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争鸣|杨博:探讨“昆仑石刻”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关联
迪丽瓦拉
2025-09-28 07:32:52
0

  【学术争鸣】 

  青海扎陵湖北岸的“昆仑石刻”,亦被称为“尕日唐石刻”(王子今《昆仑河源方向的“昔人所刻篆文”》,《光明日报》2025年7月4日第8版)或“扎陵湖石刻”(叶舒宪《四重证据法求证昆仑神话历史》,《光明日报》2025年7月9日第8版),自仝涛先生公布其发现以来,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将石刻的性质及其文字内容与《史记·秦始皇本纪》进行对读,笔者认为以下两点联系或许值得关注。

  其一,“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秦始皇本纪》中提到:“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彰先帝成功盛德焉。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第267页)。根据《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从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历次东巡,无论是在名山之巅还是东海之滨,他多次命扈从群臣刻石以颂扬秦德。《史记》中记载了七次这样的纪功刻石活动。刘绍刚先生在《再说“昆仑刻石”》(《中国文化研究》2025年秋之卷)中指出,“昆仑刻石”属于摩崖类石刻,与秦始皇的纪功刻石并不属于同一类别。当然,秦代存在摩崖石刻是有可能的。关于这一点,刘绍刚先生文中提到的金其桢《秦始皇刻石探疑》(《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已有较为详细的讨论,此处便不再重复。

《史记·秦始皇本纪》书影

  秦地一直有刻石纪事的传统,例如石鼓文、诅楚文以及所谓的华山勒石、白沙邮石刻等,这些石刻都带有礼仪的背景,是对重要时刻的铭记(程章灿《传统、礼仪与文本——秦始皇东巡刻石的文化史意义》,《文学遗产》2014年第2期)。从这一角度来看,“昆仑石刻”记述受皇帝命采药昆仑,与秦地刻石传统是大致相符的。然而,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二世所说的“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这句话是否可以理解为在当时人们眼中,刻石是只有皇帝才能做的事情呢?如果这样理解,那么“臣翳”的刻石是否有可能如李凯先生所论,其读者并不是人而是神呢?(李凯《“昆仑石刻”的读者是谁?》,《光明日报》2025年8月1日第8版)。这一问题可能值得进一步探讨。

其二,“封其树为五大夫”。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行郡县”,在泰山封禅时,因一棵大树为其遮蔽暴雨,便封赐这棵大树为“五大夫”。此次东巡的最后一次刻石——“琅琊刻石”上,列名最末的也是“五大夫”,即“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此后便是“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的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第242—247页)。

  过去学界认为,二十等爵制中,第九级“五大夫”与第八级“公乘”之间存在重要的分层,通常将五大夫以上称为“官爵”,以下称为“民爵”。然而,杨振红先生依据岳麓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中“受爵者毋过大夫”等规定,指出秦统一时至汉初,民爵的上限为大夫,而民爵上限移至公乘应发生在汉文帝六年左右(杨振红《从新出简牍看二十等爵制的起源、分层发展及其原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社会构造研究之三》,《史学月刊》2021年第1期)。从这一角度分析,“五大夫”如果并非官爵的最低一等,那么结合“昆仑石刻”中提到的五大夫臣翳,以及与秦始皇封禅、求仙相关的记载,或许可以推测“五大夫”与这些事件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联系。

  以上是笔者对“昆仑石刻”与《秦始皇本纪》两个联系的思考,这种联系或许并不恰当。关于“昆仑石刻”的真伪问题,目前存在较大争议。一方面,石刻的发现、文字风格以及记述内容与秦代刻石传统、历史背景均有一定的契合之处,这为其真实性提供了依据。然而,另一方面,也有学者指出,石刻的保存状况、文字的解读以及与历史记载的相契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疑点。例如,石刻的年代鉴定尚未有定论,且部分文字的释读也存在多种可能性。因此,对于“昆仑石刻”的真伪,仍需谨慎对待,不能轻易下定论。我个人的情感倾向,是觉得“昆仑石刻”是秦人有能力也有可能做到的,当然目前的证据尚不足以完全确认其为秦代遗物。

