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隐忍的人物是司马懿?不,而是活到93岁才说出实话的司马孚
迪丽瓦拉
2024-11-15 18:16:51
0

原标题:三国最隐忍的人物是司马懿?不,而是活到93岁才说出实话的司马孚

世人皆以为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能隐忍的人物,多次装病,逃过曹操及其后人的猜忌,于60多岁高龄才反戈一击,夺走曹魏江山。

可是,有一个人比他还能隐忍,一直没露出真面目!

直到临终前,93岁的他才道出真心话,实现了辅佐司马家族夺取江山的重任!这个人就是司马懿的弟弟,自诩一辈子忠于曹魏的司马孚。

公元264年3月,郭太后搂着只有3岁的曹奂,对太傅司马孚说:“以后皇帝就托付给你了。”说罢,饮酒而亡。司马孚跪地痛呼:“老臣定不负曹魏之隆恩。”

早已急不可耐的司马昭听说郭太后驾崩,大喜过望,于2个月后自请进封晋王,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禅让事宜。不料,他的篡位之路却被叔父司马孚给截断了!

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曾和侄儿司马师辅佐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政权。所以,司马懿能夺下曹魏江山,功劳最大的只有两人:司马师和司马孚。

司马师引3000私兵一路杀进皇宫,弹压不服者;司马孚依仗声望串联曹魏官员,争取保命者。两人珠联璧合,终于为司马家族夺来这片江山。至于彼时的司马昭,因为和夏侯家族关系密切,被司马懿作为迷惑人的棋子摆在明白,几乎没出什么力。

因此,司马懿大事得成后,掌控大权的是司马师!

几年后,司马师在“伐吴之战”中眼疾复发,回京后猝死。当时司马昭正在外地,听到风声后急忙往京师赶,却被忠心于曹魏的大臣花言巧语拖住。若非叔父司马孚收拢了司马师的势力稳定京师,只怕司马昭早已成丧家之犬,亡命天涯了。

因此,司马孚背后不仅有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的势力,还有忠心于曹魏的旧臣,实力庞大。

但是,司马孚一直以来都自认是“曹魏忠臣”,屡次保护曹魏后人不受迫害。当日郭太后饮鸩自尽,就是和司马家族的一笔交易,“以命换命”。司马孚亲眼目睹,无论如何也不愿再做忘恩负义之事。

司马昭很想把顽固的司马孚赶出朝堂,可他这个叔父一到关键时候就把胳膊肘往自家拐!

司马昭也怀疑过这位叔父是不是胸怀大志?但是,司马孚却在他入主京师后立即把司马师的势力都交了出来!

对这个刚入仕就把人设打造成“曹魏忠臣”的叔父,司马昭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若篡位必定身败名裂,而且会把司马家族拖入“自相残杀”的深渊。对此,叔侄二人心照不宣!

司马孚为何一直向外标榜自己“曹魏忠臣”的身份呢?

其实,这背后隐藏着2000多年来那些高门大阀保证“香火传承”的秘密。

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很多家族就懂得了“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因此,一旦战乱迭起,这些家族就会提前做好安排,把家族势力分成几股,押注、投靠不同的势力。比如最著名的诸葛世家,就分成三股势力分别投靠魏蜀吴三国。

司马家族也不例外!

当初司马懿的大哥司马郎就忠于曹操,司马懿则多次表态忠于汉室拒绝曹操的征辟,打得就是这种主意!如今司马孚也如此作态,很明显,仍是担心侄子司马师、司马昭不能把家族带入太平盛世,这才做了世人皆知的“忠臣”。

如果司马孚真的只忠于曹魏王朝,当年魏明帝托孤于他,他就应该知恩图报,不让曹芳被司马师所废!

如果司马孚真的是曹魏忠臣,他就应该辅佐雄才大略堪比曹丕的曹髦夺取大权,不至于让曹髦死于街头!

如果司马孚真的是历史所说的“坦荡君子”,他就不可能任由郭太后“一命换一命”,让曹魏家族失去最后的庇护者!

而且,每到司马家族生死存亡的时候,他都会站出来发挥巨大的作用,貌似被亲情“挟持”一般,辅佐司马懿、司马昭掌控曹魏的江山。

也许正因为如此,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才会对司马孚保护曹魏后人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司马孚来说,他真正的信仰是忠于司马家族,而不是某个亲人!否则,一旦出了差池,曹魏后人得势,整个司马家族都会堕入深渊。

司马昭在有生之年还是没能坐上皇帝。

按照他和哥哥司马师的协议,司马昭应该把大权移交给司马师的继子司马攸,也是他的次子。其实,这也是司马昭的私心,他更喜欢这个二儿子,还经常对左右说:“这天下乃是景王的天下,我怎么能给别人呢!

可是,司马孚、何曾等人却站出来表示反对!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司马攸性情温和、善良,不适合掌权;第二,曹奂是当初司马炎迎来做皇帝的,两人有感情基础。

就这样,司马炎被立为太子(当时曹奂还是皇帝,司马昭是晋王)!

司马炎掌权不久,就跟曹奂商量换位子。担惊受怕10几年的曹奂巴不得马上离开皇帝的位子,迫不及待地丢下玉玺,一溜烟跑到金墉城做王爷去了。

临走前,一贯迟到的司马孚匆匆赶来,抱着曹奂的大腿痛哭:“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然后,目送曹奂离开京城!

司马炎成功篡位、登基,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待遇之尊崇,无人能及。

公元272年,活了93岁的司马孚临终前终于说明了心迹:“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

不做辅佐三任商王的能臣伊尹,不做大权在握仍忠心耿耿的周公,不做饿死也不失节的伯夷,也不做归隐山林而不失志向的柳下惠......这就是司马孚,一个临终前给自己准确“盖棺定论”的人,一个只忠于家族的人!

所以,论隐忍功夫,司马懿其实不如他的弟弟司马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
“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 原标题:“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有何瓜葛? 在中华文化...
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 原标题: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氏族人过来祭拜 各位老表们大家好,近段时...
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 原标题: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杨广,我要投奔表兄李渊去了哦 窦抗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 原标题: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婚姻如何呢?子嗣情况如何? 隋文帝杨坚...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 原标题: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
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 原标题: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晋阳起兵,随李世民冲锋陷阵 窦师伦墓志出...
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 原标题: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门三十年,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 李多祚,爵...
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 原标题: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是怎么死的?李隆基对兄弟如何 李旦是唐朝...
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 原标题: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刘邦刘彻恐怕难辞其咎! 嗨!大家...
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 原标题: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199...
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 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开启 公元前138年,汉朝派遣张骞...
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 原标题: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冤,竟然被盗贼所杀 窦庆是杨坚的外甥,杨...
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 原标题: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除了徐庶还有谁? 在三国时期,荆州多俊才...
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 原标题: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少100年,不是康熙,不是乾隆 如果没有...
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 原标题: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到97岁,成为清朝后妃长寿之冠 1685...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 原标题: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一向以精明自诩?是在责怪他吗? 《雍正王...
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 原标题: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年成太后,为何被骂作“大清罪人” 隆裕当...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 原标题: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说起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 原标题: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道台和知府哪个级别高权力大? 清朝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