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人口即命运,法国人因偷懒不生孩子,丢失了自古以来的欧洲霸权
迪丽瓦拉
2025-09-27 08:34:46
0

《——·前言·——》

法国失去欧洲霸主地位,真正的根源并不在于军事战场的失败,亦不在于外交上的失策,而是因为其人口问题的深刻危机。

在工业革命的轰鸣中,法国的工业化进程并未带来人口的快速增长。相反,德国与英国的人口数目随着工业化而爆发性增长,法国却在这一过程中陷入了停滞。那时的法国,像是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缓慢而无声地开始消失。法国社会的隐性危机,从不愿意生育开始,悄然侵蚀着这个曾经主宰世界的民族。

1790年的巴黎,街头人流涌动,移民、手艺人、失业者熙熙攘攘。工厂林立,但孩子的哭声却越来越少,工业革命并未带来兴奋,反而加深了人们的恐惧。那时,流传着一句话:“机器能做的,为什么还需要孩子?”一位东区工厂的老板在日记中写道:“未来属于机器,而不是人。”然而,低估机器替代人力的后果,直接导致了生育率的骤然下降。

到了1866年,法国总人口为3700万,而德国则接近4000万,且增长速度远超法国。这种差距,在30年后形成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剪刀差”。与此同时,巴黎市中心的高房价如一条无形的绳索,压得普通家庭喘不过气。1840年,市中心的房价暴涨了70%,普通工人连一个简陋的租房都难以承受。而要养活五个孩子,几乎意味着破产。政府未能及时出手干预,生育奖励政策的推出也显得姗姗来迟,到1880年时,法国农村已经空心化,城市中产阶层也渐渐信奉“少生优生”。

此时的法国上层社会深受继承权争斗的困扰,中层担心生活质量下降,下层则因无力抚养孩子而选择不生。社会的普遍共识变成了:“多生是穷人的事。”而启蒙运动的副作用在19世纪悄然发酵。卢梭、伏尔泰等人的自由主义思想逐渐演变成了极端个人主义,生孩子,逐渐成为了一种束缚自由的负担。

尤其是女性群体。随着工厂女工比例的增加,女性经济独立的意识觉醒。1830年,巴黎女工组织公开宣言:“女人不是生育的机器。”这是欧洲社会中的先锋声音,但对法国人口结构来说,却是灾难的开始。思想解放提前一百年带来的代价,是生育率的提前崩盘。到1900年,法国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2.5,而德国为4.5,英国为4.2。在欧洲列强纷纷扩张的年代,法国自愿放弃了未来,亲手消耗了自己的后代。

法国大革命,本来是为了拯救法国,但却成了人口的“刽子手”。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起,紧接着进入了长达十年的恐怖统治时期。吉洛廷几乎每天都在工作,贵族、知识分子等精英阶层大量被斩首。法国不仅经历了内部的血腥清洗,外部战争也不断,1792年到1815年,几乎没有一年不在与他国作战。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动员了14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7%。而在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法国的伤亡超过了4万人;而1812年远征俄罗斯,更是成了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60万法国大军出征,最后仅有5万人回到法国。战争的屠刀直接斩断了一个时代的男性力量,尤其是法国的农村,很多壮丁死于战场,留下的是荒废的田地与萎靡不振的农业生产。那些剩下的寡妇,除了失去了丈夫,心中也失去了希望。

拿破仑战败后,复辟的王朝尝试重建社会秩序,但民众的焦虑早已深入骨髓,无法平复。最大的问题出现在土地继承上。根据拿破仑的民法典,子女将平分遗产,这种法律虽然打破了封建继承方式,但也带来了土地的严重碎片化。如果一个农民有五个孩子,那么他的土地在他去世后会被分成五份,过一代又会分成25份。这种土地分配模式让农民难以养家糊口,开始主动控制生育,甚至选择不婚。

184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法国农村地区25岁以上的未婚男性比例高达30%。这种现象不是因为他们找不到配偶,而是因为他们不敢结婚。土地焦虑、战争损失、工业革命的恐慌,这三重打击下,法国的生育率几乎停滞不前。自拿破仑到普法战争,法国人口仅增长了300万。而反观德国,普鲁士的统一过程中,凭借人口和工业产能的高速增长,迅速崛起为欧洲的新霸主。

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的兵力不到60万,而德国的动员人数超过100万,战争结果注定法国败北,失去了阿尔萨斯-洛林,也失去了欧洲霸主的地位。进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再次用血肉支撑摇摇欲坠的国运,但其根本的底气已严重不足。

到了1911年,法国人口已为3970万,而德国则突破了6500万。战前的军力、经济、资源储备等方面,德国远远超过法国。在马恩河战役初期,法国动员了280万兵力,德国则为400万。随后的四年战争中,法国死亡140万,伤残400万,几乎全部是青壮年男性,直接造成了国家的未来断裂。