  顺带说明的是,许多论者批评相关学者在判断真伪时,多提到如果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就谈不上合理的直觉认知,更谈不上准确的判断力,甚至可能形成误导,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外,对于新见材料,引用同时代或者相关可靠文献进行关联比对,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好方法。正如《左传》如果失去可靠性,“那么不仅现在的东周史会出现很大的空白,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失去了向上做进一步追溯的起点”(李零《出土发现与古书年代的再认识》,《李零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4页)。同样,司马迁在著述《史记》时也是十分谨慎的,他除了引用较为可靠的材料外,并不轻易引用其他史料,即使是《书经》,他也仅录能看懂的部分,因此其所述史实的可靠性还是较高的。

  当然,面对新发现,我们都会有一个持续探索和认知深入的过程。综合判断“昆仑石刻”的真伪相关问题,需要考古学、地质学、历史地理学、文献学、书法学等多学科领域协同合作,相信通过这样的基础工作,最终得出的结论会具有更普遍的说服力。

原文刊载于《光明日报》8月11日8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在清朝,许多年纪不大的宫女在出宫后选择终身未嫁,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不仅涉及社会文化和经济...
原创 夏... 大禹治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治水英雄故事,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然而,近年来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过程...
原创 北... 宋徽宗赵佶,作为北宋的第8位皇帝,虽然因金兵的侵略而导致北宋灭亡,被称为亡国之君,但在艺术方面,他的...
赵蒙:光绪初年西班牙侵华风闻与... 光绪二年年底(1876年),多家报纸相继爆出西班牙因索伯拉那船案索赔被拒欲派兵侵华的消息。总理衙门命...
河南安阳藏着多少秘密?9个殷墟... 安阳殷墟,这个听起来就带着神秘色彩的名字,藏着中国最古老的文明密码。三千多年前的商朝都城,如今只剩下...
原创 刘... 西汉政权稳固后,汉高祖刘邦开始着手处理那些异姓王的权力。这个举动既显示了刘邦在政治上的果断和强硬,也...
原创 康... 我相信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即使在最糟糕的时期,情况也往往比以前的一些辉煌时刻要好。历史上的最黑暗时刻,...
原创 让...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历史上,曾有多个少数民族建立过政权,其中有些少数民族政权甚至曾经统一过...
原创 李... 李世民成功登上皇位后,秦琼为何选择装病呢? 唐朝历史充满了许多令人感兴趣的故事,尤其是当时发生的...
原创 曹... 在《三国演义》这部充满历史色彩的小说中,华佗以其非凡的医术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闪耀的神医...
原创 北... 尉迟迥(516年~580年),字薄居罗,出生在今天山西省大同市的郡,属于鲜卑族。他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
原创 元... 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92年,明朝的第一位正式册封的皇太子朱标,在从陕西回到京城后不久便因病去...
原创 明... 每天带你穿越时空,解锁尘封的精彩瞬间! 今日11月13日 全文 2856字,阅读约需要 6分...
原创 蒙... 朱元璋的北伐军队是从江南地区出发的,主要从南京、苏州、杭州等地起步。在之前,朱元璋的敌人大多是江南的...
原创 朱... **前言** 在历史长河中,曾有一幕充满传奇色彩的场景。朱元璋本打算杀害沈万三,但就在他准备下令之际...
原创 范... 前言 有句老话说,色元而纷杂的世界中,总有一些人,他们的品格和智慧超凡脱俗,志向远大,致力于为国...
原创 夷... 事实上,如果孙权在夷陵之战后不主动向刘备求和,东吴就注定会灭亡!孙权之所以会在取得夷陵之战的大胜之后...
原创 诸... 前言 在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故事中,曹操为何没有想到用火箭来反击?他为何付出了十万支箭的代价,却没想到用...
原创 历... 94版《三国演义》中饰演张飞的演员李靖飞,近日因病去世,享年65岁。11月25日,据新京报记者多方消...
原创 中... 说到长寿的皇帝,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清朝的乾隆皇帝,他活到了89岁。毕竟在古代,皇帝虽然地位尊贵,但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