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镇嵩军中的土匪兄弟,晚年去往台湾,为何至今褒贬不一?
迪丽瓦拉
2025-09-28 18:04:38
0

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镇嵩军出身土匪兄弟,民国军界化身正规军,随国府撤退到台湾。身影跨过乱世,可为何历史评价至今褒贬不一?这背后,是战场、政坛与记忆交织的纠结。

从草寇到军旅:镇嵩军兄弟的出道

1920年代,原本盘踞陕北一带的草寇势力,演变出一支名声显赫的地方武装——镇嵩军。这支军队的骨干,很多人原是匪徒,结拜为兄弟,靠武力立足一方。羊山匪酋憨玉琨、张治公、柴云升这些名字尚在民间传颂,与刘镇华相伴打造出一支“正规化”的武装力量,

正当北洋政府破碎、政权更迭频繁时,两方面力量较量中,刘镇华等人与军阀合作,加入国民革命军序列。他们从山野升到军界,拥有一份地盘,也积累军权。镇嵩军因此成了民国初年一支不可忽视的地方武力。

实战中,他们协助整合清剿余匪、稳定治安,慢慢获得合法地位。走出“土匪”标签,成为官方认可的武装力量。但原本习惯在山中行走的他们,习气难改。土匪式行动虽少见于官府报道,却留在百姓口碑与民间记忆中,打家劫舍的印象挥之不去。

峥嵘岁月中,镇嵩军兄弟在混乱里站稳脚跟。出身草寇,行迹飘忽,身份模糊。军装、旗帜填补合法暴力与秩序之间的裂缝,但延续下来的野性与土匪背景,让他们走上军旅之路,却从未走出“土匪”的阴影。

沉舟侧畔:战败迁台后的荣光与阴影

国民政府撤退台湾那天,镇嵩军武装依附国民党结构,也将一定数量兵力带上了离开大陆的船只。他们落脚台湾,既是战败者,亦是“随军来台”的精锐部队之一。土地被重新划付,军饷得到实行,原本荒芜的基地,洋溢起一种“有胜者余威”的气息。

早期,多数镇嵩军退伍军人被安排在戒严体系之中。居住点成聚居区,旧战友靠着旧关系找工作、土地、甚至文化活动。军功章依然佩戴在制服外口袋,仿佛提醒世人他们曾驰骋疆场。从军中的正规力量身份,到台湾社会上的中产布局,身份跃迁像闪电。

不过,记忆中的阴影在民间未曾消散。镇嵩军祖辈出身土匪的口碑在电影戏剧中延续,甚至编入乡野说书的故事里。民间流传的“镇嵩军曾扫荡村庄”、 “结账索贿”片段未必属实,却像浮雕刻在地方历史中。

移居后的镇嵩军人,与新邻里日子交织。战友常聚,再续战友情,但地方百姓提起来常带怨言。那些曾在大陆作战、经历迁徙的战友们,面对新莊、桃园村落,也成征途路上的“外人”。旧身份既是荣耀,也成隔阂。

台地下的权力整合与地方治理

落脚台湾后,镇嵩军出身的这些兄弟被迅速纳入国民政府的戒严体系。身份是退役军官、编制内士兵或警备部队成员,但背后仍是多年形成的结义文化与山地武力的行事习惯。

在高雄、桃园、新竹等地,他们一部分进入地方防卫司令部,承担巡逻、清查、维持社会秩序的任务。对上级而言,这批人有纪律、能打仗、忠诚度高;对普通百姓而言,制服背后仍有一丝令人不安的影子。

整合并非一帆风顺。镇嵩军成员与本地社会有着文化差异,语言、生活习惯都不同,偶有摩擦。部分军官利用旧关系网在地方经济中寻找出路——开运输公司、经营集体农场、包揽建筑工程。权力和生意交织,形成一个个隐形的小圈子。

政治上,他们在“反攻大陆”的氛围中被塑造成抗战英雄的代表,出席纪念活动、登上报纸版面。每逢纪念抗战胜利日,老军装重新穿上,勋表闪在胸前。台上的礼仪和掌声让他们感到荣光,也掩盖了外界对其过去的质疑。

在治安任务中,他们执行命令干脆利落,但处事风格仍带着山地军的果断与强硬。抓捕逃犯、拆除非法建筑、处理突发械斗时,往往手段直接而高压。对体制而言,这是高效的;对民众而言,却可能显得生硬甚至粗暴。

