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两个弟弟考试失利,他是如何安慰的?
迪丽瓦拉
2024-11-15 00:36:11
0

原标题:曾国藩的两个弟弟考试失利,他是如何安慰的?

从曾国藩的为官过程,解读《曾国藩家书》系列之18: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们更应该关注那群考得不好的人群,他们承受的压力和悲伤,没有经历过高考失败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安慰,建议看看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方法。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曾国藩的四弟、六弟参加考秀才,再次落榜。

此时的曾国藩,已经是翰林院里的一名从七品检讨,他得知两个弟弟考试失利后,特意于七月四日写信安慰。

曾国藩作为一名理学家,他安慰人的方法,确实与众不同。

考试失利的弟弟

曾国藩的四弟是曾国潢,六弟是曾国华。其中,曾国潢读书的天分比较差,但为人诚恳、实在,愿意为家人付出。曾国华的文笔比较好,深得曾国藩赞赏,认为他“天分较诸弟更高”。

曾国藩28岁考中进士,成为翰林院里的一名翰林后,对弟弟们的激励非常大,大家都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像哥哥一样出人头地。

可是,曾国藩的弟弟们,并没有曾国藩的好运,都是屡次考试,屡次名落孙山。

在多次考试失利后,曾国潢、曾国华显然陷入郁闷之中,尤其是曾国华,抱怨自己的命运多舛,甚至对科举考试失去信心了。

曾国藩作为大哥,作为一个科举考试成功的人,他自然不想看到弟弟们痛苦、颓废。

曾国藩是如何安慰弟弟们的?

我们先来看曾国藩家书中的原话:

四弟、六弟考运不好,不必挂怀。俗语云:“不怕进得迟,只要中得快。”从前邵丹畦前辈,四十三岁入学,五十二岁作学政,现任广西藩台。汪朗渠于道光十二年入学,十三年点状元。阮芸台前辈于乾隆五十三年县府试皆未取头场,即于其年入学中举,五十四年点翰林,五十五年留馆,五十六年大考第一,比放浙江学政,五十九年升浙巡抚。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

这段安慰两个弟弟的家书,虽然平淡无奇,却显出曾国藩对弟弟们的理解、关怀和鼓励。主要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考试就是一个过程,不要耿耿于怀。

从曾国藩这段时间的活动轨迹来看,他在翰林院里主要是编写国史,除此之外,更多是读书写字。

在翰林院里,曾国藩首次接触到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被王阳明考试失利而“不动心”的想法所震撼。

在封建社会,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是文人们的唯一路径,因此,每个人都对此十分重视。正是竞争太大,很多人都无法取得功名。

关于曾国藩学习王阳明心学的收获,在

《曾国藩心学》

中有非常详细的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曾国藩的弟弟们并没有接触过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因此,不能用王阳明的“不动心”方法教育他们,只能安慰他们“不必挂怀”。

为了让弟弟们信服,曾国藩还列举了很多大器晚成的案例,希望他们能重新振奋精神。

二是学识才是最重要的。

考试厉害,并不代表学识出众。这里的学识,不仅仅指知识、文采,更是指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生存能力。因此,曾国藩特意提醒弟弟们,“特患业之不精耳”,也就是说,唯有学业不足才值得重视。

这是曾国藩在官场上的总结。

曾国藩虽然学识出众,但他在官场上并不顺利,进入翰林院后,由于没有银子打点关系,遭到上司、同僚们的排挤,很难有出头之日。不过,曾国藩并没有泄气,他从历史上的权臣中,总结出一条介于皇帝、权臣之间的第三种权谋术。

靠这套权谋术,曾国藩得以进入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的眼中,人脉关系开始从翰林院转移到朝中有影响力的人物身上。曾国藩后来之所以能获得道光皇帝的器重,跟穆彰阿对他的提携有极大关系。

《曾国藩权谋术:乱世可成枭雄,盛世可为富商》

中,把曾国藩的权谋一生讲解得非常清楚,感兴趣朋友一定要读一读。

从曾国藩的家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他对弟弟们的关心,也可以看出,他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了。惋惜的是,曾国藩的几个弟弟们都没有遵从他的教导,在科举考试路途中都不顺利。

考试并不是唯一途径,失利有什么关系?只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开开心心去践行就可以了,大家觉得呢?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泛舟赏菊 沪上今昔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行书上海二日游诗二首(书法) 陆深(明代) 上海博物馆藏 【藏...
原创 他... 1963年,杜平从沈阳军区副政委升任南京军区政委,并排在了第七位。当时南京军区设有七位政委,这让人不...
原创 朱... 1955年初,拟定的授衔名单提交给朱德审阅。细心的朱德在中将名单中发现少了一个人,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
原创 正... 提到三国名将,99%的人会脱口而出:关羽、张飞!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翻开正史《三国志...
原创 亚... 目前与我国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一共有13个,其中12个与台湾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另外1个是不丹...
原创 他... 1954年,郭林祥担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时,接到了一个重要的调职通知。他需要在军政委和四川军区副...
原创 三...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联合废除了晋国的晋静公,并将晋国最后一部分土地瓜分。晋静公被迫迁往普通...
原创 赵...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国君之一,他主导了赵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胡服骑射,使得原本较弱...
郑浩胜:「宝安」地名的千年变迁 很多人知道,宝安县是深圳市的前身,而宝安,也是深圳这块土地最古老的名字。但是,在1913年前的一些诗...
原创 周... 周瑜与诸葛亮,经常被拿来对比,尤其是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似乎表明了诸葛亮在三国中的至高地位。然而...
原创 如... 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有着漫长的一段时间,中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习和仰慕。...
原创 陈... 在中国历史上,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一个真实写照,许多朝代的建立,都是以无数功臣的牺牲为代价的。皇帝们为了...
原创 “... 他是日本帝国最后的“陆军大酱”,也是“玉碎战术”的代表人物。自杀式战机、自杀式鱼雷、自杀式导弹等各种...
原创 毛... 一位农民出身的教师,如何培养出一支能够横扫千军的将领团队?从井冈山到抗美援朝,毛泽东的军事智慧在这些...
原创 宋... 赵匡胤统一天下后,为了确保后代能够秉承正确的治国理政方针,他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三条祖训。碑文中明确告...
原创 中...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四位人物可以真正被称为“天命之子”,他们的崛起可谓传奇。与通常的世袭贵族或天...
原创 地...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地府是亡灵最终的归宿之地,是一个拥有严格秩序和独特审判体系的地方。在这个体系...
原创 卫... 卫瓘之所以在三国时期能够轻松干掉三大名将,并不是因为他有过人的能力,而是因为他背后有强大的支持,特别...
原创 项... 天下大势,有合必分,有分必合。 即便六国被灭,大秦建立,统一天下看似繁荣昌盛,但秦帝国最终因推行...
原创 从...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按理说,它应该代表着腐朽与衰落的象征。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