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德国教授:很多国家都侵略过中国,为什么中国人最恨日本人?
迪丽瓦拉
2025-09-28 21:31:16
0

“新世纪属于亚洲,属于东亚”,这是美方分析人士在千禧年做出的论断,这些年越来越被西方社会所认同了。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白人专家们,如今开始研究起了东亚的历史沿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便是我国的近代史。

之前有一位德国的高校教授来华,参加首都的学术讲座,席间他好奇地询问:“在近代,许多国家的军队入侵过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你们深恶痛绝、至今不忘的,只有日军呢?日本和欧美国家在侵华这方面,究竟有何不同?”

德国教授语毕,台下众人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大屠杀”到“731”,回答几乎没有重样儿的。这些答案,是具体的悲惨事例,如果从宏观角度解答德国教授的问题,中华儿女之所以对日寇恨意难消,大体有以下三点原因。

1.根本目的不同

日寇侵华跟欧美国家入侵我国,最直观的区别,便是作战目的截然不同。英、法、俄、德等国侵略中国,要么为财,要么为地,要么为扩张本国海外势力范围。虽然这些国家把我国打压、欺辱得很惨,但还没有到“灭顶之灾”的程度,中华儿女有“翻盘”可能。

当年英军之所以要打“鸦片战争”,是为了强行向清帝国大批量兜售鸦片,攫取暴利。这是一场因财而起的交战,英国之后对华进行的多场战争,也基本出于相同目的。

之后英法联军进犯京都,则是彻头彻尾劫匪做派,就像法国文豪雨果形容的那样,是“一对强盗”。再往后美利坚等国趁清廷虚弱“敲竹杠”,也都是奔着经济利益来的。俄、德等国相对而言更加过分,他们不但要钱,还索地。沙俄割走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德国则是将山东强占为自家“海外飞地”。

可无论是哪个欧美国家,都没有对中国施加“亡国灭种”级别的暴行,华夏民族尚存,中华文明还在,我们就仍有希望。

可侵华日寇则不同,他们是冲着断了咱们国家、民族的“根”而来的。心怀叵测的日本人,欲消灭华夏文明取而代之,奴役广大中华儿女,将中国变成亚洲版本的“罗马帝国”,只有概念没有实体。语言是文明的基石,日寇就在我国东北等地强制性推广日文教学,中小学教师违令教学生中文被抓到,就地枪毙。

人口是民族的有生力量,日寇便在中华大地上频繁制造血腥无比的屠杀惨案,以达到种族灭绝的目的。

欧美国家对我国力度最大的军事打击,也就是“八国联军”那时候了,其中还有慈禧主动宣战十一国的前因。战后清廷背负了天文数字的战争赔款,西方势力在我国大大扩张,但相比侵华日寇几十年之后的所作所为,还是有些“小儿科”了。只能说敌人要你“病”和要你“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2.残忍程度迥异

由于根本目的存在巨大差异,侵华日寇相比西方殖民部队,手段残忍程度扩大了数百倍。欧美国家残害中国人最多的时期,便是镇压“太平军”,还是通过扶持清军的间接手段,直接动手的是“湘军”等清廷部队。

日军则不然,他们不光直接动手,还一杀就是数万、数十万中国老百姓!从旅顺到南京,再到武汉、长沙等地,到处都有日本鬼子搞“大屠杀”恶行的痕迹。凶残的日寇还在华北、鲁豫等地区搞“三光”政策,动辄制造”灭门”恶性事件。

在东北地带,臭名昭著的“731”部队突破了人性的至恶底线,堂而皇之地拿咱们国家的无辜平民搞人体实验。烧死、冻死、毒杀、虐杀的亡魂不计其数,哪怕是以极端残忍的纳粹集中营,都没有达到这样的“反人类”程度。

除了大肆杀戮、虐待中国老百姓,侵华日寇还在我国奸淫了数不胜数的女性,并将大量妇女俘虏、诱骗成为“慰安妇”。这不光是对被害女性们肉体的摧残,更是心灵的折磨,日本人这一手儿,是在侮辱我们的民族尊严!

3.战后态度对比

如果说前两点原因,能够解释为何中华儿女对侵华日寇格外深恶痛绝,那么二战之后,三大“轴心国”态度的鲜明对比,则让我们有充分理由对日本人的深重罪孽永不忘却。日本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战争罪行,反而不断粉饰遮掩,甚至倒打一耙!

