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沈一石倒台以后,他的作坊为何着急卖给徽商,大有玄机
迪丽瓦拉
2024-11-14 20:41:00
0

原标题:大明王朝:沈一石倒台以后,他的作坊为何着急卖给徽商,大有玄机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经典历史剧,很多人不仅喜欢这部剧,并且通过这部剧了解并爱上了明朝的那段历史。笔者也是这部剧的粉丝之一,所以想以自己的文字,给大家进行交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倒台以后,他的财产为何着急卖给徽商,其实大有玄机。

自从沈一石与织造局合作以后,因为傍上了朝廷这棵大树,所以他做起生意是顺风顺水,积累了万贯家财。名下有多家作坊、丝绸铺子、茶叶店等产业。

但是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时常与权力打交道,并且凭借权力积累了财富的沈一石,最终也折在了权力上面。

因为先是想要打着皇帝的名义低价购买灾民的田地,再是把用来执行改稻为桑的国策的粮食,全部赈济给了灾民,所以沈一石真的是摊上事了。嘉靖帝知道这件事后,龙颜大怒,直接派出了锦衣卫去调查这件事情。

而身在浙江的沈一石,知道自己最终难逃一死,所以直接就畏罪自杀了。只留下了生前无数的产业,却无人打理。这些产业因为直接关系到皇帝和一干大臣的银子,毕竟平时沈一石没少帮他们捞钱,所以必须要妥善地安置好,沈一石可以死,这些产业绝对不能死。更何况,还有人指望着这些东西来救命呢。

此时的浙江巡抚郑泌昌和布政使何茂才就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决定把沈一石留下的几十座丝绸作坊给承包出去,然后让这些作坊尽快的运转起来。所以沈一石刚自杀,他们就找来了一些徽商,给他们开出了丰厚的条件,让他们承包下来。至于他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第一,二人急着用这些作坊救命

因为在执行改稻为桑国策的过程中,郑泌昌与何茂才干下了毁堤淹田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又勾结倭寇,来陷害普通百姓,株连海瑞。这些事情如果捅出来,他俩绝对难逃一死。而这些事情又很难捂得住,所以他俩决定将功补过。

因为嘉靖皇帝修宫殿落下了亏空,所以急需要一大笔钱来填补这些亏空,否则财政将陷入瘫痪。而东南倭寇侵袭,戚继光抗倭又急需军费的支持。内忧加上外乱,全部都需要钱来解决。

而来钱的路子,眼下又指望着这些织造作坊。所以郑泌昌与何茂才就决定放手一搏,企图维系作坊的正常运转,然后赚钱来将功补过。

第二,二人的财路离不开这些作坊

沈一石活着的时候,曾经给新任杭州知府高翰文算了一笔账。每年丝绸作坊赚的钱有很多,但是能够进入国库的却寥寥无几,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利润被官员们层层盘剥了。从主管地方的官员,到身居高位的京城要员,很多人都会从中分钱。

这些人中间,自然也包括郑泌昌与何茂才。如果仅仅靠俸禄的话,自然满足不了二人对财富的需求。所以他们非常需要织造作坊这个聚宝盆,源源不断地给他们制造金钱,自然维护作坊的正常运转,也成为了他们的当务之急。

既然要把这些作坊给承包出去,那么为什么不就近在浙江当地找一些富商,偏偏要大老远的请一些徽商来呢?其实这个安排,也是大有深意的。

当时的浙直总督是胡宗宪,胡宗宪又刚刚卸任浙江巡抚,在当地很有影响力。同时他又是嘉靖帝和严嵩身边的红人,所以郑、何二人就打起了他的注意。

因为胡宗宪的老家就是安徽绩溪,所以说郑泌昌与何茂才就想把胡宗宪也拉下水。因为承包丝绸作坊绝对是一笔肥差,沈一石正是凭借这个发家致富的,而这么一个肥差却为何落在了胡宗宪的老乡——徽商身上。事情如果传到嘉靖帝耳中,难免他不会多想。

而郑、何二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们就是想通过胡宗宪的老乡,把他拉上自己的贼船,与他们紧紧地捆在一起。

因为组织处理沈一石作坊的就是他们两个,所以即使胡宗宪想要辩解,话语权也不在他的手里,他只能被郑、何二人牵着走,难免被他们挟持。

到时候如果嘉靖帝要追究郑、何二人,他们正好可以借着此事,利用胡宗宪把水搅浑,然后再寻找一条活路。

所以说郑泌昌与何茂才别有心机地找了一帮徽商,威逼加上利诱,也要让他们签了合同。费尽心机的拉胡宗宪下水,最终目的还是救自己的命。

那么知晓此事的胡宗宪又该怎样脱身呢?关注我,下期给大家讲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1936年2月,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西省的清涧县城,准备渡过黄河向东奔赴华北的抗日前线。 怀着...
原创 晋... 明朝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使得明成祖朱棣,成功扳倒了朱元璋亲自提拔的皇太子——朱允炆,这场战役打得很持久...
原创 摄... 清朝历史上的多尔衮堪称一个神奇的男子,毕竟他从未做过皇帝,但是,在《清史稿·世祖本纪》记载:甲辰,尊...
原创 唐... 唐高祖李渊是建立大唐王朝的奠基人。他的功绩却被史官们截取,甚至于歪曲了一些真相。细察原因,是因为要突...
原创 他...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成就,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便是...
原创 欧... 自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人开始了对新大陆的探索与开发。尤其是在北美大陆,欧洲开拓者(殖民者)...
原创 内...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内蒙发现了一个清代女子的古墓,墓主人穿着一件龙袍,神奇的是,历经240年,尸身竟...
原创 清... 作为古代皇帝的妃子,相貌不出众没有关系,没有才华也不要紧,家世不好也不碍事,最重要的是冰清玉洁,因为...
原创 清... 民间有言 “多子多福”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传宗接代,认为孩子越多越有福气,当然,是儿子越多越好。古代...
原创 我... 先说说什么是封禅,为什么皇帝要封禅。 皇帝也是一份职业,也需要加鸡腿,也需要亲亲抱抱举高高。 但天下...
原创 误... 清朝晚期战乱不断,各种财政收入受阻,慈禧更因奢侈生活被指祸国殃民,是导致清末外战不利,国家发展受阻的...
原创 诸... 在蜀汉政权中,随着诸葛亮的病逝,随即展开了一场内斗,在人事任用上也进行了重要调整。原本权势正盛的杨仪...
唐诗故事丨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 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在表面上结束了。实际上,唐朝廷远没有全部消灭叛乱和割据的势力。叛军老巢河北一...
原创 三... 赵云作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一直以超凡的战斗力和战无不胜的记录被誉为“常胜将军”。他不仅勇猛过人,而且...
原创 1... 伴随着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中国沿袭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轰然崩塌,后来虽有袁世凯再演“登基”盛典,但...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新书发布... 长沙10月28日电(向一鹏 管震)《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27日在长沙举行,来自中...
原创 古... 在各类古代影视剧中,我们能看到古代军队嗷嗷叫的往前冲。在各种古籍中,也常常能见到士兵舍生忘死得冲锋的...
原创 中... 一,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 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
原创 历... 人们说到项羽的时候,总是会用“力能扛鼎”这个词来形容,说明项羽的力气非常大,能够举起一口很重的大鼎。...
海外华媒河南行:中原文化百闻不... 中新网郑州10月29日电 (刘鹏 李海珠)“河南给我的感觉就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书上了解远不如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