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隐忍的人物是司马懿?不,而是活到93岁才说出实话的司马孚
迪丽瓦拉
2024-11-15 18:16:51
0

原标题:三国最隐忍的人物是司马懿?不,而是活到93岁才说出实话的司马孚

世人皆以为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能隐忍的人物,多次装病,逃过曹操及其后人的猜忌,于60多岁高龄才反戈一击,夺走曹魏江山。

可是,有一个人比他还能隐忍,一直没露出真面目!

直到临终前,93岁的他才道出真心话,实现了辅佐司马家族夺取江山的重任!这个人就是司马懿的弟弟,自诩一辈子忠于曹魏的司马孚。

公元264年3月,郭太后搂着只有3岁的曹奂,对太傅司马孚说:“以后皇帝就托付给你了。”说罢,饮酒而亡。司马孚跪地痛呼:“老臣定不负曹魏之隆恩。”

早已急不可耐的司马昭听说郭太后驾崩,大喜过望,于2个月后自请进封晋王,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禅让事宜。不料,他的篡位之路却被叔父司马孚给截断了!

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曾和侄儿司马师辅佐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政权。所以,司马懿能夺下曹魏江山,功劳最大的只有两人:司马师和司马孚。

司马师引3000私兵一路杀进皇宫,弹压不服者;司马孚依仗声望串联曹魏官员,争取保命者。两人珠联璧合,终于为司马家族夺来这片江山。至于彼时的司马昭,因为和夏侯家族关系密切,被司马懿作为迷惑人的棋子摆在明白,几乎没出什么力。

因此,司马懿大事得成后,掌控大权的是司马师!

几年后,司马师在“伐吴之战”中眼疾复发,回京后猝死。当时司马昭正在外地,听到风声后急忙往京师赶,却被忠心于曹魏的大臣花言巧语拖住。若非叔父司马孚收拢了司马师的势力稳定京师,只怕司马昭早已成丧家之犬,亡命天涯了。

因此,司马孚背后不仅有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的势力,还有忠心于曹魏的旧臣,实力庞大。

但是,司马孚一直以来都自认是“曹魏忠臣”,屡次保护曹魏后人不受迫害。当日郭太后饮鸩自尽,就是和司马家族的一笔交易,“以命换命”。司马孚亲眼目睹,无论如何也不愿再做忘恩负义之事。

司马昭很想把顽固的司马孚赶出朝堂,可他这个叔父一到关键时候就把胳膊肘往自家拐!

司马昭也怀疑过这位叔父是不是胸怀大志?但是,司马孚却在他入主京师后立即把司马师的势力都交了出来!

对这个刚入仕就把人设打造成“曹魏忠臣”的叔父,司马昭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若篡位必定身败名裂,而且会把司马家族拖入“自相残杀”的深渊。对此,叔侄二人心照不宣!

司马孚为何一直向外标榜自己“曹魏忠臣”的身份呢?

其实,这背后隐藏着2000多年来那些高门大阀保证“香火传承”的秘密。

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很多家族就懂得了“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因此,一旦战乱迭起,这些家族就会提前做好安排,把家族势力分成几股,押注、投靠不同的势力。比如最著名的诸葛世家,就分成三股势力分别投靠魏蜀吴三国。

司马家族也不例外!

当初司马懿的大哥司马郎就忠于曹操,司马懿则多次表态忠于汉室拒绝曹操的征辟,打得就是这种主意!如今司马孚也如此作态,很明显,仍是担心侄子司马师、司马昭不能把家族带入太平盛世,这才做了世人皆知的“忠臣”。

如果司马孚真的只忠于曹魏王朝,当年魏明帝托孤于他,他就应该知恩图报,不让曹芳被司马师所废!

如果司马孚真的是曹魏忠臣,他就应该辅佐雄才大略堪比曹丕的曹髦夺取大权,不至于让曹髦死于街头!

如果司马孚真的是历史所说的“坦荡君子”,他就不可能任由郭太后“一命换一命”,让曹魏家族失去最后的庇护者!