二战“轴心国”里面,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是被自家意共推翻的,德国战后则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并对曾经犯下的罪行进行了忏悔和弥补。无论是总理轰动全球的“华沙一跪”,还是将反纳粹、反歧视写入法律,德国人在二战之后,都尽力做到了最好。纽伦堡审判惩处了海量法西斯战犯,恶人恶行得到了全面“清算”。

反观日本这边,东京审判是不彻底的,不少“漏网之鱼”现如今在“靖国神厕”公然供奉着。日本政客们动不动去“参拜”一趟,借此煽动国内右翼势力,政府方面还持续否认大屠杀惨案的真实性。他们不但在国内教材里扭曲事实真相,还对揭露日寇罪恶的张纯如女士,展开了多年的报复。

最近几年,日本人愈发嚣张,甚至开始扮演起了二战“受害者”,拿本国领土被投放两枚原子弹的事儿大肆“卖惨”。如此冥顽不灵的态度,如此不以为耻的嘴脸,我国人民群众当然会永世不忘与日本的血海深仇!

想要让中华人民淡忘仇恨,原谅日本,得先让日本方面把事情给做到位。以日方目前的这副态度,中国人是永远不可能,把这一篇给轻轻揭过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杀... 蒙古帝国的第二次西征(1235年~1242年),也被称为“长子西征”,是一次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领导...
原创 洪... 撰文|赵立波 在太平天国的兴衰过程中,洪秀全作为这场深刻变革的核心人物,其个人日常生活一直以来都是...
原创 清... 题记: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无数迷团交织而成的棋局。每一个朝代都掩藏着或多或少的历史谜题,而有些谜团,即使...
原创 从... 提到战国时期的名将,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和李牧。这四位将领是战国时期最...
原创 为... 关于刘备这个历史人物,许多人对他颇有微词,尤其是在于他一直声称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当这么多人在...
从造父行迹看赵文化圈层中的霍人... 【内容摘要】:本研究以西周御术大家造父为切入点,系统解析赵文化体系中蕴藏的晋北霍人(今山西繁峙)基因...
原创 刘...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通常将那些技艺高超且能勇猛作战的人物称为“上将”。而在众多的上将中,若是有一群特...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来源:新周报 钟燕林/文 1934年的中央红军长征,由于事起紧迫仓促,相关准备做得不够充分,导致红军...
文化中国行丨从“雨过天青色”品... 汝窑,因复杂的烧制工艺和“雨过天青”般的绝美釉色,位居宋代瓷器“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显...
市老促会编纂出版红色文史专集《... 近日,市老促会举办《不可磨灭的记忆》——哈尔滨老区革命斗争遗址遗迹寻踪文史专集发放仪式,市直相关部门...
原创 东... 三国的争霸战,无疑是中国历史中最为人所知的历史时期之一,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出现,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一...
铭记历史打捞记忆,从上海书展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批抗战题材图书和分享会在2025上海书展期间...
丙午户部鄂字版大清铜币当制钱十... 在湖南的一处温馨宅邸中,龙先生悉心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丙午户部鄂字版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这枚铜币作为...
原创 曹... 在魏国建立后,曹操便开始在都城修建了曹操太祖庙,庙中供奉的除了曹操本人外,还包括了那些与他并肩作战、...
原创 大... 在谈及唐高宗李治时,许多人常常用“最无能的皇帝”这一说法来形容他,指责他受到舅舅的操控,最终还屈从于...
原创 蒙... 在古代战争中,政治因素对于许多战士来说,往往是遥不可及的。他们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实际的战斗与生死存亡...
原创 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传奇,他从早年的一名平凡和尚起步,经历了16岁时进入皇觉寺的宁静...
原创 九... 前言 康熙帝驾崩的前一夜,紫禁城上空飘起了鹅毛大雪,寒风刺骨,仿佛预示着一场大变局的来临。在畅春园...
原创 苏... 欧洲有个国家像中了"贫穷魔咒",苏联养它15年,中国再养20年,砸钱超过8000亿人民币,结果它混成...
专访德国汉学家叶翰:翻译《论语...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高塬 郝苏彤 2025年7月3日,叶翰在北京接受《环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