1919年的巴黎,战后的氛围异常沉重,医院和福利院中充斥着断肢残臂的退伍军人。战争直接摧毁了一整代法国男人,女性也因此失去了一个时代。为了应对人口危机,法国政府曾一度推行“英雄母亲”运动,鼓励女性多生育,并给予生育奖励金,但效果甚微。经历战火摧残的法国社会,既没有能力也没有信心大量生育。

经济的衰退与社会的伤痛同步前进,法国工业产值的恢复比德国慢得多。到1920年,法国工业恢复至战前水平用了七年,而德国只用了五年。由于人口恢复缓慢,经济复苏也极其迟缓,军工产业的发展步伐也跟不上。到了1930年代,德国重新崛起,而法国依然在疗伤。

二战爆发时,法国表面拥有500万军队,但实际上可战斗兵力严重不足。1940年,德国发动闪击战,法国在六周内全线崩溃。巴黎陷落,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第一次如此彻底地被压倒。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那个不起眼的源头——不生孩子。

许多人简单地将法国的生育问题归结为“偷懒”,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标签显得极为肤浅和无知。这一切还要归结于技术误判。19世纪初,法国人天真地认为,工业化将自动带来繁荣。既然机器可以代替人力,那孩子便成了累赘。正是这种短视的思维,使得法国在工业革命的关键阶段,生育意愿崩塌。而德国和美国等国,却借助人口红利完成了弯道超车。

还有制度缺陷。拿破仑的民法典规定了平等分配遗产,虽然此举意在打破封建继承的模式,但却导致了土地和经济的碎片化。农民为了避免土地被分割,开始主动控制生育,甚至不婚。上层资产阶级也趋向少子继承,这加速了人口的萎缩。

思想的惯性也是一个问题。启蒙运动的火种点燃了个体解放的理念,但法国走得太快,太彻底。当其他国家还在强调家庭、国家和繁衍时,法国的社会早已普遍认为“生育是个人选择,而非社会责任”。这种观念,历经大革命至今,未曾改变。

2024年,法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隋... 隋炀帝,这位皇帝一直以来都被历史评价褒贬不一。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他几乎没有受到过正面的赞扬,反而成...
原创 西... 在三国时期,蜀汉在公元263年就已经被司马昭灭掉了,但直到17年后的公元280年,西晋才最终消灭东吴...
原创 太... 前言 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与其经济命脉息息相关。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其...
原创 如... 历史的发展常常是必然的,很多人对这一点没有深刻理解,他们往往会把历史事件归结为某个个人的功劳,而忽视...
原创 守... 提到“首富”这个话题,我们常常会想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现代的中国企业家马云、王健林,当然还有全...
原创 项... 要弄清楚鸿门宴后项羽为什么没有杀项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项伯究竟是谁。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他与项羽的父...
原创 韩... 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冬季,韩宋王朝的君主韩林儿去世。普遍认为,韩林儿的死与朱元璋的谋...
景德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成... 近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高倩在 2025 科普中国说·江西专场带来演讲《火之炼金术士——窑炉...
原创 刘... 前言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与变数。刘备曾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最终得到了他这样的智者辅助,但即便如此,...
原创 吏... 自从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以后,这种官制形式就一直沿用至后代。在这个制度中,尚书省是负责中央行政事...
原创 她... 熟悉清代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清朝皇室与外戚在日常交流中必须避免直接提及皇帝的名字。例如,雍正皇帝在登...
原创 彭... 1949年6月10日,刚刚划归第一野战军的18兵团181师,根据既定的作战计划,顺利到达了西安东郊。...
刘火:第一次殷墟发掘有李济吗? 不意翻出《考古》15辑。 2004年,为纪念殷墟考古七十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考古学集刊》第15辑...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充满了英雄豪杰,其中许多武将的英勇和潇洒让无数男人为之倾倒与钦佩。然而,在这群英勇的男性中...
古代的一百两银子到底值现在多少... 旅游人笔记:古代社会,普通人100两银子, 有多大购买力,对标多少钱?。 那块沉甸甸的银锭,能撑起...
原创 清... 一组1900年前后的北京老照片,见证了大清灭亡前的残阳夕照。 照片拍摄者叫詹姆斯·威尔科克斯·卡拉尔...
原创 刘... 刘邓大军有42万人,而挺进大别山的队伍只有七万,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差距呢?虽然我军频频获胜,但依然...
原创 朱... 有人评价说,历史上最忙碌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属。朱元璋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治理国家非常用心,但除了他圣明的...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是对君主的褒奖,意味着尊敬和谨慎。古人认为,如果一位君主能够时刻保持警惕,日夜谨慎行事...
原创 阿... 许多人误以为北海道自古以来就是日本列岛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北海道直到大约155年前才完全成为日本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