店、青杨、土门到靳庄,后进入万德阴灵关,再从万德街到金山铺、长城铺、皮家店进店台铺,过界首铺经圣济桥出长清界入泰安境。一路基本同中川河同向而行。为尽量避免沙河带来的不便,多沿中川河东岸行进,其间因无法绕过东面山区下来的多股细流,故架设了十几座大石桥:经过崮云湖街道炒米店广惠桥、崮山无影桥,张夏街道张夏村北大桥、北普济桥、南普济桥、土门广济桥和永济桥,万德街道阴灵关桥、店台广生桥和界首普济桥等。最壮观的还有四道过街阁:张夏村玄帝阁、靳庄村真武阁、长城铺玉皇阁和店台铺真武阁等。
这条道不同于一般的交通大道,因为除了是皇帝走的御道外还是官道、驿道、贡道、香道,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直到19世纪初,这里开始有铁路、公路,发展到如今又有国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诸路集束于一条山谷之中,车水马龙,形成了我国东部南北交通大动脉。
长清境内的这条御道两边都是高山,处于泰沂山区狭长的断裂带上,成为长清东部唯一一条贯穿南北的孔道。这条道不但位置重要,景色也十分壮美。两面青山叠翠,中间中川河波澜不惊,这样的景色构成了长清东部的百里画廊,称为“长清百里锦屏秀”也不为过。因此,对于一生酷爱作诗的乾隆来说自是流连忘返,始终保持创作激情,在南巡沿途到底作诗多少首实在不好统计。他驻跸潘村行宫时,不仅把“橛山”改为“笔架山”,还专门题写楹联;前行到开山,又想起同亡妻富察氏皇后同游济南城的往事,写下了五言绝句《开山驿》;驻跸崮山行宫,看到如此佳境,更是诗兴大发,挥笔狂书:
齐郊行不见燕山,旷野轻与目为闲。
今晓一峰忽入望,岩岩遥示岱宗颜。
当他路过万德长城铺时,看到齐长城与九省御道在此相汇,遂留诗一首:
乘山筑鄣达琅琊,四起防门谨蔽遮。
策士合从资倡议,篓笞天下属赢家。
到了灵岩寺,乾隆就更无法控制写诗的冲动,八次驾临对灵岩八景作 诗竟达近百首,道出这位文治武功的皇帝为长清山水而陶醉的心情。
乾隆南巡图
随着御道的通行,依托御道形成了许多村庄,各种道路四通八达,与之相接。各个驿站、铺舍相连,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按照现在的数据,九省御道在长清境内达百里之多,而实际上旧时的总长度比现在还要长得多。因为康熙版、道光版、民国版《长清县志》上的《长清县四境图》和长清县地图显示,当时的长清县城比今天的面积要大得多。仅据民国《长清县志》载:长清县“至省城历城县治七十里,至茌平县治九十里,至肥城县治九十里,至齐河县治四十里”。1992年《长清县志》记载的史上长清面积最大时是1934年前后,曾达到了1854平方公里。地图显示当时县域形状大体呈蝴蝶状,而不是现在的三角形。1950年6月,济南市政府将原长清县第五区所辖的北店子、大金庄等41个村划属济南市郊区;1956年10月,将黄河以西赵官镇、胡官屯、仁里集和潘店4个区划归齐河县。现在长清区的总面积是1178平方公里。
因此,如果按历史沿革来看,原来长清境内古御道的总长度就不止一百里了。
更多精彩 尽在“秀美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