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视角解释: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占据西伯利亚?
迪丽瓦拉
2025-09-28 18:03:59
0

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从俄罗斯人的角度来看,中国离西伯利亚那么近,却从来没真正拿下这片地,而俄罗斯人从老远的地方杀过来,就给占了。俄罗斯人自己聊起这个事儿的时候,往往觉得他们捡了个大便宜,但也承认这是历史条件造成的,不是单纯运气好。俄罗斯历史学家和评论员在各种文章里讨论过这个,基本归结为几个关键点:中国人在军事上对付北方游牧民族时总处于下风,内部开发需求太大,西伯利亚那地方太苦哈哈,王朝换得太勤快,还有时机不对头。

先说军事方面吧,俄罗斯人觉得中国人打仗不咋地,尤其对上那些北方游牧部落。俄罗斯人自己是从西方过来的,16世纪开始东扩,靠着哥萨克人一步步收拾了鞑靼人、蒙古部落啥的。叶尔马克那家伙1581年带队翻过乌拉尔山,就把西伯利亚汗国给灭了,虽然他后来1585年淹死了,但俄罗斯人接着干,很快就控制了大片土地。中国呢,从公元前好几千年起,就被北方游牧民族堵得死死的。

匈奴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闹腾,逼得秦朝修长城,后来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一波接一波。俄罗斯历史学家像瓦西里·克柳切夫斯基在19世纪的著作里就提过,中国人总在防御,建长城、守关口,鲜有北上反攻的机会。蒙古人13世纪征服中国后,虽然帝国版图包括西伯利亚南部,但他们没兴趣深耕那块儿,因为游牧生活不适应定居开发。

俄罗斯人觉得,他们自己用火枪和炮台对付游牧民族时,更有优势,中国汉人军队多是步兵和弓箭手,机动性差,对上骑兵吃亏。清朝时候,满人入关1644年,虽然是游牧出身,但很快就汉化了,也没往北折腾西伯利亚。

再聊聊人口和经济因素,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人太安于现状,生在富饶地方,死于不思进取。汉地十八省那地方,黄河长江流域,土地肥得流油,气候暖和,种地养人绰绰有余。中国古时候开发这些地都忙不过来,哪有心思去管西伯利亚那冰天雪地。俄罗斯评论员在一些论坛上说,即使蒙古人和满人统治时期,中国控制过阿尔泰山脉和贝加尔湖附近,但人口总是南迁。为什么?南方生活好啊,粮食多,冬天不冷。西伯利亚呢,冬天零下40度,夏天蚊子成灾,土质贫瘠,种不了多少东西。

中国人管黄河以北叫苦寒之地,开发成本高得吓人,得修路、建城、运粮,古代生产力低,一个王朝扛不住就垮台。俄罗斯人对比自己,17世纪初他们东扩时,人口少,但哥萨克人耐苦,靠毛皮贸易挣钱,沙皇政府还给补贴。中国王朝呢,自给自足的心态强,没动力去冒险。俄罗斯历史书里提,彼得大帝18世纪改革后,俄罗斯才系统开发西伯利亚,但早期就是靠个人冒险家和商人推动的,中国缺少这种机制。

王朝更迭太频繁也是个大问题,俄罗斯人觉得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内斗史。春秋战国打了几百年,秦汉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又乱了好几百年。唐宋元明清,每个王朝平均寿命两三百年,忙着镇压叛乱、争皇位,哪有空制定长期扩张计划。俄罗斯呢,从莫斯科公国15世纪统一后,基本稳定,东扩是国家政策。伊万雷帝16世纪派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开发乌拉尔,连续几代沙皇都支持。

俄罗斯史学家古米廖夫在20世纪的民族学理论里分析过,中国北方像个游牧孵化器,新部落不断冒头,消耗中国精力。相比之下,俄罗斯东扩时,遇到的部落弱得多,内部统一,扩张顺风顺水。中国明朝末年1644年亡国时,正好俄罗斯人已占西伯利亚大部,清朝忙着巩固中原,无暇北顾。