而且,每到司马家族生死存亡的时候,他都会站出来发挥巨大的作用,貌似被亲情“挟持”一般,辅佐司马懿、司马昭掌控曹魏的江山。

也许正因为如此,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才会对司马孚保护曹魏后人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司马孚来说,他真正的信仰是忠于司马家族,而不是某个亲人!否则,一旦出了差池,曹魏后人得势,整个司马家族都会堕入深渊。

司马昭在有生之年还是没能坐上皇帝。

按照他和哥哥司马师的协议,司马昭应该把大权移交给司马师的继子司马攸,也是他的次子。其实,这也是司马昭的私心,他更喜欢这个二儿子,还经常对左右说:“这天下乃是景王的天下,我怎么能给别人呢!

可是,司马孚、何曾等人却站出来表示反对!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司马攸性情温和、善良,不适合掌权;第二,曹奂是当初司马炎迎来做皇帝的,两人有感情基础。

就这样,司马炎被立为太子(当时曹奂还是皇帝,司马昭是晋王)!

司马炎掌权不久,就跟曹奂商量换位子。担惊受怕10几年的曹奂巴不得马上离开皇帝的位子,迫不及待地丢下玉玺,一溜烟跑到金墉城做王爷去了。

临走前,一贯迟到的司马孚匆匆赶来,抱着曹奂的大腿痛哭:“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然后,目送曹奂离开京城!

司马炎成功篡位、登基,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待遇之尊崇,无人能及。

公元272年,活了93岁的司马孚临终前终于说明了心迹:“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

不做辅佐三任商王的能臣伊尹,不做大权在握仍忠心耿耿的周公,不做饿死也不失节的伯夷,也不做归隐山林而不失志向的柳下惠......这就是司马孚,一个临终前给自己准确“盖棺定论”的人,一个只忠于家族的人!

所以,论隐忍功夫,司马懿其实不如他的弟弟司马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出水文物... 中新网海南琼海9月27日电 (记者 符宇群)“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27日...
原创 梁... 梁山好汉威名天下,曾两败童贯,三胜高俅,八百里水泊水草丰茂,鱼虾丰足。 后受宋廷诏安,征大辽,灭田虎...
原创 王... 在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一个传奇人物横空出世,他的人生如同开挂般精彩。他5岁时还不会说话,15岁辍学考...
原创 此... 这位将军不简单,他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深得老蒋的器重,仅用了三年时间就从少校升少将,又用三年...
原创 欧... 据《世界多极化》所载:“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和国...
原创 唐... 初唐(武德年间)时,唐朝人的确吃过隋朝的存粮。 《隋书·食货志》记载:“是时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
原创 被...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就算是贵为皇帝的女人,她们大多也并不快乐。 因为皇帝拥有三宫六院...
原创 李... 引言: 《朱元璋“男耕女织”的理想国》中说:“男力耕于外,女力织于内,遂至家给人足。” 落后的清政...
郑和下西洋:皇帝吃饱却让其他人... 每当提起郑和下西洋,世人总会联想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其中,赞扬者将重点放在体量和感官层面,认为三宝...
原创 假... 苏轼在词中提到: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如果让人们回头去想想的话,人们可能...
“纪念任乃强先生诞辰130周年... 9月21-22日,由四川大学、四川省历史学学会主办的“纪念任乃强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四川...
原创 司... 公元238年,魏国丞相司马懿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平定辽东。这片遥远的土地由公孙渊把持,已经成为魏...
原创 日... 日本历史上的“夜爬”文化:一段被遗忘的人口增长策略 在日本漫长而复杂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鲜为人知却又...
原创 唐... 清史稿中有言,“百姓大害,莫过于贪官蠢吏”,可见,在朝为官者,当对得起“清廉”二字,否则,于国于民,...
原创 被... 忍辱负重一朝翻身:那些年成功反杀权臣的帝王们 帝王,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是权力的化身,他们一言九鼎,...
原创 戴... 1951年的一个清晨,七位老农手持铁锹,站在戴笠墓地前,面对的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的任务...
原创 唐... 现今社会人们对身份证的需求无处不在,大家的生活和出行都离不开那张能证明自己居民身份的卡片,身份证已成...
《人民的珍藏》今晚开播,用藏品... 聚焦百姓珍藏,映射时代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华诞在即,国庆特别节目《人民的珍藏》将于2...
原创 他... 民国惹人向往,除了新旧交织之时的趣史,更多的还是感念于当时自由的学术精神,感念于当时风华绝代的大师们...
原创 曹... 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绵长达两千余年,而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之中,就仿佛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史诗级的漫长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