几十年下来,这批人完成了从土匪、军人到地方权力一部分的身份转化。表面融入社会,骨子里仍保留着兄弟义气与上下级的铁血关系。这种双重性,使他们在台湾的角色既稳定又特殊。

历史记忆的裂隙与评价的多面

时间流逝,镇嵩军的故事进入史书、影像、民间口述。正史里,他们是国民政府正规军的一部分,执行过重要作战任务,也承担战后稳定秩序的角色;民间记忆里,他们是带着山中气息的武装团体,曾让百姓敬畏甚至害怕。

台湾社会中,褒奖者强调他们在战乱中的忠诚与战功,认为若无这批人,许多地区的防务与秩序无法短期内建立。批评者则记住了他们早年的土匪背景,认为其作风与现代军警不符,难免带有江湖化的痕迹。

老兵聚会的照片上,灰白头发、整齐列队、胸前勋表仍旧熠熠。对他们自己而言,那是半生的荣耀与身份符号。可在一些地方志、民间讲述中,“镇嵩军”三个字仍带着粗粝的色彩,夹杂着战争、迁徙、冲突的味道。

历史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镇嵩军的形象分裂,源于身份的急剧转变。短短几十年,他们从草寇到正规军,从大陆到台湾,从战场到社区,经历了社会角色的不断重塑。正因如此,评价无法单一——既有为国守土的坚定,也有行事粗放的争议。

在今天,这段历史偶尔被提起,多数是借着老兵去世或相关纪念活动。新一代人更多从书本、影像中认识他们,对褒贬并不执着,而是将之视作乱世中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与历史现象。

镇嵩军兄弟的故事就像一条河流,源头混沌,流经险滩,也穿过平原,最终在台湾的土地上归于平静。河岸两边,有人为他们立碑铭记,有人用口述留下警惕。褒与贬之间,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乱世留给后人的复杂注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以其亮银枪和铠甲,威武的形象深入人心。赵云的形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点寒芒...
乱了!日本领土危机浮现!不光是...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原创 醋... 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除了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外,它还能提升食物的口感,让食物更加...
原创 后... 后宫佳丽三千人,偏偏就宠我一人的杨贵妃,为什么最终没能成为皇后呢?大家都知道,杨玉环(即杨贵妃)是中...
原创 他... 960年,赵匡胤发动了著名的陈桥兵变,这个消息传到了开封。后周的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准备组织...
原创 刘... 刘备在夺取汉中后,并没有立刻增兵到荆州,这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军队需要休整 汉中之战是赤壁之...
原创 夏... 都城在每个朝代中通常扮演着重要的象征性角色,因此很少会轻易更换。纵观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都城,比如西安、...
原创 三... 东汉的皇室虽然存在,但实际上并不太有实权。最重要的还是西汉的皇室,因为西汉持续了较长时间,而东汉则存...
原创 英... 秦始皇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命令徐福带领三千名童男童女和大量粮食、衣物,前往遥远的海外寻找仙山。然...
原创 美... 一手好牌打成烂摊子,小布什为何成了中国发展的“最大助攻”? 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总统像小布什那样,受...
原创 一...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至今已经传世几百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三国历史的题材也被民间...
原创 唐... 《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等作品,都是男性画家对唐朝贵族妇女日常生活场景的生动描...
原创 南... 南宋末年,有一位宰相被称为铁血宰相,他不仅追封了岳飞,还坚定主张北伐,誓言要收复失地。他看似忠诚报国...
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为中华文化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通讯员 王建 洹水河畔,三千年前的殷商文明在此生根;甲骨文中,中华文明的基...
原创 她... 《——·前言·——》 政和八年,汴京的皇宫里,宋徽宗亲手为他深爱的女儿梳妆。她名叫赵福金,被称为...
原创 蜀... 蜀汉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作为蜀汉的元老人物,许多人都知道他们的英雄事迹。这个...
原创 秦... 蒙曼老师在讲解隋唐历史时提到,《隋唐演义》这部小说中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刻画存在一定的误差。她特别提到...
原创 西... 大将军是中国古代各朝代常设的高级武官职务,通常是指掌管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或统帅。古代的大将军职权随着时...
从 “吏隐” 到瑶民书写:拆解... 刘禹锡在连州的贬谪岁月,不仅是他个人仕途的重要阶段,更是岭南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页。11月8日上午,...
原创 梁... 地煞中的朱武、孙立、扈三娘、樊瑞等人,每个人的武艺都相当了得,身手不凡。自从他们加入梁山之后,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