时机不对也是关键,俄罗斯人说他们来得早,占了先机。17世纪中叶,俄罗斯人已从叶尼塞河推进到勒拿河,甚至黑龙江流域。中国那时明清交替,崇祯帝1644年上吊,李自成张献忠闹农民起义,满人入关打得热火朝天。等康熙帝稳定局面,1685年派兵打雅克萨,围攻俄军堡垒,用炮轰击,俄军守了几个月,补给断了才降。但俄罗斯人觉得这仗暴露了中国武器落后,火枪火炮不如俄方先进。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了,中国承认俄罗斯控制西伯利亚大部,边界定在阿尔贡河和外兴安岭。俄罗斯人后来在19世纪的北京条约和瑷珲条约中,又拿了更多地。中国工业化晚,鸦片战争后国力衰弱,更没机会翻盘。俄罗斯论坛上有人说,中国清朝时就意识到西伯利亚有金矿和森林,但军事上打不过,外交上也让步了。

俄罗斯人还提地理和文化因素,中国是农耕文明,扩张偏向南方湿热地带,像越南和缅甸方向。西伯利亚太北,太荒凉,不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俄罗斯人是斯拉夫人混杂游牧血统,适应寒冷,哥萨克人就是一群亡命徒,抢地盘不择手段。俄罗斯历史资料显示,17世纪俄罗斯人口东迁少,但靠强制移民和监狱劳工开发矿产。中国呢,人口多但集中南方,北方边疆总有游牧威胁。俄罗斯人觉得,他们的东扩是欧洲殖民模式的延续,像西班牙人占美洲,而中国扩张是内陆型,吞并邻国但不远征。

总的来说,从俄罗斯人眼里,中国没占西伯利亚不是天意,而是军事、经济、时机和文化的综合结果。他们承认自己运气好,但也自夸执行力强。现实中,中俄关系不错,边境稳定,但历史教训在,提醒两国别重蹈覆辙。俄罗斯历史学家卡拉姆津在19世纪的著作里,就感慨西伯利亚是俄罗斯的礼物,中国没抓住。现代俄罗斯人看这个事儿,更务实,觉得资源共享比争地盘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以其亮银枪和铠甲,威武的形象深入人心。赵云的形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点寒芒...
乱了!日本领土危机浮现!不光是...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原创 醋... 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除了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外,它还能提升食物的口感,让食物更加...
原创 后... 后宫佳丽三千人,偏偏就宠我一人的杨贵妃,为什么最终没能成为皇后呢?大家都知道,杨玉环(即杨贵妃)是中...
原创 他... 960年,赵匡胤发动了著名的陈桥兵变,这个消息传到了开封。后周的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准备组织...
原创 刘... 刘备在夺取汉中后,并没有立刻增兵到荆州,这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军队需要休整 汉中之战是赤壁之...
原创 夏... 都城在每个朝代中通常扮演着重要的象征性角色,因此很少会轻易更换。纵观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都城,比如西安、...
原创 三... 东汉的皇室虽然存在,但实际上并不太有实权。最重要的还是西汉的皇室,因为西汉持续了较长时间,而东汉则存...
原创 英... 秦始皇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命令徐福带领三千名童男童女和大量粮食、衣物,前往遥远的海外寻找仙山。然...
原创 美... 一手好牌打成烂摊子,小布什为何成了中国发展的“最大助攻”? 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总统像小布什那样,受...
原创 一...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至今已经传世几百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三国历史的题材也被民间...
原创 唐... 《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等作品,都是男性画家对唐朝贵族妇女日常生活场景的生动描...
原创 南... 南宋末年,有一位宰相被称为铁血宰相,他不仅追封了岳飞,还坚定主张北伐,誓言要收复失地。他看似忠诚报国...
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为中华文化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通讯员 王建 洹水河畔,三千年前的殷商文明在此生根;甲骨文中,中华文明的基...
原创 她... 《——·前言·——》 政和八年,汴京的皇宫里,宋徽宗亲手为他深爱的女儿梳妆。她名叫赵福金,被称为...
原创 蜀... 蜀汉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作为蜀汉的元老人物,许多人都知道他们的英雄事迹。这个...
原创 秦... 蒙曼老师在讲解隋唐历史时提到,《隋唐演义》这部小说中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刻画存在一定的误差。她特别提到...
原创 西... 大将军是中国古代各朝代常设的高级武官职务,通常是指掌管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或统帅。古代的大将军职权随着时...
从 “吏隐” 到瑶民书写:拆解... 刘禹锡在连州的贬谪岁月,不仅是他个人仕途的重要阶段,更是岭南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页。11月8日上午,...
原创 梁... 地煞中的朱武、孙立、扈三娘、樊瑞等人,每个人的武艺都相当了得,身手不凡。自从他们加入梁山之后,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