琊台刻石,最可信的秦代石刻,学小篆就选它
迪丽瓦拉
2025-09-28 20:33:17
0

说起《琅琊榜》,大家都很熟悉了。

但琅琊台刻石估计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琅琊榜》和琅琊台刻石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据一笑考证,二者除了都叫“琅琊”外,再无半毛钱关系。

其实说起来,琅琊台刻石在历史上的名声远比《琅琊榜》高——再过几年谁还记得《琅琊榜》?

但琅琊台刻石可是小篆代表作之一,也是秦代传世最可信的石刻之 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为研究篆书、篆刻学和学习小篆的人必学之作。

琅琊台刻石,最可信的秦代石刻,学小篆就选它

琅琊台刻石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登临琅琊山时,命李斯所书,所以也算是李斯的真迹。

其内容主要是记述秦始皇“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与“功盖五帝,泽及牛马”的功劳。

后来秦二世又加刻了一份诏书,再次强调了他爹秦始皇的英明伟大,还是请李斯代笔。

可惜的是,到了宋代,刻石就只剩下秦二世的诏书了。

附上刻石铭文原文,方便大家对照拓本看(当然拓本没这么完整了):

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驩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苏轼任密州太守时,作《书琅琊台篆后》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二十八年亲巡东方海上,登琅琊台观日出,乐之往返,徙黔首三万家台下,刻石颂秦德焉。二世元年,复刻诏书具在”。

著名女文学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写的《金石录》也记录着:“秦琅琊台刻石,在今密州。其颂诗亡矣,独从臣姓名及二世诏书尚存,然亦残缺。”

1598年,山东诸城知县颜悦道在琅琊台上建海神庙,并修整琅琊台刻石,切下残存的后半部分嵌于碑上。

1763年,诸城知县宫懋让见刻石裂开,溶铁束之。

只是当时冶炼技术不过关,到了清道光间铁束就被锈蚀得断裂散开,导致刻石崩碎。当时的诸城知县毛澄只能建个亭子,为残石遮风挡雨。

没想到建亭忘了设避雷针。1900年,碑石遭雷击,再次散失。

1922年,诸城负责巡视学务的视学王培裕寻得刻石,虽然已是一些散碎石块,但拼合起来后,发现伤损还算不多,被藏于县衙之内。

解放后,1950年,琅琊台刻石先是藏于山东省博物馆,后于1959年调拨给中国历史搏物馆(现改名为国家博物馆),成为国博的镇馆之宝。

琅琊台刻石

琅琊台刻石高129厘米,宽76.5厘米,厚37厘米。

现在流传最广的拓本是明拓本,存篆书13行,每行8字。

虽然字迹剥蚀模糊,但还是可以看出其笔划接近《石鼓文》,用笔既雄浑又秀丽,结体的圆转部分又比《泰山刻石》圆活——毕竟是少有的秦篆原本,所以仍可于此揣摩到秦篆的笔意。

清杨守敬跋《琅琊台刻石》说:“嬴秦之迹,惟此巍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

康有为也在《广艺舟双揖》中说:“秦分裁为整齐,形体增长,盖始变古矣。然《琅琊》秦书,茂密苍深,当为极则。”

虽然秦始皇巡游时到处刻石,但随着秦朝的覆灭,大多数的刻石或被人为损毁,或被自然侵蚀,至今仍较完整遗存的只有琅琊台一石。

琅琊台刻石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刻石之一,秦刻石存字最多者,完整的保留了秦篆开创者李斯的真迹,实为中国书法传世之精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数次出巡各地,留下了七处刻石。

除了前面介绍过的泰山刻石、峄山刻石和本节的琅琊刻石以外,还有之罘(fú )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以及会稽刻石,又称“秦七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在谈及唐高宗李治时,许多人常常用“最无能的皇帝”这一说法来形容他,指责他受到舅舅的操控,最终还屈从于...
原创 蒙... 在古代战争中,政治因素对于许多战士来说,往往是遥不可及的。他们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实际的战斗与生死存亡...
原创 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传奇,他从早年的一名平凡和尚起步,经历了16岁时进入皇觉寺的宁静...
原创 九... 前言 康熙帝驾崩的前一夜,紫禁城上空飘起了鹅毛大雪,寒风刺骨,仿佛预示着一场大变局的来临。在畅春园...
原创 苏... 欧洲有个国家像中了"贫穷魔咒",苏联养它15年,中国再养20年,砸钱超过8000亿人民币,结果它混成...
专访德国汉学家叶翰:翻译《论语...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高塬 郝苏彤 2025年7月3日,叶翰在北京接受《环球人...
一本书生动再现英勇无畏铁军魂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 受访者供图 在江西省南昌市象山南路119号,一处青砖黛瓦、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群静...
原创 毛... 1975年4月,毛主席在北京最后一次接见了来华访问的金日成。作为两国的领导人,金日成来见毛主席,当然...
抗战史上的今天:8月18日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原创 宣... 袁晓明 微信版第1779期 古代宣城的水陆交通已很发达,由宣城出发通达四面八方的官道就有六路之多。...
原创 《... 看《甄嬛传》时总觉得奇怪:同样是甄家姑娘,玉娆年纪轻轻,却能把皇上拿捏得服服帖帖;而熹贵妃甄嬛费尽心...
原创 明...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许多历史事件都无法改变,而这些改变常常伴随着巨大的悲剧。朱棣的谋反事件,便是...
原创 刘... 刘备为了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付出了不小的努力,常常被民间传颂为“三顾茅庐”的佳话。这个故事让人倍...
原创 传...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实施了一种与之前任何朝代截然不同的皇位继承制度,这便是传说中的“秘密立储”。具体而言...
“那段历史是鼓舞我们共同前行的... 飞虎队员合影。 科比斯图片社供图(影像中国) 7月8日,美国参观者在上海黄浦文化中心观看“铭记英雄...
原创 非... 今天咱来唠唠非洲部落那独特又神秘的 “唇盘审美”。这事儿啊,最近可热闹了,西方一些人对这唇盘审美指指...
原创 关... 关羽的家族为何能幸存于庞会的屠杀之中,这一问题在历史上引发了很多讨论,尤其是在诸多英雄之传记中,关羽...
徐星院士做客“恐龙D讲堂”畅谈... 8月16日,恐龙园集团公益科普活动“恐龙D讲堂”首场迎来了重量级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古生物学...
原创 大... 自古以来,人们便对自己的寿命充满了好奇,这种渴望更是在古代的帝王中显得尤为显著。尤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
原创 韩...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