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赞扬刘备,贬低曹操,这句话的评点叫做“尊刘抑曹”。当真是这样的吗?
我们来看看这一件事,就发现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创作中,是很矛盾的。
他的确想把曹操抹黑,写成一个奸雄。可是对于这一件事,他又是赞扬曹操的。前前后后的思想不统一,才形成了这么一个疑问: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的曹操,到底是欣赏还是批判?
若是欣赏,这件事发生的历史,绝对不是曹操干的;可是移花接木给了曹操,倒成为了名扬天下的英雄义士。若是批判,罗贯中为什么把这件英雄的事情,安插在曹操身上,让他名声远扬呢?
这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件事。
董卓进京,完全变了一个人。
董卓是大军阀,率领的部队是西凉铁骑。他本人却是一个大老粗。按现代的话说,他是痞子军阀。
汉朝大乱,是何进和袁绍这两个蠢蛋闹出来(请参考拙作《何进是个蠢蛋,哪知道袁绍比他还要蠢》)。袁绍请董卓进京平定太监内乱,没想到董卓比太监还要乱。
董卓把朝廷搞得乱七八糟,每天诛杀反对他的大臣。一时之间,汉朝的百官们对董卓恨不得千刀万剐,却没有一个人敢动手。
这时候,一个人跳出来,说:“我敢!”
曹操与司徒王允密谋,要刺杀董卓。王允拖着颤颤巍巍的两条大腿,郑重地向曹操跪拜。
曹操拿着王允的七星宝刀,去刺杀董卓。董卓正在睡午觉。曹操就在董卓床前,抽出刀来,慢慢走近。
宝刀铮亮,映射的光芒刺迷了董卓的眼睛,忽然翻过身问道:“孟德(曹操的字),你拿着刀干什么?”
刺杀失败!曹操托词给恩相献刀。
出门后,打马直接逃跑。
这就是“孟德献刀”的事迹,虽然失败,却使得曹操名扬四海。
问题就来了——曹孟德献刀刺杀董卓,是真的吗?
绝不是真的!
曹操从未与董卓合作过,只是在董卓进京以后,把曹操从典军校尉(西园八校尉之一)提拔为骁骑校尉,并经常向曹操问询百官们的状况。
曹操在汉朝朝廷的官职是典军校尉,因为董卓想笼络他,才提拔为骁骑校尉。《三国志》这样记载: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很清楚,曹操根本不想和董卓做事业伙伴,连官也不当了,化妆成一个老百姓,跑回了老家。
那么,既然曹操没有刺杀董卓,有没有人刺杀董卓呢?
有!
此人名叫伍孚。
伍孚任职越骑校尉,看到朝中没有人对付董卓,他下决心动手。
《后汉书》这么说的这件事:“越骑校尉伍孚忿卓凶毒,志手刃之,乃朝服怀佩刀以见卓。孚语毕辞去,卓起送至阁,以手抚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
写得明明白白,刺杀董卓的叫伍孚,把佩刀藏在朝服里面突然刺杀。可惜董卓是武将,力气又大,反而干掉了伍孚。
那么曹操没有干刺杀董卓的事,罗贯中为什么要移花接木地安插在曹操身上?
纵观《三国演义》的全本,的的确确是在弘扬刘备、贬低曹操。我猜想罗贯中运用的是春秋笔法。先给曹操安插一个故事,赞扬曹操原本是个英雄;随着时间和时态的改变,由英雄变成了一个奸雄。
这就照应了《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汝南许劭的一句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这种春秋笔法,先扬后抑,本就是写作的技巧之一。何况是罗贯中这样的文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