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这张简陋的书桌上奋笔疾书,用八天九夜的时间撰写出《论持久战》。
为什么要写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相继攻陷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
一时间,对抗战失去信心者大肆宣扬悲观失望的中国“
亡国论
”,严重扰乱抗战军心民心。
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1938年三四月间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
于是又有人高唱迅速击败日本的中国“
速胜论
”,但就当时中日两军的实际情况而言是不太现实的。
为彻底批驳“亡国论”“速胜论”,毛主席决定撰写一部关于抗战理论的著作,对全面抗战10个月来的战争经历和经验做个总结性的概括与解释,回应全国人民关于抗战前途、抗战策略、抗战方式的关切,从而指明抗日战争的前进方向。
为写好《论持久战》这部专著,毛主席阅读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和战争理论著作,1938年5月毛主席开始废寝忘食地写作。
八天八夜奋笔疾书
翟作军当时是毛泽东的警卫员,他曾这样回忆:
主席写《论持久战》,已经有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了,还一个劲儿伏在桌子上写呀写的。实在写得太累太困的时候,才叫我们给他打盆水洗洗脸,清醒清醒,又继续写。饭吃得很少,脸色也不好看。大家生怕主席累病了,便在值班时加倍注意,劝主席多休息。”
翟作军说:“大概写到第八九天的半夜,主席把我叫去,交给我一卷用报纸卷好的卷卷,叫我过延河送到清凉山解放社去。
过了两三天,解放社送来了校样,主席拿到手以后,就又手不释卷,不分昼夜,反反复复地修改起来
。”又过了些日子,样书出来后,主席又吩咐他把书分送给中央几位首长看,准备再做进一步的修改。
经过不分昼夜的反复修改,《论持久战》如及时雨般问世。1938年5月底6月初,毛泽东在延安正式作了《论持久战》长篇讲演,
有力地批驳了社会上弥漫的“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论调,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论持久战》主要内容
毛主席这本著作开篇以“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做引子,然后针对这两种错误观点作者进行了一一驳斥,接着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
文中指出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
并通过“
持久中的速决”、“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等既独立而又有联系的篇章的阐述,来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怎么进行持久战,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应当怎样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本书的一个基本论点就是: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结语
《论持久战》强调:
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历史的发展证明,《论持久战》中所做的分析和结论是完全正确的!伟人的远见卓识,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