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呈现一段不同的历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在我之前提到过晚清名臣李鸿藻(官至从一品),并谈到他的儿子李石曾为赴法留学的学子提供了勤工俭学的资助。或许很多人并不知晓,作为典型的“官二代”,李石曾的财富究竟是如何积累的。有人可能会质疑:豆腐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商品怎么可能带来巨额财富呢?事实上,李石曾正是凭借卖豆腐积累了惊人的财富。那么,李石曾是如何通过豆腐发家致富的呢?
豆腐,作为中国传统的食材,历史悠久且充满传奇色彩。根据史料记载,豆腐最早由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一生痴迷于修仙,梦想着能永葆青春,长生不老。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曾聘请无数方士前往八公山炼丹。在一次偶然的炼丹过程中,刘安用石膏点入豆汁,竟然奇迹般地将其凝固成了固态物质,这就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豆腐。豆腐一经诞生,便成为了中国人餐桌上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而李鸿藻一家对豆腐的喜爱也是出了名的,尤其是李石曾,深深钟情于这种独特的食物。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李石曾随同驻法公使孙宝琦赴法国留学,在蒙达顿农校完成学业后,又先后在巴斯德学院与巴黎大学学习生物学。四年后,李石曾与张静江、吴稚晖等人共同成立了“世界社”,积极传播无政府主义思想。与此同时,他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巴黎分会,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然而,远离故乡的李石曾很快便感到遗憾——在法国,他找不到心爱的豆腐。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研究如何在法国生产这种中国独特的食品。李石曾当时正学习农业,他在巴斯德农学院期间,便开始了自制豆腐的尝试。他不仅自己动手制作豆腐,还不断向法国师生推广豆制品的营养价值。为此,他还特别撰写了法文版的《大豆的研究》一书。然而,由于条件有限,李石曾遭遇了多次失败。他迫切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写信给母亲,希望能寄钱给他购买实验设备,并邀请一位能制作豆腐的师傅来法国。信中,他还提到:“此事在欧洲必定能大获成功。”
李石曾的母亲对儿子的梦想十分支持,除了为他提供资金支持,还请来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豆腐匠人。终于,在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李石曾在巴黎正式成立了“中华豆腐公司”,使用先进的机器方法生产豆腐。果不其然,他生产的豆腐在法国大受欢迎,常常供不应求,市场上非常畅销。为了扩大生产,他还从中国雇用了大批华工前往法国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业务的发展。
一旦财富积累起来,李石曾的心思便转向了祖国。他想到,既然中国学生赴法国留学的机会越来越多,自己可以通过帮助他们“勤工俭学,俭以求学”的方式,培养一大批有用的国家人才,这也正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振兴实业、普及教育的理念。于是,李石曾积极号召更多中国青年赴法留学,并鼓励他们边工作边学习。这一行动最终吸引了大量的青年学生,短短两年间,就有二十批约1700名中国学生赴法国,这一盛举也被西方媒体称为“世界留学史上的空前之举”。许多留学生回国后,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李石曾身为清朝重臣之子,但他始终不忘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据悉,李石曾与孙中山有过特别的约定:只要革命资金有困难,孙中山可以随时发电报找他,A代表一万,B代表两万,C代表三万。他的支持为革命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民国十二年(公元1924年),李石曾与吴稚晖等人一起,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并与张静江、蔡元培并称为“革命四大元老”。抗战时期,李石曾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为中国争取了许多欧美的物资援助。
李石曾的传奇人生最终于1973年画上了句号,享年92岁。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与贡献,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之一。
参考文献:
《一代振奇人:李石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