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219年,经过两年的激烈战斗,刘备终于成功占领了益州的门户——汉中。此时,在马超等一众大臣的劝进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并随即开始分封文武大臣。在四方将军的封号中,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然而,赵云并未出现在四方将军的名单中。对于这一现象,许多人感到好奇,赵云为何没有获得这一殊荣呢?接下来,我们可以从赵云的功劳、背景和官职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从功劳上看,赵云确实不如其他四位将军。四方将军是一个非常高的军衔,位于大将军、卫将军等高级将军之下,比一些杂号将军要高得多,因此其名额相对有限,必须授予在蜀汉政权中立下显赫战功的人。关羽作为刘备的重要助手,长期驻守荆州,具有极高的军事声望,理所当然地被封为前将军,是所有武将中的领袖。张飞则凭借在长坂坡的英勇表现和其他战役中的突出贡献,被封为右将军。马超在西凉拥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曾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左将军。黄忠在攻占益州和汉中之战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后,他被封为后将军。与这些战功赫赫的将领相比,赵云更多的是以个人保护刘备和家眷的功劳而闻名,例如在长坂坡和江边的两次救主之举,这些并未直接影响蜀汉的江山稳固,因此相较其他人的战功,赵云的功劳显得稍微逊色。
其次,从背景上来看,赵云的出身与其他四位将军相比也略显逊色。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老部下,陪伴刘备走过了许多艰难的岁月,因此代表着元老派,具有强大的政治背景。马超则出身于西凉的名门世家,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在西凉有很高的威望。黄忠虽然没有如此显赫的家世背景,但他是荆州人,代表着荆州的众多文臣将领的利益。赵云的出身则较为平凡,他早年投靠过公孙瓒,尽管在刘备麾下屡受重用,但他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的关系较为疏远,缺少强大的政治背景。这使得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始终不如其他四位将军。
最后,从官职的角度分析,赵云的职务也不如其他四位将军。关羽作为荆州的总督,拥有汉寿亭侯的封号;张飞在益州平定后,封为巴西太守,独当一面;马超被封为平西将军,并负责临沮一带;黄忠则因战功被封为讨虏将军,且斩杀夏侯渊后,升任征西将军。而赵云在平定益州后,虽被封为翊军将军,但这一职务较为特殊,属于杂号将军,而非传统的四方将军。翊军将军的“翊”字意为辅佐,意味着赵云主要职责是辅助其他将军,职务级别显然低于四方将军。
综合来看,赵云在功劳、背景和官职方面相较于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有所不足。尽管他在救驾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功劳,但这些更多是基于私人关系,而非对蜀汉江山的直接贡献。因此,刘备在分封四方将军时,未将赵云列入其中,尽管赵云的忠诚与贡献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