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汉武帝当年没有独尊儒术,有没有可能独尊墨家?
迪丽瓦拉
2024-11-09 08:15:04
0

原标题:假如汉武帝当年没有独尊儒术,有没有可能独尊墨家?

儒家的爱是平等的啊。哪里不平等了。孔子不是说有教无类吗?更何况孔子的儒家思想更现实化,讲的人都是人性化的。

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封建时代根本无法流行下去,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你想在不同阶级之间搞平等相处是不可能的,而且也弱化了君权,是不符合统治者利益的。儒家之所以畅行,就因为董仲舒改革了儒家思想,提出君权神授,才获得了独尊儒术的待遇。

汉宣帝教育太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百代皆行秦政制”。中华政治奉儒家之名,行法家之实,“外儒内法”,“阳儒阴法”。不服且看明末政治乱象,杀了魏忠贤,崇祯皇帝都被满口仁义道德文章不干事的文臣坑死了!

墨家不足以被尊,而且,对兼爱的错误解读太多,兼爱没有平等相爱的意思,只是互相爱而已,而互爱还是有角色差别的。如果墨家真的讲平等相爱,那墨家更不足以被尊,这不是墨家伟大,而是墨家空想,不可行。

在古代能独尊只有法,道,儒三家,大家是必不可少的,但有前秦的前车之鉴,所以不能独尊,但也不能少,道家本就是汉朝治国之法,独尊道家对汉武帝没什么意义,儒家是汉武帝扶起来的新贵,所以独尊儒家是偶然也是必然。

秦国就是受墨家思想影响最大的国家,秦国人认可兼爱,法家才能破除分封立郡县制,重视手工业重视自然科学重视标准化,喜欢建水利,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和墨家的影响都有一定关系。

儒家讲“忠君爱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才是一切,墨家讲“尚同尚贤”推举有贤能的人作为管理,儒家说天命,人的一生都是上天注定,不强取不强求,安分守法,墨家说非命,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在人为,儒家是封建王朝最好的愚民工具,我不是在贬低儒家,董仲舒时期的儒家已经不是孔孟时期的儒家。

墨家用现在的政治色谱算是威权主义加空想社会主义,偏爱奇技淫巧,有点像共济会、自由石匠,它要么被世俗政权通话改造利用,要么驾驭其上。后者可能变成一个哈里发宗教王国,前者会被卸磨杀驴。通常都认为中国人政治智慧早熟,被剿灭的可能最大。

汉武帝是独尊“儒术”,但这里边是有说法的,汉武帝所尊的不是“儒家”,而是“儒家之公羊派”与“法家之权术派”,而后世所谓的“儒家”指的是“鲁儒”,行动迂阔、装腔作势,只会死读经书、不懂治国之策。而公羊之儒,宣扬的是“大复仇”与“大一统”。当然,废黦百家的儒家是有鲁儒的参与,是由公羊派与鲁儒联手推动的,但汉后王朝,特别是宋朝以后,鲁儒击败了公羊儒,才使中国进入思想僵化的“忍者”文官社会,以至于中国步步受异族侵略而不知开疆扩土的状态。

儒墨道法确实会影响民族性,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民族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类型,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儒家思想之所以能被整个民族认可,那是因为它真的适合农业文明。 也正是因为儒家思想塑造的农业文明社会秩序太过于稳定,墨道法就此失去了生存空间,科学的诞生也是需要前提的,它的起源是古希腊这个商业文明对自然的追问,并由此产生的哲学文化,直到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墨家与儒家有很多不同,但最大的不同不是宗教有无问题,何况墨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教派,也不会是政教合一。最大的不同,是墨家与儒家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墨子是位思想家、科学家、逻辑学家,他极其重视事实推理,重视是非辨析,也就是古希腊哲学意义上的理性,这是一种思考方式的不同,这是最大的不同。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是比较诗性的思维方式,不重视理性、推理性的事实,这恰好是墨子擅长的。

当时的儒家主流公羊派提“大一统”和“大复仇”理念,这适应了当时的国家需求。而墨家,这个学派分裂后,到了战国后期,一部分演变成了“专业刺客”,一部分坚持反对“武力大一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的。被淘汰是必然。至于墨家“技术”,这个在战国还行(副业),到了战国后期,分裂后的墨家自己都不清楚需要什么,专研技术的“墨”逐渐被淘汰。墨家学说是理想化的学说,目标就是共产主义的前生。 但凡强大的君王,都是强势打压,重点在于巩固权利,墨家主张的是去君主,去贵族,所以一直被打压。

