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是宋朝历史上影响力极大的事件,几乎导致赵宋皇室“全军覆没”,徽钦二帝及其后宫家眷、王公大臣全部被女真金人,俘获押送至北国,踏上一条残酷的血泪之路。途中,除却徽钦二帝和后宫,女真人拒绝给他们提供饮食。一路上,这些王公大臣只能依靠射取飞禽走兽、挖菜饮雪充饥,很多人由于无法忍受这样的折磨,选择羞愤自杀。所以,明人笔记《良斋杂说》原文是: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后身也。
北宋亡国后,作为赵宋皇室仅存的后裔康王赵构,在众臣的拥戴下逃至南方,在临安(今杭州)重组朝廷,赵宋社稷得以恢复,史称南宋。
因为靖康之变的发生,引出宋朝历史上一件著名的谜案——真假“柔福帝姬”。
话说,南宋朝廷稳定后,宋金之间战争中也时常会有短暂的和平,陆陆续续地会有一些宋朝的贵族逃回宋境。有位号称徽宗皇帝爱女的柔福帝姬成功脱离女真人的魔爪,来到南宋的都城临安,高宗皇帝经过审查确认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同父异母妹妹。
没想到十年后,宋金达成交涉,同意释放宋高宗的母亲回国。老太后回来后的第一件事是指正这位“柔福帝姬”是冒牌货。赵构的母亲显仁太后韦氏,她此前并没有见过柔福帝姬,却在一见面矢口否认“柔福帝姬”的真实性。宋史记载,旁人觉得太后的说法证据不足,且推测背后可能存在一个令人难以启齿的皇室丑闻。
宫中老人十分肯定地验证
建炎三年,赵构一路逃窜,从北方逃到南方,从陆地跑到海里,只是为躲避女真人“搜山检海捉赵构”的围捕。赵构在这种惊恐的生活中度过数年,由于路途颠簸,形势危机,赵构也因惊吓过度丧失生育能力,自己唯一的儿子不满周岁因此丧命。
虽然赵构的命算是保住了,建都临安后,生活也逐渐趋于安稳,但他无法避免一个孤苦的事实,作为皇室仅存的血脉,他真的是举目无亲。正在赵构倍受孤独折磨时,有人来报说二十妹柔福帝姬从北方金国逃回宋境。
高宗皇帝听后大喜,一方面小妹从金人手里逃回是个吉兆,可以以此来激励六师;一方面可以从柔福帝姬那里打探到一些自己母亲韦氏的消息。赵构也不是昏傻之人,虽然消息很令人振奋,但他转念一想,那么多皇室贵族和王公大臣都没有逃回来,一个弱女子又怎能躲过女真铁骑,还能在遍地不断的战火中生存下来。
若是不承认妹妹,又显得自己不近人情,将来无法给群臣一个交代。赵构灵机一动,找到靖康之变跟随自己建炎南渡的一位宫中老人冯益,此人曾经给柔福帝姬的母亲王贵妃当过佣人,让他前来辨认一下这位柔福帝姬,应该不会出现差错。
老太监冯益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柔福帝姬的驿馆,见到传奇女子“柔福帝姬”。事实上,冯益早已对柔福帝姬没有任何印象,早年自己给王贵妃当佣人时,柔福帝姬才不到十岁。如今都有将近十多年的历史,女大十八变,根本没法看。
冯益上前打量一番柔福帝姬,此女身段纤柔,眉清目秀,气质不错,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冯益先发话问:姑娘,你可曾知道咱们大宋为何将公主成为“帝姬”
柔福帝姬说,若是没有记错,应该是十五年前,我三四岁时,蔡相爷向父皇上书说,周朝公主称为王姬,为效仿成周礼制,故本朝公主皆以帝姬相称。提到父母,好像触及内心的伤痛。说罢,声泪俱下。
冯益一听,说得没错。继续提问,王贵妃平时喜欢什么味道的胭脂水粉,喜好什么样的服色,以及王贵妃本人的相貌特点。柔福帝姬全部回答正确。
冯益基本确定,此女便是真实的柔福帝姬。赶紧回宫复命,赵构听后皆大欢喜,特意在临安设下盛大的酒宴,邀请群臣喝酒庆贺。私下,宋高宗赵构问及自己生母韦氏时,柔福帝姬却遮遮捂捂无法回答。
赵构也没有往心里去,毕竟嫔妃与公主身份有别,他们没有关在一起也不是没有可能。随后,赵构亲自给柔福帝姬选择东床佳婿,将柔福帝姬嫁给一位很有才学的进士。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在岳飞、韩世忠给金人施加压力下,宋金双方达成绍兴和议。金国同意送还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氏和徽宗皇帝的遗骸。不知多少个日夜,赵构盼望这么一天。
韦氏回来后,还没来得及与赵构母子欢聚叙旧,把儿子叫到跟前说的第一句话是,柔福帝姬是个假公主,真正的柔福帝姬早已死在北国。赵构一听,如同五雷轰顶,遵照母亲的意思处死柔福帝姬和驸马。
故事说完,后人基于此事推断,韦氏应该在撒谎。
若柔福帝姬是假的。试想乱世之中,上哪去找气质如此好的姑娘前来冒充公主,一般农家的姑娘不可能有冯益说的“大家闺秀”的气度,有钱人家的闺女本身不缺福贵,又何必冒生死的危险。柔福帝姬的为何如此了解宫事。一般来说,皇家都城戒备森严,皇室的消息不可能走漏出去,连那些王公大臣都无从得知。柔福帝姬若是假的,又是从哪获悉。只有一个人有问题,赵构生母韦氏撒谎想要掩盖什么?
金史记载,韦氏与徽宗一行人被俘获北国后,沦为财产分给一位女真贵族。她跟这位女真贵族成亲后,生育2个儿子。
不仅如此,韦氏还同其他的嫔妃公主一样,在金国享受着婢女一般的待遇,每天给这些女真皇室贵族洗衣做饭,受尽女真人的凌辱。如今,有幸得以回到中原故地,韦氏已经贵为太后,生怕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被人得知,便暗下杀心除掉柔福帝姬。
如若不是,冒充公主是柔福帝姬一人之错,又何必连同驸马爷一起杀掉呢?这些反常的举动,不得不令人浮想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