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阿瑶说史
文/阿瑶说史
前言
一枚银元的背后居然是一个轰动世界的腐败案?
1949年末那个震惊全国的上海反腐案,由一枚不合时宜的银元展开。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司法部门执法部门重重商议后,由
陈毅
市长亲自批准了审判结果。
本案的主人公欧震被当众击毙,百姓对此也纷纷叫好。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银元下的暗流
1949年末,距离解放上海已经过了一段落,一切工作已经慢慢步入正轨。
虽然还有很多事项需要处理,但是氛围已经轻松很多。再加上春节将至,到处都洋溢着新年的快乐。这个新年,与往年相比可大有不同,大家都更为重视。
一天晚上,军官处老刘临时有事,来办公室取文件,夜深人静,老刘脚步又轻。
在办公室值班的欧震完全没注意到有人进来了。
直到老刘走到他身边,
他才慌忙把手里的东西收到了口袋里
,表情极其不自然地同老刘打招呼。
老刘也笑着同他说了两句就走了。
只是他刚出门,
脸上的表情就瞬间变得阴沉。
他看见了,欧震手里居然拿了个
银元
!
要知道在当时,解放军缴纳的所有银元为了重建上海都必须上缴政府,军令如山,军管处上上下下都不曾有过银元。
况且这银元十分稀有,来源并不多。欧震虽有个一官半职,但这银元他断然是不可能接触到的。
所以他手里的银元是从哪里来的?
老刘又想起最近他浮躁敷衍的工作态度,做事情也不似从前那么麻利积极,总是心不在焉的,他忍不住把事情往最坏的结果去想:
朝夕相处的欧震有腐败行为。
放心不下的他,犹豫再三后还是敲开了榆林分局局长刘永祥的门。刚一进门,老刘就将他看到的事情以及他对欧震的怀疑,一口气全部说了出来。
刘永祥感到十分震惊,毕竟这件事情非同小可。
上海刚刚解放不久,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稳定下来,残留了很多封建、列强、国民党留下来的腐败的、腐朽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习气,现在正是对官员的思想信仰、行为举止的重大考验时刻。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这样事情,后果十分严重。
但刘永祥也怕错怪欧震,让公安系统的人员寒了心,毕竟欧震作为公安系统的一个官员,自己也曾提拔过他,对于他还是有感情的。
再三考量之下,刘永祥集结了一批值得信赖的身边人,成立了专案组进行
秘密调查
,并任老刘为专案调查组组长。
此次行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彻查刘震!
同时他自己也没有闲着,亲自过来询问欧震那个银元的由来。
刚开始欧震死鸭子嘴硬,并不承认有这回事。后来露出马脚后又随口编了一个谎言,说是曾经的朋友送的。但当刘永祥问他是哪个朋友要去核实时,他立马支支吾吾,无法再自圆其说。
刘永祥越问心越寒,欧震的样子实在太可疑了。从他那里出来后,刘永祥就催促专案组抓紧时间,尽快把事情调查出来。
过往经历的调查
专案组先从欧震的履历开始查起,清楚他的过往,才能了解现在,对推断未来也有帮助。
通过各种渠道,专案组还原了他的履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查出来的结果是意想不到到的复杂。
原来他之前是国民党党员,于16岁时进入国民党青年军,加入三民主义青年团,后来又担任浙江台州安保队的分队长。不过没过多久,就被调到了国民党南汇警察局。
专案组猜测,晋升的速度这么快,会不会是曾经有过腐败的经历。
不过他在国民党的仕途风光的快,跌落的也十分迅速。在淮海战役时,他因国民党兵力紧张,作为警务也被迫前往,成为了国民党精锐部队的一个普通士兵,不再如往日的风光。
不甘平庸的欧震抱着立战功的心去了前线,殊不知战争局面成败早已敲定。
在这场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几乎团灭,剩下活着被抓取当了俘虏,欧震也是其中的一员。
由于他在被俘期间表现良好,不仅受到优待,加之年龄尚浅,不久便被释放了。
回到自己家乡的欧震低迷了一段时间,这样的状态一直到山东济南军官学校开始招生才被打破。
欧震下定决心想要改变,于是他重新振作了起来,没日没夜的刻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济南军官学校。
只是在被录取时,
他隐瞒了自己曾经的过往
,之后便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在经过了学校的严格培训后,欧震跟随李士英南下到丹阳待命,随后又进入上海,成为了上海公安局榆林分局接管工作的军代表。
其实从给他的履历中不难看出,他是有上进心的。但是受过国民党腐败作风的影响,他的心思和动机是否单纯,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跟随之后的真相
光调查履历自然是远远不够的,专案组双管齐下,轮流值班调查欧震的行踪。
相隔不久的晚上,专案组的一个成员如往常一样跟踪欧震,但这天欧震在下班后并没有和其他人结伴而行,反而偷摸走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这个偏僻的巷子,他并不陌生,因为这是他们之前一起去搜查过的毕晓辉的二房姨太太家的住所。
要知道,他们前段时间刚刚在毕晓辉家里查出问题。
他觉得欧震绝对有问题,但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功亏一篑。他决定先回去汇报给组长老刘,商讨之后再做决定。
老刘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激动,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力量赶往了现场。
到达目的地后,警务人员干脆利落地将门撞开,眼前的一幕证实了老刘之前的猜想。
欧震与毕晓辉的二房姨太太正在床上亲热,突然涌入的一波人让这二人不知所措。一双双眼睛盯着他们,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欧震这时候也反应过来,根本无法开口解释,证据确凿,一切都结束了。
