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延津有关的故事--“士为知己者死”聂政刺韩愧
迪丽瓦拉
2025-09-24 07:35:04
0

东周五大刺客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五位刺客,他们分别是荆轲、聂政、豫让、专诸和要离。今天我们来讲一个与延津有关的故事,聂政刺杀韩愧的故事。

一、聂政刺韩愧的故事

聂政是东周战国时期轵县深井里人(今天河南济源轵城南),年青时行侠仗义, 因除害杀人。

聂政为了躲避仇家,和母亲、姐姐逃往齐国(今山东境)。

从此,大侠聂政隐居市井,以屠宰为业。

韩国大臣严遂(严仲子)与国相韩傀(侠累)廷争结下仇怨,严仲子怕被杀害,只好逃走了。

严仲子四处游访侠士,希望找到能替他向侠累报仇的人。

到了齐国,听说聂政是个勇士,严仲子便常常登门拜访他,还备办酒席款待他。

酒到酣畅时,严仲子亲自为聂政的老母敬酒,并用黄金百镒为贺礼祝她长寿,求聂政为已报仇,聂政明白严仲子的意思,执意不收礼物。

严仲子坚持要给,而聂政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意思是“我屈身在市场上做了屠夫,就是为了奉养老母,母亲在世,我不敢以死报答别人。”

后来,聂政的母亲去世了,聂政守孝三年。

聂政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认为是报答他的时候了。于是,聂政登门回访严仲子

严遂打算派助手给聂政,助他行刺。聂政谢绝了严仲子给他派的助手。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雠,岂不殆哉!”

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别严遂,孤身一人前往韩国朝都去刺杀侠累。

聂政到了韩国都城,找机会进了相国府。侠累坐在堂上,周围有很多持刀荷戟的护卫。

聂政大喝一声,挺剑便刺。护卫大乱,上前来保护侠累,聂政威武神勇,击杀了几十人。

韩国前来声援护卫越来越多,聂政最终寡不敌众倒下来。

聂政怕死后连累自己的姐姐,就毁坏面容、挖出眼睛、剖开肚皮,壮烈赴死。

由事发突然,聂政又不想连累雇主和家人,割伤脸面壮烈死去。受了惊吓的韩候命人将聂政尸体拉倒集市北。

韩侯悬赏千金,想知道刺客的姓名,想查清原委,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这个刺客是谁。韩取聂政尸于市,县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子。

聂政的姐姐听说这事后,说道:“士为知己者死,我弟弟非常贤能,为了侠义不惜以死报之,我不能因为吝惜自己的性命,而埋没弟弟的名声,埋没声名,这也不是弟弟的本意,弟弟是为了保全家人啊。”于是她去了韩国,看着尸体说: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史记》、《战国策》皆有传记之。

二、聂政刺侠累与延津的关联

1.典集出处

公元前375年,韩灭郑都酸枣。

《元和郡县志》:“酸枣故城,六国时韩王所理处,旧址犹存”。

《水经注》:“濮水又经酸枣县故城南,韩国矣”。“酸枣寺门外,夹道左右,有两故台,访之当地故老云:韩王听讼观台,高十五级,虽楼榭泯灭,然广基似于山岳”。“城北韩之市地也,聂政为濮阳严仲子报仇,刺韩相侠累,遂破面而死,其姊哭之于此”。

六国时韩王所理处(《元和郡县志》)“韩王所理”的含义: “理”即“治”,指韩国君主曾在此设立行政机构,应是临时陪都:韩国都城在阳翟(今禹州)、新郑(灭郑后迁都),但酸枣地处黄河南岸,或为韩王北上争霸的前线指挥中心。 别都行宫:类似赵国信都、魏国安邑的辅都功能,用于控制河内地区。 延津县志有韩王相冰井在甘泉村相关记载 。因为储冰技术的时代局限,韩王相的府邸应该离延津不会太远。

韩王听讼观台与市井,听讼观台(司法权力象征)

(1)形制描述:“高十五级”:战国高台建筑典型特征(如燕下都武阳台残高11米)。“广基似于山岳”:台基夯土范围宏大,反映韩国在此的长期经营。

(2)功能推测: 高台用于韩王阅兵、祭祀、决讼,是军事与司法权力的地标,类似齐国的“桓公台”。

2. 《水经注》明确将“韩市”定位在酸枣城北。“城北韩之市地”(商业与刺客事件)聂政刺侠累的现场,《史记·刺客列传》载聂政刺韩相侠累于“韩市”,韩国疆域佐证: 战国中期,韩国势力曾跨黄河扩张至济水流域(今豫北),酸枣恰处韩、魏、卫三国交界,战略价值极高。

