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初夏的一天中午,杜月笙带着一群手下,来到了上海法租界华格臬路的一家川菜馆用餐。没想到,这家小小的川菜馆生意异常火爆,门外排起了长队。杜月笙以为凭自己的身份可以直接入座,结果餐馆的服务员却告诉他也需要排队等候。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漫长等待,杜月笙终于忍不住,愤怒地转身准备离开。在离开时,他气愤地说了一句:告诉你们老板,赶紧和房东商量扩建店面,遇到问题,找我杜月笙。谁知,这句话却为这家川菜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运。 或许你对锦江川菜馆的名字并不熟悉,但提到上海的锦江饭店,那可是无人不晓。这家川菜馆,后来正是发展成为著名的锦江饭店,而创立锦江川菜馆的女人,正是今天故事的主角——董竹君。 董竹君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过辉煌的时刻,也有过极度困窘的岁月。尽管如此,她始终凭借着不服输、不甘命运屈服的韧劲坚持走到了最后。她的故事充满感动,也让人无比敬佩。
董竹君于1900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名黄包车夫,母亲则在别人家做女佣。尽管家境贫困,父亲始终坚持让她接受教育,培养她独立思考的能力。董竹君从小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与追求。然而,好景不长,13岁时父亲突患重病,为了给父亲治病,母亲不得不向高利贷借钱。尽管父亲最终治愈,但高额的利息使得家中的经济陷入困境。为了生计,董竹君的父母只得让她去青楼做青倌人,唱戏给客人看。 在青楼的岁月中,董竹君遇到了她一生中的唯一心上人——夏之时。夏之时是当时的风云人物,出身书香门第,留学归国,思想进步。他与孙中山、黄兴共同创建了同盟会,年轻时便担任四川都督,是当时一代才俊。 那年董竹君刚满15岁,正值青春年华。她风华绝代,眉如远山含黛,眼似明星闪烁,身姿如柳,亭亭玉立。夏之时第一次见到她,就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不久后,两人便情愫暗生,互许终身。尽管夏之时曾尝试为她赎身,但董竹君拒绝了。他知道自己身份低微,但也深知男女平等的意义,她不希望夏之时因她而轻视自己。于是,董竹君在一个深夜,用酒灌醉守卫,悄然逃离了青楼。 当董竹君站在夏之时面前时,夏之时震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立即拉住董竹君,将她紧紧抱在怀里。1915年,两人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婚后,夏之时的支持让董竹君有机会去日本留学。她在日本的两年学习生涯,不仅开阔了视野,还接触了许多先进的思想和文化。虽然两人性格差异明显,但董竹君坚信,只有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才能让婚姻长久。 然而,1917年夏之时的父亲生病,董竹君急忙收到丈夫的电报,赶回上海。这本是一个充满期待的时刻,可当她站在夏府门前时,心中充满了失落与无奈。幸运的是,她坚强的性格没有让她屈服。她巧妙地用洋玩意儿讨好家中的下人,每天准时伺候公婆,逐渐赢得了他们的好感。 为了更好地照顾公婆,董竹君开始学习川菜的烹饪。那段日子成了她人生中少数的幸福时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夏之时因事业失败而沉迷赌博,对董竹君越来越冷漠,甚至开始动手打她。最令董竹君心寒的是,夏之时竟然打算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别人做小妾。最终,董竹君忍无可忍,与丈夫大吵一架,带着四个女儿离开了夏家,回到了上海。 回到上海后,董竹君住进了父母曾经的老房子,生活陷入了困境。为了养家糊口,她开始做一些小物件拿到街头去卖,但效果并不理想。生活仿佛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死胡同,董竹君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父母的房子抵押出去,用这笔钱开设锦江川菜馆。她给餐馆取名锦江,灵感来自成都的望江楼,因为她曾在那里游览,并与这座楼的历史产生了共鸣——望江楼是为了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而她自己也曾像薛涛一样,经历过青楼生活的困厄。 为了让餐馆与众不同,董竹君将川菜的口味按照重辣、中辣、微辣等分类,并根据上海本地人的口味,推出了微辣和中辣作为招牌菜。可以说,她的营销策略超出了当时许多人的想法。她还特别注重餐馆的环境设计,采用了红木、宫灯等装饰,挂上了张大千、郎静山等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锦江川菜馆开业后,迅速成为了人气爆棚的餐馆,连上海的政要和名流也纷纷前来光顾。 一天,川菜馆内热闹非凡时,五辆黑色汽车疾驰而来。车队到达时,二十多个彪形大汉鱼贯而出,个个身着黑衣,腰间挂着厚重皮带,脚踏布鞋,队伍整齐,气氛肃杀,路上的行人纷纷避让。紧接着,队伍中走出一位身着青衫、戴礼帽、眼神锐利的男子——杜月笙。杜月笙是上海著名的黑帮大佬,虽然外表威风凛凛,但他听说了锦江川菜馆的美食与环境,特地来试一试。 一到餐馆门口,杜月笙看到门外排着长队,心里不免有些恼火。正当他准备直接进入时,一位女士走到他面前,伸手拦住了他。她微笑着说:杜先生,我是这家店的经理董竹君。杜月笙笑着回答:董女士,您的名声我早有耳闻,今天特意来光临。董竹君歉意地表示:非常抱歉,我们店内已经客满,您可能需要稍等片刻。杜月笙虽然心里不快,但还是决定耐心等候,然而等了快一个小时,依然没能入座。 最终,杜月笙怒气冲冲地起身准备离开,并对手下说道:回去吧。他对服务员愤怒地说:告诉你们老板,赶紧和房东商量扩建店面,遇到问题,找我杜月笙。没想到,这句话成了锦江川菜馆发展历史的转折点。董竹君一直有意扩展餐馆,但由于房东提出必须以入股方式合作,她一度无法接受。就在杜月笙愤怒离开后,董竹君找到房东,提到了杜月笙的名字。房东听后大吃一惊,立即答应三天后腾空新的店面租给董竹君。这句话不仅帮助她解决了当下的困境,还为餐馆的扩张提供了重要帮助。 后来,杜月笙再次光临锦江川菜馆,董竹君特地前去致谢。杜月笙笑着说:在你这里吃一顿饭,真是太难了。两人相视一笑,之前的不愉快似乎已经烟消云散。 1951年春,董竹君将锦江川菜馆改名为锦江饭店,并最终将其发展成为上海的顶级餐饮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