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0月19日的傍晚,斯大林决定再次召开国防委员会会议。这一决定并非简单的日常安排,而是对国家未来至关重要的一次召集。出席会议的包括各个军事领导和政治要员,莫斯科苏维埃主席普罗宁对此有着深刻的印象。他回忆起会议的开场时刻,斯大林的声音在会议室内回荡,直接且意味深长地发问:“前线的形势大家都已很清楚,我们还要不要守卫莫斯科?”这样看似质朴而直接的问题并不简单,众人面前的巨大压力仿佛压迫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答案。在场的每个人都清楚维护莫斯科的重要性,纷纷表示必须坚守这座城市。
伴随着全体与会者坚定不移的决心,斯大林当即宣布,从第二天开始,莫斯科将正式进入戒严状态。他强调,所有叛徒、逃兵、特务以及制造混乱的恶徒将遭到严厉惩处,以此向全体民众传达国家绝不妥协的决心。同时,国防委员会还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不仅强化了防御部署,还将莫斯科以西100至120公里的区域划定为野战阵地,并指定由朱可夫大将领导的西方方面军负责防守。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破,斯大林也安排了由阿尔捷米叶夫指挥的莫斯科守备区,确保在最险峻的情况下,红军士兵们能够与德国军队展开顽强拼搏的巷战。
然而,斯大林为何如此果决地选择留在莫斯科,这个问题在历史材料中并未得到明示的答案。可以想见,当时的斯大林对红军能否成功守住这座国家的心脏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仅仅在过去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苏联已经在战争中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损失了数以百万计的精锐部队,失去了许多坚固的城市和防线。在面对敌军的强大攻势时,莫斯科又凭什么可以顶住这场席卷而来的军事风暴呢?
即便心中充满了对战局的忧虑,斯大林心中始终有着不屈的信念——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绝不应就此化为乌有,伟大的苏维埃联盟绝不应就此宣告结束。他相信,凝聚了无数苏联人民辛勤汗水和梦想的莫斯科,承载着一个强大工业化国家的愿景,绝对不应轻易沦陷。为了捍卫这个信念,斯大林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这座城市,誓言与英勇的苏联军民并肩作战,战斗至最后一息,毫无退路的决心使得他们在这场举国之战中,选择了无畏无惧的殊死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