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编纂的“明史”中,十几个倭寇杀了明朝六千多军队,是真是假
迪丽瓦拉
2025-07-04 09:03:58
0

据清朝编撰的“明史”记载,在嘉靖三十四年期间,出现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十几个倭寇杀了明朝六千军队。不过很多人认为,清朝敢这么应该确有此事。

其实,单看这个量比,几十比几千,就觉得明朝军队胜券在握,会打得倭寇落荒而逃。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在冷兵器时代,十几个倭寇能够横行于浙江、安徽、江苏三省一路烧杀劫掠,还干掉了六千多军队,可见倭寇的战斗力有多强。

明朝的倭寇大多都是日本的武士、浪人,还有一部分人是受到海禁影响为了生计,被迫加入倭寇一党,其中一个地地道道的安徽人王直,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明朝倭寇的老大。

由于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战乱,很多日本的武士也因此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由于他们从小受过专业的训练,有着极其丰富的战斗经验,被作为倭寇首领的王直看上了,成功被其雇佣。

倭寇最擅长用的兵器就是倭刀,其钢刀来自于日本,刀长而锋利,而且倭刀的材质那也是非常好。

精明狡猾的倭寇,每次只需要派出几个刀法了得的日本武士,轻轻交手便能把明军的一排单枪砍断,成功制造恐慌。

据《明史·日本传》中记载,倭寇从沿海出发横行多地来到南陵县时,遭到了三百多明军的抵抗,而他们竟轻易打败了守军,成功占领南陵县,为所欲为。

当增援该县的明军纷纷赶来时,县内的百姓仿佛看到了胜利曙光,觉得扭转当前战局指日可待。然而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倭寇竟然能够徒手抓住弓箭。

前来支援的明军看到这般景象后,吓得纷纷逃走,促成了不战而败的局面。出现这种情况,与平日疏于训练、得过且过的态度有很大关系,一旦上了战场几乎没有胜算。

倭寇不但战斗力强,而且还十分狡猾、诡计多端,在《筹海图编》中,用了这么一句话“滑而有谋,猛而善斗”来形容倭寇。

而从历史上的“樱桃园之战”,就能看出倭寇的狡猾。当明军来到了城南外的樱桃园驻扎时,他们都没有表现出一丝恐慌,而是在那儿自娱自乐,玩起了游戏。

他们卸下了铠甲,穿上了破破烂烂的乞丐装。殊不知这背后却暗藏利刃,随时会对驻扎在樱桃园的明军展开一场突然袭击,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全军覆没。

提起明朝的抗倭名将,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民族英雄戚继光,鲜少有人提起这一位抗倭良将“胡宗宪”。历史以来,对他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

胡宗宪剧照

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不难发现他在抗倭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他也深受当时明朝政治腐败的伤害,最终含冤而死。

进士出身的胡宗宪,一直都有着不甘于平凡的远大志向,在嘉靖三十三年,他出任了浙江的巡按御史,而当时的浙江深受倭寇的伤害,一片混乱,十分棘手。

由于倭寇势力非常强大,而明朝的抗倭组织也是错综复杂,明军纪律松弛,军心涣散,让胡宗宪陷入了毫无进展的死局之中。虽然前路一片荆棘,但是他始终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初衷。

胡宗宪为了能够顺利抗击倭寇,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不惜放下了自己的尊严,一度讨好严嵩。因为只有得到了他的支持,才能更好地解决抗倭战争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历史学家称“没有胡宗宪,就没有戚家军”可见他的地位之高。他在抗倭这条路上从未停止过,不管有多么艰难,只要是能让倭寇在这片领土上消失,就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而且他也是一个非常喜欢重用贤才、赏罚分明的人,戚继光就是他一手提拔栽培的,他们曾一起协作训练了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史称戚家军。

当然也正是因为有了他才让一直士气低落、无心打仗的明军重新振作。在戚继光的带领下,这支军队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战绩,得到了万民的景仰。