此外墨家早已没落,从墨子死后就没落了,墨家分为三派,言传身教,护,行三类。言传身教类是以宣扬墨家思想为主,犹如苦行僧;护则两类,一护教队伍保卫巨子和墨家总部,还有一类则游走列国保护弱国弘扬正义;第三类则是罚,伐昏君酷吏奸臣,以刺客为主。 墨子活着的时候,墨家是无冕之王,道家无冕天子,巨子死后墨家一分为三,然后没落。

中国很多观念和文学成就都源于百家争鸣,所以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就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性,更应该感谢的是秦历代君王的努力造就秦始皇千古一帝!中国不管哪个年代法治一直存在,只不过不同时期法治力度不同而已,法儒结合塑造了独立于世界的中华民族社会结构。不能说哪个好与坏,因为勤劳智慧的华夏文化自动会选取精华去其糟粕,演化出今天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法治虽然没国外健全,但是却是全球最安全国家,你说气不气?

没雅利安人入侵还是分封制好,分封制在许多时候仍是铁板一块,如信仰,价值观,欧洲最大的人口剧减是黑死病,并不是战乱,可见维稳的条件是有相同的价值观,而不是仅靠蛮力专制,能有一点自由还能促进科学发展,而某大统国家人口剧减主要就是战争引发。

不能独尊墨家,墨家学说最大的矛盾之处就是无论墨家倡导什么样的理念最终是由领导者拍板决定,那个法不加尊的年代要是碰到明君还好,碰到昏君那要出事情的,我个人并不太赞同墨法两家学说,给予君王的权力太大,秦国胡亥继位之后重用赵高,结果秦国的刑罚变本加厉,老百姓上街都不敢相互说话,那么换过来说像墨家这种一切都听君王安排的学说也只是和法家换汤不换药。墨家兼爱的理念值得肯定,但是什么事都是法不加尊的君王来拍板真的不妥。

汉武帝尊的儒术已经不是孔孟传下来儒术啦。董仲舒在儒家的基础上吸收了法家的求实,抛却了儒家原有的理想主义。在稳固统治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才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孔孟的儒术太过于理想主义,而且不利于大权独揽。汉武帝是万万接受不了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沉浸式考古进校园 点燃童心考古... “考古是不是像儿歌里唱的,用小小的手铲在探方里挖呀挖?考古人员真的能像冒险家一样可以随意进出古墓吗?...
原创 美... 1945年8月6日清晨,广岛上空飘洒着漫天纸片,犹如一场诡异的雪。就在市民们弯腰捡拾时,一架B-29...
原创 关... 关羽的北伐是三国历史中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但许多人不禁疑惑,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在那时选择了按兵不动?...
原创 前... 寿光三年(357年),苻坚与清河王苻法联合,杀害了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建元六年(370年)以后,苻...
一坛酒 搅动明清28帝 ——燕... “八九不离十”“九五至尊”“胡言乱语”这些词语的出处您知道吗?它们和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史有何关系?燕云...
原创 楚... 在古代中国,继承问题对于一个王朝的存亡至关重要。楚国的楚考烈王熊渠,是战国时期一位有影响力的君主,但...
原创 三...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的这句诗,充满了疑问和感慨。谁能知晓三国的纷争到底持...
原创 1... 民国十年(1921年),15岁的溥仪在受外国老师庄士敦影响后,第一次知道了电话的存在。他决定在紫禁城...
原创 关...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总是能让我们津津乐道,尤其是那些英勇的名将,关羽更是成为了全民偶像。关羽在长时间...
原创 皇... 唐朝在推翻隋朝后,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到了唐玄宗时期,国家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强大到几乎无敌于天下。古...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英雄人物。像袁绍、孙坚、公孙瓒...
上海首次系统展示古滇国考古发现... 中新网上海11月18日电 (李秋莹)你是否听说过古滇国?无论是《史记》中寥寥数语勾勒的传奇古国,或是...
原创 唐... 李世民和武则天在唐朝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虽然两人曾是夫妻,但李世民却并不喜欢武则天,甚至他们之...
原创 她... 在中国古代,投胎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若投得好,就能飞黄腾达,享尽荣华富贵;若投得不好,便注定一生贫...
原创 魏... 《——【·前言·】——》 安陵是战国末期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国,四面被强敌包围,国内没有强大的军队,外面...
原创 他... 历史上,关羽以“刚而自矜”著称,甚至连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都曾看不起他,认为他不过是个“老卒”罢了。但...
原创 中...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根据历史记载,目前中国共有五千多种姓氏,这些姓氏经过...
原创 嘉... 在皇帝的眼中,严世藩和海瑞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两者之间不可能进行比较。并且,也不是因为某人冒犯了皇帝...
原创 刘... 1. 下令杀樊哙 最近,天气一直不太好,阴云密布,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仿佛随时可能迎来一场暴风雨。...
原创 自... 自古以来,山东和山西就有着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说法。《汉书》早有记载,这句话不仅总结了两地的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