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历史,最有意思的部分,莫过于晚清以来的历史。很多细节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历史人物都是复杂的。
比如戊戌变法,很多人只看到慈禧太后对光绪帝的压制。但却忽略了:康有为本质上也是一个野心家。而且,从心理分析角度来看,康有为有利用变法的名义,来夺权的事实。
可以说:康有为建议光绪帝成立制度局,目的阴险。
1、康圣人与强学会
康有为是一个十分擅长炒作和宣传的人。
炒作和宣传,虽然只有短短五个字。但是,即便是2025年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依旧有很多人无法掌握炒作和宣传的诀窍。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善于炒作和宣传的人都能占到不少便宜。
当然用我们东北话说,这个叫能忽悠会骗。
清朝在甲午战争中吃了败仗。当时变法算是清朝上下有识之士的共识。康有为利用这个热点,趁机炒作制造影响,并成立了“强学会”这样的组织,来给自己造势。根据当时的后续情况来看,康有为的炒作是非常成功的。比如当时张之洞就用很高的规格来接见康有为。此时的康有为,堪称捞到了第一桶金。
2、康有为野心不小
其实戊戌变法很大程度属于光绪帝受甲午战争、列强瓜分中国这个背景而自发推动的变革。只不过架不住后来康有为会忽悠,才让后世误会,认为康有为才是戊戌变法的推手。
光绪帝倒也听说了康有为的名字。并且征询过康有为对于变法的方案。
而康有为在光绪二十四年(西元1898年)向光绪帝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清廷应该成立制度局。这个制度局,取代原先的军机处和ZL衙门这样的部门,代行这些部门的职权。
相信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军机处这个部门是清朝独有的部门。是清朝雍正帝为了加强君主集权而设立的临时部门。军机处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架空了内阁的权限,强化了君主的集权。
所以可以想象,制度局如果取代军机处意味着什么。
光绪帝对制度局产生了兴趣,于是光绪皇帝问康有为:那制度局里,应该安置那些大臣来运行权力?
其实这涉及到一个权力分配的问题。
要知道,利益分配这四个字,其实足以概括人类诞生以来的一切冲突。利益是有限的,在分配途中,必然产生冲突。而冲突处理不慎,就会引起动乱。
所以光绪帝更想看看康有为打算如何分配权力。
而康有为表示:现在朝廷的大臣,都不得进入制度局。同时康有为推荐了一些他觉得适合进入制度局的人选。当然这些人选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底色:或者是强学会成员,或者是有强学会背景的人。
说白了就是,康有为打算,把原先的朝廷给作废,权力都夺走,然后由强学会来掌握政权,由强学会来组建事实上的新朝廷。
不过,我们假设康有为的强学会真的把光绪朝廷的权限都接管了,那么,这个强学会朝廷,真正掌权的是谁啊?
肯定不是光绪帝,而是康有为啊!
所以说康有为野心不小。
3、结语
当然,康有为说的这些,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权力运作和权力斗争这块,康有为几乎毫无经验。
因为康有为以为,只要忽悠皇帝下一道圣旨,由强学会的人来接管政权,那么自己就能夺权上位。但他却忽略了:即便是光绪帝真的脑子进水,按照康有为的想法设立制度局,然后架空朝廷成全康有为,那么,接下来的剧本,百分百就是实力派人物直接推翻光绪帝,诛杀康有为。
要知道,在我们这个时空里,光绪帝的改革并不那么激进,最终也依旧被慈禧太后终结戊戌变法。康有为等人遭到了通缉。
从康有为主张制度局来看,康有为本质上就是一个野心家,而且是手段拙劣对权力运行理解很可笑的野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