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刘备,若论能力,说他毫无才干也不尽然,他确实有一项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擅长笼络人心。
刘备手下真正称得上能用的将领并不多,若他不能牢牢抓住他们的心,就真有可能变成孤家寡人。刘备自身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谋略都远不及人,全靠诸葛亮出谋划策,依靠手下大将们冲锋陷阵,才能维持局面。
刘备家族似乎流传着一种传统,那就是战事不利时,首选自保,毫不犹豫地抛弃妻儿逃命。刘邦当年就是这样丢下吕雉逃生,刘备亦步亦趋。每当危机来临,他总是跑得飞快,根本不顾妻儿陷入战火中的危险。
在刘备看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自己活着,江山就还在,妻子可以再娶,儿子也能再生,死了的亲人也无足轻重,甚至对于别人担心他家人的心情也毫不在意。
一个连最亲密的妻儿都无法保护的人,又怎能承担起光复汉室、保家卫国的重任?然而,反过来,刘备对兄弟情义却极为深厚,兄弟和部下们也因此对他忠心耿耿,愿意生死相随。
刘备抛弃妻儿的行为固然令人唾弃,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的价值主要是为男性生育子嗣。男人娶多妻,就是为了确保子孙后代不断,避免“一棵树上吊死”,多子多福,方为上策。
正因如此,刘备才能一次次弃妻儿于不顾。甚至,他还用一句流传至今、在黑帮中广为引用的至理名言来安慰犯错的张飞。
桃园三结义之后,关羽和张飞成了刘备最坚定的生死之交。所谓“生死之交”,实际上是关羽和张飞愿为刘备赴汤蹈火,而刘备则一直是那个动嘴皮子、发号施令的指挥者。
关羽身负汉室血统,身份尊贵,将来有望继承大业,自然不能随意送命,更不愿为了刘备牺牲自己。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投身剿灭黄巾军的战斗,虽有战功,却未获得朝廷重用。毕竟当时皇帝自身难保,剿灭黄巾军的功劳也不仅刘备一人所有,董卓同样功不可没。
相比之下,董卓更为残忍狠厉,他不仅救过皇帝于危难,还敢废立皇帝,扶持自己控制的傀儡皇帝,独揽朝政。董卓掌控洛阳后,天下有志之士纷纷起兵反抗,刘备也顺势携关羽张飞投身其中,终于露出头角。
曹操攻打陶谦时,陶谦向田楷求援,田楷遂引刘备前来支援。曹操军队被围困,粮草短缺,最终被迫撤退,徐州得以解围。陶谦非常感激刘备,见他胸怀宽广,又重义气,便让他做豫州刺史,驻守沛县。
后来陶谦忧愤曹操势力而亡,临终嘱咐糜竺说,唯有刘备能守住徐州。刘备在众人力劝下,顺理成章地捡到了徐州这块地盘,正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
刘备一直人才匮乏,吕布先杀董卓,夺曹操地盘却无力稳住,走投无路时投靠刘备。刘备虽知吕布名声不佳,却心存侥幸,想着自己能成为吕布的特殊依靠,于是慷慨接纳。结果吕布还是背叛了他。
当时刘备与关羽在外征战,徐州城只留下张飞镇守。然而张飞有嗜酒如命的缺点,喝醉后常迷失方向。这次他酒醉如泥,吕布清醒果断,兵锋一出,张飞只带几十名护卫仓皇逃走,甚至忘记了刘备的家眷还困在城内。
吕布由此获得了几位极为重要的人质,用以威胁刘备。张飞回见刘备时,报了徐州失陷的噩耗。刘备沉思片刻,没有大发雷霆,只轻描淡写地说:“丢了就丢了吧,这地方本就是意外之财,失去也无须太过忧伤。”
关羽听后立刻想起最关键的问题,急问张飞:“徐州丢了,那嫂子们人呢?你们一块逃出来了吗?”张飞这才酒醒,猛然意识到自己只顾逃命,竟忘了嫂夫人们的安危。
刘备默然不语,旁边的关羽气得几乎跳脚,指着张飞痛骂了一顿,骂得张飞无言以对,几乎拔剑自尽。刘备赶忙拉住他,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了还可缝补,手足断了却难以续接。”
这番话让张飞感动得泪流满面,誓言效忠刘备,愿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被吕布扣押的甘夫人和糜夫人却全然不知情,她们身陷囹圄,等待刘备前去营救,而刘备对此却表现得毫不关心。
不过,刘备当时说这番话,更多是权宜之计,目的在于安慰张飞,避免失去这位重要将领。若当时有其他选择,他绝不会让张飞孤身守城。
幸运的是,不久之后,刘备重新夺回了徐州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