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两个弟弟考试失利,他是如何安慰的?
迪丽瓦拉
2024-11-15 00:36:11
0

原标题:曾国藩的两个弟弟考试失利,他是如何安慰的?

从曾国藩的为官过程,解读《曾国藩家书》系列之18: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们更应该关注那群考得不好的人群,他们承受的压力和悲伤,没有经历过高考失败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安慰,建议看看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方法。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曾国藩的四弟、六弟参加考秀才,再次落榜。

此时的曾国藩,已经是翰林院里的一名从七品检讨,他得知两个弟弟考试失利后,特意于七月四日写信安慰。

曾国藩作为一名理学家,他安慰人的方法,确实与众不同。

考试失利的弟弟

曾国藩的四弟是曾国潢,六弟是曾国华。其中,曾国潢读书的天分比较差,但为人诚恳、实在,愿意为家人付出。曾国华的文笔比较好,深得曾国藩赞赏,认为他“天分较诸弟更高”。

曾国藩28岁考中进士,成为翰林院里的一名翰林后,对弟弟们的激励非常大,大家都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像哥哥一样出人头地。

可是,曾国藩的弟弟们,并没有曾国藩的好运,都是屡次考试,屡次名落孙山。

在多次考试失利后,曾国潢、曾国华显然陷入郁闷之中,尤其是曾国华,抱怨自己的命运多舛,甚至对科举考试失去信心了。

曾国藩作为大哥,作为一个科举考试成功的人,他自然不想看到弟弟们痛苦、颓废。

曾国藩是如何安慰弟弟们的?

我们先来看曾国藩家书中的原话:

四弟、六弟考运不好,不必挂怀。俗语云:“不怕进得迟,只要中得快。”从前邵丹畦前辈,四十三岁入学,五十二岁作学政,现任广西藩台。汪朗渠于道光十二年入学,十三年点状元。阮芸台前辈于乾隆五十三年县府试皆未取头场,即于其年入学中举,五十四年点翰林,五十五年留馆,五十六年大考第一,比放浙江学政,五十九年升浙巡抚。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

这段安慰两个弟弟的家书,虽然平淡无奇,却显出曾国藩对弟弟们的理解、关怀和鼓励。主要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考试就是一个过程,不要耿耿于怀。

从曾国藩这段时间的活动轨迹来看,他在翰林院里主要是编写国史,除此之外,更多是读书写字。

在翰林院里,曾国藩首次接触到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被王阳明考试失利而“不动心”的想法所震撼。

在封建社会,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是文人们的唯一路径,因此,每个人都对此十分重视。正是竞争太大,很多人都无法取得功名。

关于曾国藩学习王阳明心学的收获,在

《曾国藩心学》

中有非常详细的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曾国藩的弟弟们并没有接触过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因此,不能用王阳明的“不动心”方法教育他们,只能安慰他们“不必挂怀”。

为了让弟弟们信服,曾国藩还列举了很多大器晚成的案例,希望他们能重新振奋精神。

二是学识才是最重要的。

考试厉害,并不代表学识出众。这里的学识,不仅仅指知识、文采,更是指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生存能力。因此,曾国藩特意提醒弟弟们,“特患业之不精耳”,也就是说,唯有学业不足才值得重视。

这是曾国藩在官场上的总结。

曾国藩虽然学识出众,但他在官场上并不顺利,进入翰林院后,由于没有银子打点关系,遭到上司、同僚们的排挤,很难有出头之日。不过,曾国藩并没有泄气,他从历史上的权臣中,总结出一条介于皇帝、权臣之间的第三种权谋术。

靠这套权谋术,曾国藩得以进入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的眼中,人脉关系开始从翰林院转移到朝中有影响力的人物身上。曾国藩后来之所以能获得道光皇帝的器重,跟穆彰阿对他的提携有极大关系。

《曾国藩权谋术:乱世可成枭雄,盛世可为富商》

中,把曾国藩的权谋一生讲解得非常清楚,感兴趣朋友一定要读一读。

从曾国藩的家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他对弟弟们的关心,也可以看出,他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了。惋惜的是,曾国藩的几个弟弟们都没有遵从他的教导,在科举考试路途中都不顺利。

考试并不是唯一途径,失利有什么关系?只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开开心心去践行就可以了,大家觉得呢?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瀛寰新谭|谁才是“第三罗马”?... 自公元15世纪起,莫斯科大公以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自居,试图夺取君士坦丁堡,打造“第三罗马”。沙...
原创 潼... 潼关大战是曹操为平定关中地区,与马韩等关中联军的最后决战。 此次战役中,马超作为防守方,又占据地理优...
原创 亚... 武王姬发推翻商朝的统治后,实行分封制度,把疆域土地划分给诸侯,而诸侯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
原创 反... 前言:反间计是《三十六计》中的一条计谋,在三国演义中被多人使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反间计主要的特点就...
6卷《荆楚文化史》构建荆楚文化... 6卷近300万字《荆楚文化史》 构建荆楚文化全景图 这是一部“十年磨一剑”的学术著作——共6卷、近3...
黎明“七问”之一:谁研制了开国... 本文转自【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1949年10月1日15时,北京的开国盛典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
原创 武... 摘要:武田信玄麾下的真田幸隆,是山本勘助引荐的?逻辑上说不通 真田家并不是什么强大的大名,提别是在始...
浙江古代为越国地盘,为何不简称... 清朝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前曾落第,自勉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
原创 开... 开隋九老,战力排名 1、定彦平 武器:绿沉四尖枪。 特点:枪法精绝,神鬼莫测,被称为“双枪无敌将”。...
原创 赵... “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俊)、韩(世忠)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宋孝宗 ...
原创 关... 公元219年,也就是被誉为三国的“魔咒之年”——建安二十四年,对于关羽来说,半年时间,却让他深刻体会...
原创 春... 霸者,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诸侯之长,即诸侯国总盟主。东周末年王室衰弱,各诸侯国国力强盛,有雄心壮志的君...
原创 英... 引言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原创 曾... 曾经挽救中华文明的七位伟人,没有他们,就没有华夏文明的复兴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曾有无数英雄豪杰为民...
原创 毛... 在中国历史上,李自成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这位陕西米脂县出来的“闯王”,带领农民军刮起席卷全国的起义风...
原创 老... 老祖宗说过:“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从古至今,有许多令人不解之事,比如韩信,自己的腰间明明挂着剑...
原创 罗...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170期。1943年3月,山东根据地的主要军事将领、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
原创 二... 1946年3月,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而这也就标志着美苏冷战拉开了序幕。在此以后,美苏...
原创 明... 少读三国,对诸葛亮六出祁山,既感钦佩,又觉惋惜,尤其对上方谷那场大雨忿忿不平。及至年长,洞悉当时魏蜀...
原创 诸...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出神入化,用兵如神,没有诸葛亮这位优秀的谋士,蜀国恐怕早就奄奄一息了。历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