老刘也是破口大骂,说他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是接管人员中的败类,是人渣,是垃圾,是罪人。
之后专案组成员更是在这个偏僻的巷子发现了很多脏款,这不是欧震的,是毕晓辉曾经留下的财产,但也确实是欧震和朱氏两人以后打算生活的资金。
他本以为自己也是个有功之人,虽会面临严酷的惩罚,但罪不至死,大不了到时候什么都没有了,还可以靠朱氏之前的丈夫留下来的财产过活。
但当下的这种形势,他知道自己已经难逃惩罚,也不再挣扎,几次询问下,就说出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真相浮出水面
战后的上海百废待兴,有很多琐碎的事情需要解决,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彻查、清算国民党的府邸,避免后患以及为重修上海解决一些资金问题。
这天,欧震带领军官处一批人,一同来到国民党军空军司令部毕晓辉家中,查找可能藏匿的武器和财产。
他们像往常一样询问了家中女士一些关于毕晓辉的问题。在家中也搜查出了一些非法武器,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后念其初犯,做了宽大处理。
如果按照往常的话,这件事情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但是欧震对这个家中的二房太太朱氏一见钟情,毕竟其年轻貌美,姿态优美,穿着时髦,身段曼妙。甚至回来以后还是想入非非,觉得心痒痒。
这时的他早已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也忘记了领导的教诲,更忘记了为人的本分。
趁着晚上人少,他偷偷的来到了朱氏的家中,朱氏年幼无知,但也认得欧震这个军官,毕竟他前不久还批评过自己,对于他,还是有些恐惧的,并不敢多嘴。
欧震更是抓住了她的心态,揪着她丈夫的问题不放,朱氏以为他是向她索要贿赂,便从抽屉里拿出了四块银元交给他。
可是欧震想要的并不是这些,他坐到了朱氏旁边,花言巧语的引诱她学会顺从。
朱氏年龄尚小,且迫于欧震的身份,自己也需要一个依靠生活,便从了他。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更是时常就来朱氏的家里与朱氏偷情。一开始,他还是有些恐慌的,害怕事情败露,自己会得到处分。
但是一来二往并没人发现,他就放松了警惕,甚至还专门租了个房子与朱氏偷情。
温柔乡让欧震愈发的不知羞耻,他甚至还对朱氏说,
她送给他的四块银元是他们的定情信物,还把这几块银元收藏了起来,随身携带,休息时会时常玩弄。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把玩银元终究还是被老刘看见了。
最终的处理
这件事最终还是要有一个结局的。
在经过一系列讨论后,因为欧震所犯下的罪情节严重且危害极大,影响恶劣。
加之本身就是执法人员,非但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反而蓄意破坏人民政府的声誉,视法律为虚无,
司法机关最终判处了他死刑。
不过因为这件事过于敏感,牵扯到很多事情,也怕带来的政治影响过于严重,榆林局分局长刘永祥认为私下处决更为合适,于是上报给了自己的上司李士英局长,希望得到支持。
按理说欧震是李士英的老部下了,本应该是有感情的。但让人想不到的是,李士英否决了他的提议。
李士英认为,自己在丹阳待命的时候,就已经教导过自己的部下,在上海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表率作用。这才刚到上海多久?欧震就敢如此胆大妄为。
李士英愤怒地说:“欧震的行为过于恶劣,务必要严惩,不要怕影响恶劣,军队这么多,鱼龙混杂,士兵里面出现一两个败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有严惩,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才能杜绝此类的恶劣事件发生。
欧震必须当众处决。
由于此件事情事态严重,有关部门将处理意见向上海新任的市长
陈毅
汇报,想听取他的意见。
陈毅市长听完汇报后,对于李士英的做法表示认同。并在请示书上写下了
“同意击毙”
四个大字。
陈毅市长表示,如果这件事一昧姑息,这不正是走了国民党曾经的老路,忘了初心,那是万万不可的。更别说此事公平公正,也是本应该的结果。
“绝不姑息!立马执行!”
陈毅市长的话语无不透露着对腐败严抓严查,实事求是,依法办事的决心,也真正做到了与百姓心连心。
欧震在众目睽睽之下被送上了刑场,这天的刑场人山人海、络绎不绝,黑压压的全是人们的脑袋。对于上海第一个腐败案,大家都十分好奇会是什么结果。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枪响,欧震的生命被带走了,但也带来了一个人民满意的结果。
这次处决,让当时的老百姓都赞许不已。
国民党的腐败人尽皆知,公开处决欧震,无疑是在用实际行动向老百姓证明共产党的清正廉洁,证明了新中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面对错误,自己敢于正视,敢于反省,敢于纠正,敢于公开。对腐败现象的公开处理,让当时没有安全感的老百姓一下子就吃了定心丸。不得不说,陈毅市长当初的做法是正确的,也是明智的。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应如此,清正廉洁,自己问心无愧才能得到人民的信赖。正如报道的那样:
革命纪律不容破坏!
结语
欧震的行为有违军令,侮辱军誉,破坏纪律,不知廉耻,最终处以死刑。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结果充分证实:没有人犯罪之后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
如今在这样一个法治的社会,法网被织的更加密集,知法犯法的人最终会如欧震一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