胡宗宪一直都秉持真心为民、处处都为老百姓着想的宗旨,即便是在倭患和朝廷的双重打压下,他都没有放弃初衷,从不会“为了倭贼殴民“。

胡宗宪巧用妙计抓住了海盗首领王直,还有其成员徐海、陈东等人,让明朝的百姓看到了新的曙光。

却因当时黑暗的政治斗争受到牵连,把他归为严嵩反派,一直忍辱负重的他终究还是走了朱纨的那条路,含冤而死。可见当时的明朝政府有多黑暗,是非不分,无不让无数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心寒。

明朝政府的黑暗,是导致倭寇出现时,无人愿意上阵杀敌、英勇奋战、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部分原因。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明朝采用的卫所制,卫所兵大部分都是农民组成的军队,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很少上战场、兵力不够、而且大部分的兵还是老弱病残。

这也是为什么胡宗宪和戚继光采取募兵制、重新招募士兵、训练出一支戚家军的原因。以及受到当时经济情况的影响,粮草不济,无心打仗,出现诸多逃兵。

明朝打不过倭寇,与当时剿倭行动不够积极、严明,政府也不够重视,只知道实行海禁,不想应对之策也有很大关系。

通过翻阅大量史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倭寇在嘉靖后期被赶出所侵占的领土后,便失去了消息,再也没有相关的历史纪录。

从这儿我们不难看出,倭寇的战斗实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像明朝时期发生的这种十几人杀掉六千的事儿,也很难再有第二次。

通过张廷玉的《明史》、郑若曾的《筹海图编》等史料证明,在明朝出现的这样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十几个倭寇杀了明朝六千多军队,是有一定的真实性的。

出现这种事儿,与当时任职的统治者不作为的态度有很大关系,才会出现政治黑暗、军纪不佳、制度落后、实施的策略不严明,让倭寇有机可乘、为所欲为、毫无反抗之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应急救援基层行|三坊七巷34年...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队员正进行防火巡查。澎湃新闻记者 王选辉 图 “—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原创 历...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篇写下陶谦。 三国演义里的陶谦一直是个忠厚老者形象,既亲善爱民,又老实巴交,没...
原创 武... 武王分封同姓亲属,主要是为了对新占有的原来殷的王畿以及方国加强统治,控制战略要地,防止殷贵族的叛乱和...
原创 金... 1、量才授官的用人策略 金世宗于正隆六年(1161年)即位于东京辽阳府,随即改元大定,正式开启了自己...
原创 北...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英雄将军,大多结局只有一个,便是被...
原创 揭... 政治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有时甚至比真刀真枪的血拼还要残酷。在这片战场上,每个人都是譬若蝼蚁的个体,哪怕...
原创 李...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当有新皇帝登基时,都会打压甚至罢黜前朝大臣,李渊也遭到了这样的对待。 他原本世袭贵...
原创 萨... 在整个清朝建立的过程中,有几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这几场战役改变了明清之间的实力对比,其中最重要的一场战...
原创 宋... 封建王朝的“祖”和“宗”指的是皇帝的庙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则,有王朝开创之功的第一位皇帝一般被...
原创 美... 2024年8月底,经过多年的谈判和数十年的争取,美国克拉马斯河上的最后一座大坝被拆除,这标志着美国史...
原创 如... #头条创作挑战赛# 点击关注"千年回响",更多精彩历史故事! 公元前455年,晋阳城外,晋国三大卿大...
原创 熬... 秦琼的隋末唐初的一代名将,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秦琼因为善于打仗、勇猛过人,辅佐李渊、李世民父子...
原创 刘... 每当我们提及汉朝,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汉朝的皇帝汉太祖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登上王位的开国...
原创 薛...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朝... 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
原创 清... 清代土客矛盾中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古代的特定时期,比如宋末明末,汉人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大,但是土客都...
漂洋过海的甜蜜!非洲水果走上中...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随着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洲新鲜水果进入中国市场,让中国消费者...
原创 胡... 满清在咸丰年间,经历了入关以来最大的一场亡国灭族危机,那就是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但是在以曾...
原创 秦... 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祖龙,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出生于赵国邯郸,后回秦朝。13岁被...
原创 没... 秦末汉初的天下格局 楚汉之争这段历史向来争议不断。今天就两个问题给出我的答案: 一:没有韩信,刘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