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迥(516年~580年),字薄居罗,出生在今天山西省大同市的郡,属于鲜卑族。他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家族背景显赫。尉迟迥的祖父是北魏时期的名将尉迟俟兜,尉迟家族在西魏和北周时期拥有很高的声望。由于家族的特殊地位,尉迟迥对北周朝廷极为忠诚。当杨坚篡位掌握了大权,尉迟迥选择了反抗。那么,他最终的命运是怎样的呢? 尉迟迥的祖先是北魏拓跋氏的一个支脉,被称为尉迟部,以尉迟作为姓氏。他的父亲尉迟俟兜为人宽厚,善于识别人才。尉迟俟兜娶了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姐姐昌乐大长公主,生下了尉迟迥和尉迟纲。因此,尉迟迥自小便是宇文泰的外甥。
尉迟迥从小聪明机敏,容貌英俊,长大后更是抱负远大,喜爱施舍,关心士人的福祉。他后来担任了大丞相帐内都督,并娶了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女儿金明公主为妻,封为驸马都尉,西魏时期封为西都侯。尉迟迥在西魏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尤其是随舅舅宇文泰收复了弘农、攻克了沙苑,立下了赫赫战功。 宇文泰非常信任尉迟迥,因此他很早便被重用,到了大统十六年(550年),尉迟迥被任命为大将军。南朝梁发生侯景之乱时,梁元帝的弟弟武陵王萧纪自立为帝,准备进攻江陵。梁元帝担心国家安全,写信请求西魏援助并征伐蜀地。宇文泰立即指派尉迟迥率军前去,调动了开府元珍等六军,带着一万二千士兵和一万匹战马前往讨伐。 在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尉迟迥的大军到达剑阁,萧纪的安州刺史乐广见大势已去,率州投降。尉迟迥继续西进,在潼州大宴将士后,进军包围了萧纪的益州刺史萧撝,成功击败了他。由于尉迟迥平定了蜀地,宇文泰特意封了尉迟迥的一个儿子为公爵,表彰他的功绩。 尉迟迥非常孝顺,侍奉母亲从不松懈。即便经常外出,他也总是将最好的食物先给母亲,然后才敢自己享用。宇文泰了解尉迟迥的为人,因此让他留在朝中,以便照顾母亲。 孝闵帝元年(557年),宇文觉继位,建立北周,尉迟迥被任命为柱国大将军。武成元年(559年),由于尉迟迥战功卓著,北周朝廷将他封为蜀国公,食邑一万户。此后,晋公宇文护东征北齐,尉迟迥带兵进攻洛阳。齐王宇文宪等人率军在芒山与北周交战,但齐军渡河时遭遇北周军队的激烈反击,最终北周军队得以全员安全撤退。 宣政元年(578年),宇文贇即位,任命尉迟迥为大右弼,后又转任大前疑,出任相州总管。然而,到了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宣帝去世,杨坚开始辅佐朝政。由于尉迟迥的地位过于显赫,杨坚开始担心他会对朝廷构成威胁,于是命令尉迟迥的儿子魏安公尉迟惇带着诏书去征召尉迟迥参祭。为了夺取尉迟迥的兵权,杨坚命令郧公韦孝宽代替尉迟迥担任总管。尉迟迥意识到杨坚有篡位之图,决定起兵反抗,他留下儿子尉迟惇,而拒绝接受征调。尉迟迥开始着手准备反抗,发动起义。尉迟迥的侄子尉迟勤管辖的青、胶、光、莒四州全部响应,军队力量达到数十万。同时,尉迟迥还与突厥结盟,向南陈提出割让长江、淮河一带的土地以交换支持。 杨坚得知尉迟迥的反叛行动后,立即采取措施,派遣韦孝宽率兵征讨。战斗中,韦孝宽抓住尉迟迥部队后退的时机,进行反击,成功击败了尉迟惇。韦孝宽乘胜追击,再次攻破尉迟迥的防线。眼看局势无法挽回,尉迟迥爬上城楼,射杀了数名士兵后自杀。 尉迟勤、尉迟惇等人向东逃跑,但很快就被追上捉住,剩余的部队一个多月后被全部处决。从尉迟迥起义到失败,仅仅过去了68天。而尉迟迥死后,杨坚的地位更加稳固,距离篡位已仅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