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世民的英明治理下,大唐迎来了鼎盛的盛世。然而,一个国家真正的繁荣昌盛该如何衡量呢?在古代社会,优秀的人才汇聚和百姓安居乐业是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标准。
衡量一个国家实力最重要的标尺,莫过于人口的多少。人口基数庞大,意味着有更多劳动力耕种土地,繁荣农业生产,军队规模也随之壮大,国家自此便不惧外敌侵犯。谁若胆敢轻举妄动,必将被迅速镇压。
李世民执政时期,唐朝已是世界一流的强国,军事实力雄厚。正是在他的诸多政策推动下,国家人口迎来了井喷式增长。尤其是首都长安,人口密集,街头巷尾人声鼎沸,几乎达到了爆满的状态。他推行了哪些政策,使全国单身男性的婚姻难题得以缓解呢?
当年李世民通过震惊史册的“玄武门之变”除掉了自己的大哥,从而成为皇位的第一继承人。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眼见父亲李渊仍然健在且权势强大,李世民开始以各种手段逼迫李渊禅让皇位。
凭借果断的手腕和得力大将的支持,李世民最终登基为帝。虽历经艰难险阻,且过程颇为冷酷无情,但胜者为王,他成功站在了权力顶峰,成为大唐真正的掌权者。
李世民对待亲族态度冷酷无情,李渊对此极为痛恨。这并非因为李世民夺位,而是因为他手段残忍。李世民不仅干掉了哥哥,还对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亲属毫不留情,甚至连侄子侄女都一一肃清。这些血亲之殇就在李渊眼前上演,他目睹自己最亲近的家族成员一个个惨死,却无力阻止,自然心怀怨恨。
尽管内政严酷,李世民在对外治理上却展现了卓越的能力。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的他,曾与哥哥一起领兵征战,攻打杨广,最终统一天下。
他深知军队强盛的重要性,为了增强军事实力,李世民开始关注国家人口问题。他明白,只有让百姓生活富足,才敢多生育,养育孩子的能力提高,人口才能迅速增长,进而奠定大唐盛世的坚实基础,也让外敌不敢轻举妄动。
李世民登基后,开始整顿前朝遗留的混乱局面。战争连年,民不聊生,许多百姓因饥荒而死。为解决这一困境,他开仓放粮,同时出台多项减税政策,力求刺激人口增长。人口多了,耕地自然增加,粮食供应充足,国家才能稳固发展。
他深知要快速提升人口,就必须解决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封建社会中,普遍偏重男丁,一旦生了儿子便停止生育,生了女儿则继续生育以求传宗接代,导致男性远多于女性。
李世民对此深感焦虑。一天,他看到宫中众多宫女,细细思索,宫中女子守身如玉,但国家男女比例失调,宫中这么多女子闲置,何不让她们走出宫门,嫁做人妇,助力人口增长?
毕竟皇帝宠妃众多,宫中女子过剩。李世民遂下令,每宫仅留必需数量的宫女,剩余者可出宫嫁人。此举一经宣布,广大单身男子欢呼雀跃,纷纷感恩皇帝此番良策。宫女众多,足以缓解全国单身男性的婚姻难题。
这一政策考虑周全:宫女人数众多,无事可做,宫中生活单调枯燥,且还需皇宫承担开销。将宫女释放,不仅减少皇宫负担,也助推人口增长,双赢之举。
毕竟能进入宫中的女子个个姿色出众。很多皇帝的妃子出身宫女,宫女若被皇帝青睐,身份即飞跃,甚至能与皇帝平起平坐,成为显赫人物。
同时,对太监的需求也减少。李世民决定保留现有太监,特殊情况除外,不再大量招募男性宦官。释放的宫女多赐予边关将士,极大地收买人心,增强军心士气。
为加快人口增长,李世民还颁布女子满十五岁可成婚的诏令,允许离异或寡妇再婚,不必因守节等传统束缚牺牲余生,极大释放社会婚育活力。
此外,他还推出补贴未婚男子的政策,凡婚后向官府报备者,将获得一定补助。此举激励光棍积极寻求婚姻,一时光棍们纷纷抓住良机,部分垂涎寡妇的男子也开始行动。
为了进一步壮大人口,唐朝还吸纳外族归顺者,赎回因战乱流离失所的汉人。贞观四年,唐军带着金银前往突厥,成功将流落异乡的汉人接回,续写唐朝的繁荣篇章。
李世民的诸多举措使唐朝人口迅猛增长。人多了,办事更顺利,唐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回顾历史,刘邦建立大汉政权后,也采取了恢复人口的策略,力图稳固政权。与李世民不同,刘邦出身草根,被称为“流氓皇帝”,他面对庞大国土和不足千千万口人口,焦虑万分。
当时政权尚未稳固,关外匈奴虎视眈眈,一旦开战,大汉政权如豆腐般脆弱。为巩固国家,刘邦也极力推动人口增长,以期为自己日后留下更多子嗣。
刘邦虽也推行减税、生育补助等软性政策,但效果不佳。他遂祭出“剩女税”——年满十五岁未婚女子需缴纳比成年男子多五倍的赋税,逾二十岁未婚者税负翻倍,甚至面临牢狱威胁。
该政策一出,引发朝臣强烈反对,认为结婚生子应顺其自然,不能强制压迫,否则会适得其反。刘邦独断专行,强调自己天命在身,百姓必须服从。为笼络权臣,他承诺大臣子女不受此律约束,朝臣们才不得不沉默。
唐汉两代帝王的生育政策均见成效,但争议巨大。刘邦的手段粗暴专断,名声受损,而李世民则更为温和务实,民众更易接受。两人孰优孰劣,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