“濮水经酸枣县故城南,韩国矣”(《水经注》)地理坐标:濮水(黄河支流)流经酸枣城南,说明韩国在此筑城依水而建,符合战国“因水为固”的城建特点。 “韩国矣”的暗示:郦道元强调此城属韩国,可能区别于汉代酸枣县治,暗示战国遗址的独立性。

3.地理合理性:

韩国都城在新郑,但侠累或因巡视边防驻跸酸枣,聂政追踪至此,在市井中行刺(市井人流密集便于隐蔽)。

聂政姊聂荣为扬弟之名,哭尸于市后自杀,酸枣城北由此成为忠烈纪念地。

三、酸枣县与延津县的历史累递

公元前543年《左传》首载“酸枣” 为郑晋边境要;

公元前397年聂政刺侠累于酸枣,酸枣韩国临时都城前375年韩灭郑迁都酸枣;政治中心(听讼观台为证)

公元前242年秦置东郡 军事重镇(控扼黄河渡口),秦汉 设酸枣县行政建制固化地名。

公元1117年,宋政和七年,酸枣县以黄河渡口改称延津县延续至今。

1. 城址变迁:

战国酸枣城或为韩国专筑军事要塞,汉代县城在其基础上扩建(《水经注》称“故城”)。

唐代《元和郡县志》仍见“旧址犹存”,说明遗址至少存续至9世纪。

2. 功能延续:

从韩国“听讼观台”到东汉“酸枣会盟”,此地始终是军政仪式性场所。

3、现代考古与历史定位

(1)遗址推测位置:

今河南延津县西北胙城乡(古胙国地,与酸枣相邻).小谭乡等地,曾出土战国夯土基址。

(2)未被重视的原因:

酸枣的战国遗迹因黄河改道淤埋,加之学界多聚焦新郑、阳翟等韩都,导致其陪都角色被低估。

4、酸枣的战略地位与沿革

(1) 韩灭郑后的临时都城(前375年)

《元和郡县志》《水经注》载韩灭郑后迁都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北),设韩王听讼观台(行政中心)及城北市地(商业区)。 此时酸枣成为韩国实际权力中枢,聂政刺侠累、聂嫈哭尸事件即发生于此,印证了《史记》中“韩相侠累方坐府上”的记载。

(2)三晋博弈与秦占东郡

前369年韩赵魏分晋,酸枣转属魏国;

前242年秦将蒙骜攻占酸枣,置东郡,为秦东扩关键据点;

秦统一后(前221年)正式设酸枣县,地名延续至唐(今延津县)。

(3)地名溯源

公元前543年《左传》郑国大夫游吉“奔晋及于酸枣”,证明该地春秋时已是郑晋交界要塞,因遍生酸枣树得名。

5、聂政事件的空间定位

(1)核心坐标:

聂政刺杀侠累于韩王理政的听讼观台(行政中枢),其姊聂嫈哭尸则在毗邻的城北市地(公众聚集区)。 这一布局符合战国都城“前朝后市”的规制(《周礼·考工记》),市井人流密集的特性,使聂嫈的哭尸行为得以迅速传播,实现“扬弟之名”的目的。

(2)地理逻辑

刺客行动的可行性:酸枣作为临时都城,城防体系不如新郑完善,聂政孤身刺杀更具操作性。

聂嫈的赴死路径:弟弟聂政毁容自尽后,尸身被曝于市(威慑刺客)。聂嫈从故乡轵地(今河南济源)出发,沿太行陉-黄河渡口路线,经延津渡(黄河古渡)进入酸枣市集。

四、学者对聂政遗址的考证争议

关于聂政刺杀韩相侠累与延津(古酸枣县)的关联,目前存在历史记载与学术争议,需从多角度进行辨析:

1. 聂政台(河南禹州) 的争议

清代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 “聂政台在州西,相传聂政刺韩傀后自刎,葬于此。” 该台在清代仍存,并有祭祀活动,文人常登临怀古。

