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杨坚的晚年充满了令人震惊的严酷与残忍。他曾是北周的英明国君,统一天下的伟大“圣人可汗”,但他的晚年,却逐渐走向了疯狂与极端。特别是在他掌握政权后的后期,他的治国手段变得极其暴虐,甚至对百姓采取了令人发指的刑法。一文钱偷窃公审砍头,三人偷瓜全家处死,这种严酷的政策不禁让人感到心惊胆战。这样的严刑峻法,不禁让人想问:你敢不怕吗?
杨坚原名那罗延,这是鲜卑语中的“金刚不坏”的意思。可以说,他父亲杨忠给他取名,似乎充满了深远的预见性。杨忠曾与北周的创立者宇文泰并肩作战,成功夺取政权,最终官至柱国,爵位封至国公,身居高位。父亲死后,杨坚继承了这一切,继续在北周朝廷内外施展着自己的权谋。作为北周的权臣,杨坚的崛起自然引起了皇帝宇文邕的忌惮,宇文邕心中暗暗想着除掉这个手握重权的王公。
然而,宇文邕虽然心生杀意,却并未轻举妄动。他虽然看杨坚如眼中钉、肉中刺,但由于杨坚背后有强大的家族背景和良好的声望,他犹豫不决。于是,宇文邕分别向身边的大臣和相面师询问杨坚的命运。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人纷纷为杨坚辩解,其中一位相面师甚至直言,杨坚并无帝王之相,最多也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大将军。最终,宇文邕在这些人的劝解下,放弃了直接对杨坚动手的计划。
然而,杨坚最终还是通过了篡位的途径掌握了北周的政权。此时,北周的皇帝是宣帝宇文赟。宇文赟虽然因政局需要娶了杨坚的女儿做皇后,但仍然对杨坚抱有强烈的戒心,常常盘算着除去他。宇文赟不仅对杨坚的每一个举动都充满猜疑,甚至准备在他稍有差池时就将他置于死地。尽管如此,杨坚深知自己的处境极其危险,面对宇文赟的威胁,他总是以笑脸相迎,尽力忍耐。
宇文赟并非一位能够安定国家的帝王。年轻气盛的他,因对朝政的疲惫与困倦,最终选择将皇位传给年幼的儿子宇文阐,而自己则去享受“太上皇”的清闲生活,日复一日地沉溺于后宫的奢华享乐之中。无所事事的宇文赟最终在22岁时因过度的纵乐而死去,北周的政权自此变得摇摇欲坠。
杨坚失去了唯一的制约力量,六七岁的宇文阐无力与他抗衡,于是杨坚掌控了北周的天下。然而,尽管他是通过篡位登基,他的治国理念却十分积极,广泛推行平定内乱、征服西梁、伐南陈等一系列壮丽的政绩。更重要的是,杨坚注重民生,推行各种恢复生产的政策,使得隋朝的经济逐渐繁荣,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杨坚的治理带来了一个初具盛世气象的隋朝。
值得一提的是,杨坚的成功与他身边的女人,独孤伽罗,密切相关。独孤伽罗在杨坚的政治生涯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她在关键时刻劝杨坚篡位,而在后来的治国过程中,她始终为杨坚提供着理智的支持和建议。独孤伽罗对杨坚的严格要求,宛如一把戒尺,随时提醒他不犯错误。可以说,杨坚的成功离不开她的帮助与指引。
然而,随着独孤伽罗的去世,杨坚的性格发生了急剧变化。失去了一位理性的劝导者后,杨坚逐渐陷入了放纵与疯狂的深渊。他在晚年放纵自己,沉迷于酒色之中,仿佛试图弥补失去的青春。他周围的美人如宣华夫人、容华夫人等成为了他最大的慰藉,然而,这一切并未能让他平复内心的恐惧和焦虑。
杨坚开始对周围的人产生极度的怀疑,他不再信任任何人,甚至对大臣与百姓都采取了严酷的手段。他将自己的儿子秦王杨俊囚禁,将功臣史万岁处决,甚至对百姓实施了残酷的刑法,严刑峻法成为他镇压异己的工具。同时,他每天都要用廷杖打自己身边的侍臣,来宣泄内心的不安与愤怒。显然,这些举动显示出杨坚心中对世界的极端不信任。
最终,杨坚的猜疑与暴虐使得他孤立无援,最终死于自己的儿子杨广之手。杨广继位后,便成为了继承父亲政权的人,尽管杨坚曾为隋朝的基业立下赫赫战功,但他晚年的疯狂行为无疑让他自己的命运走向了悲剧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