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时,暗中提拔了一位将领,这位将领在刘备去世后,成功帮助蜀汉延续了近三十年的命运。你是否想知道他到底是谁呢?
第一次延续蜀汉命运
这位关键人物便是王平。或许在许多人眼中,王平只是一名普通的将领,他的名字并不像诸葛亮或关羽那样家喻户晓,但他的贡献却至关重要。要了解王平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他的战绩入手,他在多个关键时刻的表现,远超了外界的想象。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早年间,他曾在曹操攻占汉中之时,与几位地方豪强共同投降了曹操,被带到洛阳。汉中之战爆发后,曹操需要熟悉地形的向导,王平便被调回汉中,参与对刘备的军事行动。然而,命运发生了转折,王平在战场上意识到自己所在的阵营可能并非最合适的选择,最终转投刘备阵营,得到了刘备的高度信任。刘备任命他为牙门将、裨将军,这使得王平成为蜀汉政权中的一位关键人物。
然而,刘备去世后,蜀汉的命运落入了诸葛亮的手中。在北伐初期,诸葛亮曾特别重视马谡的才华,尽管他也意识到马谡缺乏实战经验,因此决定将王平派遣到马谡身边,协助其指挥街亭之战。诸葛亮深知,王平是刘备亲自提拔的得力将领,他的能力无疑值得依赖。正因为如此,王平的到来使得街亭之战有了转机。
马谡虽然有一定的才干,但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在街亭之战时,马谡不仅未能有效指挥防线,还在败局即将到来时选择抛下部队逃跑,完全没有顾及将士的安危。这种缺乏责任感的行为,几乎使蜀军陷入更大的困境。所幸王平及时挺身而出,巧妙地虚张声势,吓退了魏军,并成功收拢了溃败的蜀军,使剩余的士兵得以安全撤退。若不是王平的果敢与机智,蜀汉可能会在这场战役中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甚至有可能导致魏军乘机进攻,彻底消灭蜀汉的存在。王平的关键举动不仅避免了更大规模的灾难,也为蜀汉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从而延续了蜀汉的命运长达三十年。
第二次延续蜀汉命运
街亭之战后,马谡被斩首,而王平则迎来了更大的重用。此后,他成为了蜀汉军队的重要支柱之一。在随后的卤城之战中,王平成功抵挡住了魏国名将张郃的猛烈进攻,为蜀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公元244年,魏国大将曹爽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汉中,蜀汉面临空前危机。当时,许多蜀军将领主张坚守城池,等待益州的援军,但这一策略意味着魏军将能够轻松突破汉中的防线,直接威胁益州的安全。然而,王平却力排众议,选择了主动出击,打算将魏军挡在汉中之外。
凭借王平的精妙布阵和出色指挥,曹爽的大军被困于崇山峻岭之间,难以突破防线。当益州援军终于赶到时,魏军已陷入困境,最终蜀军成功反击,将魏军打败。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巩固了蜀汉的防线,还为随后的二十年带来了相对的和平与稳定。
可以说,王平的这一决策为蜀汉延续了二十年安宁的局面。如果他没有在关键时刻果断行动,魏军一旦突破汉中,蜀汉的命运恐怕将会面临直接的威胁。王平的智慧与果敢为蜀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国家稳定提供了基础。然而,二十年后,姜维在类似局面下未能作出同样果断的决定,最终导致魏军轻易突破汉中的防线,蜀汉的灭亡也因此成为定局。这一切都源于王平与姜维的巨大差距。
结语
刘备作为一位明君,不仅拥有卓越的政治眼光,也展现了他在用人上的非凡智慧。他准确识别出马谡的长处与短板,果断决定不重用他;而他对王平的提拔,无疑是深思熟虑的正确决策。王平不仅凭借自身的能力在多次关键战役中扭转局势,还在蜀汉生死存亡之际,成功延续了国家的命运。正是因为王平两次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蜀汉才得以度过最为危急的时刻,成功延续了近三十年的命运。刘备、王平,这两位蜀汉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伟大人物,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