2. 酸枣县(河南延津)的争议

部分清代学者(如全祖望)根据《水经注》记载,认为聂政刺韩傀的地点可能在酸枣县(今延津),但主流观点仍以《史记》为准,认为事件发生在韩国都城阳翟(今禹州)。

推论1. 刺杀地点仍在新郑,酸枣为曝尸示众处

刺杀逻辑:侠累作为韩相,主要活动范围应在国都新郑,边境酸枣非常规办公地。

尸体转运:韩国可能将聂政尸体运至酸枣(军事重镇)公开示众,以震慑敌对势力(如魏国)。

其姊哭尸:聂蓥追踪至酸枣认尸,符合"异地曝尸"的古代刑罚惯例(如商鞅尸体被运回咸阳示众)。

推论2. 酸枣曾为韩国"陪都",侠累短期驻跸

军事背景:战国中期韩魏交战频繁,酸枣作为黄河防线核心,韩王或重臣可能临时驻守。

刺杀场景:侠累巡视边境时遇刺,但此说缺乏直接史料和出土文物支撑,属推测。

五、延津的文化记忆工程

1. 唐代李吉甫、郦道元定位

《元和郡县志》和《水经注》明确将酸枣故城(唐延津县西南十五里)标注为聂政事件原址,奠定后世认知。

2. 清代遗存

延津县存“聂政台”遗址(传为听讼观台基址),清代文人赋诗:“侠骨犹存棘木枯,千秋碧血染延津。”(《延津县志》)

3. 现代纪念

建议延津县文物部门于酸枣故址城北立碑:“战国侠士聂政殉义处”,与其姊哭尸的“烈女冢”遗址形成空间叙事闭环。

结语

打造从酸枣到延津的侠义历史文化地标,能使聂政姊弟的侠烈精神与延津(酸枣)的地理沿革深度融合。也许黄河泥沙下掩埋的听讼观台基石、市集故址会重见天日,有天会成为战国政治博弈的见证。但“士为知己者死”精神的永恒坐标,使得聂政刺侠累的厮杀和聂嫈哭弟响彻历史云霄穿云历史长河,为这片土地镌刻了中华侠义故事的不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亚... 亚历山大原本是马其顿这个欧洲小国的国王,却通过一系列壮丽的征战,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他征服...
原创 曹... 司马懿的威名备受崇敬,尤其是他与诸葛亮的对抗,使他声名远扬。其实,司马懿不仅具有出色的智慧,还有深厚...
原创 鸿... 鸿门宴是刘邦一生中最危险的一次经历,差点丧命。如果不是项伯的全力保护,项庄的剑很可能会刺穿刘邦的胸膛...
原创 把... 唐朝最出色的皇帝当属李世民,他在位时带领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然而,李世民的登基过程却常常被视为一段污...
原创 古...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虽然在近代中国曾落后于...
原创 蜀... 我们常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刘禅的无能,导致即便有孟获这样的人才,蜀汉也无法得到拯救。 在诸葛...
原创 原... 韩信在背水一战中打败了赵军,并杀死了陈馀。其实,在这场战斗中,陈馀本有机会获胜。陈馀的谋士李左车曾对...
原创 郑... 中国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动物的记载,每种动物都有其神秘的色彩,而这些动物却从未被人们亲眼看到。除了龙和凤...
陈恒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官网 今天(11月17日)上海师范大学官网显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陈恒已就任上海...
原创 刘... 刘备之所以能够在蜀汉建立强大基础,关键原因之一就是他手下有一批非常优秀且能干的人才。文人有诸葛亮、庞...
原创 潜... 《潜伏》中的余则成和戴笠第一次见面时,余则成向戴笠介绍自己,说:“在下是民国二十六年进的上海青浦特训...
原创 朱... 导语: 在明朝土木堡之变后,瓦刺大军迅速逼近京城,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此时,于谦挺身而出,亲自指挥防守...
《三国志·战棋版》PK9汉中之... 哈喽大家好啊,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PK9汉中之战的诸侯合战商店中,能换的物品和数量发生了变化,而且...
原创 曹... 曹操虽然自身的武艺不算突出,但他却非常擅长识人和笼络人才,吸引了大量能征善战的武将。曹操麾下有十位特...
《我们的故宫》纪录片:发现紫禁... 澎湃新闻获悉,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之际,一部纪录片《我们的故宫》近日上线。11月13日,国家广电总局为...
历史上的今天 | 法国雕塑家奥...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
洋洋大观|沉睡三千年,AI焕活...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如...
原创 乱... 三国时期,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美人如云。除了金戈铁马的英雄豪杰,还有一群倾国倾城的美女,她们的美貌在...
一周展讯|从宋元扇面,看到戏曲... 近日上海艺术气息浓烈,多场重磅展览启幕,如上海博物馆的“融古烁新”展,聚焦宋、元、明、清铜器,个历代...
原创 王... 林黛玉初到贾府时,所有人几乎都热情接待了她,表现出了极大的亲切和关怀。然而,王夫人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