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高尔基去世后,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亲自抬棺椁,有人说这是在作秀
迪丽瓦拉
2025-09-28 21:31:51
0

斯大林在苏联历史上,以其冷酷、暴虐的统治而臭名昭著。这个独裁者不仅以残忍的手段压制反对派,还时常变换政策,显得极其反复无常。表面上,他的身边似乎每个高官都权力滔天,然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活在恐惧中,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特别是在1930年代,斯大林发动的大清洗运动,对社会各阶层展开了疯狂的打压和清除,无论是政治对手、军人还是普通民众,许多人都被不公正地判刑、流放,甚至惨遭杀害。这段时间被历史学家称为苏联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民众人人自危,生活在无法预测的恐怖中。

然而,就是在这个充满暴力与压迫的时期,斯大林竟然做出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举动——亲自为一位已故的作家抬棺。这位作家并非平凡人物,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高尔基,那个曾在课堂上学习过的《海燕》的作者。这是斯大林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他人抬棺,且这个作家和他有着怎样的关系,是否真的亲近呢?

高尔基的传奇人生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生于1868年3月28日,家乡位于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提到高尔基的童年,我们总会想到他笔下的小说《童年》。小说中讲述的,正是他自己在艰难困苦中成长的经历。从小,他就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父亲在他年幼时去世,母亲抑郁,年仅11岁便不得不做学徒,年轻时四处流浪。这些充满悲情的经历对普通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但对作家高尔基来说,却成了宝贵的生活素材。正是这些痛苦的岁月,使得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产生了深刻的同情,这也成了他创作出许多影响深远作品的基础。

1901年,在俄国革命的前夕,高尔基发表了象征着勇敢与革命精神的《海燕》。其中,他用海燕这个形象,象征了不畏暴风雨的革命者精神,那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成为了鼓舞人们走向革命的号角。列宁曾高度评价这篇文章,两人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高尔基不仅支持列宁的革命事业,还曾为其提供过资金援助。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高尔基的观点逐渐发生了变化,他和列宁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甚至公开批评列宁。两人终于在十月革命前后断交,并且高尔基选择离开了俄罗斯,移居意大利。

高尔基与斯大林的关系

1924年,列宁去世,身处意大利的高尔基生活并不顺利,不仅身心疲惫,甚至还被意大利的法西斯政府监视。在这时,斯大林向高尔基伸出了援手。作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非常看重高尔基的影响力,尤其是他在文学界的地位。于是,斯大林通过各种方式,向高尔基表示敬意,并安排了多场纪念活动,力图将他拉回苏联。1928年,高尔基被邀请返回苏联,斯大林甚至亲自为他安排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盛况空前。5月28日那天,高尔基抵达莫斯科,迎接他的不仅是仪仗队,还有斯大林和一众高层官员的亲自到场,场面极其壮观。这样的排场让高尔基深受感动,心情大好。

斯大林还在莫斯科河畔为高尔基建造了一座豪华别墅,甚至邀请他住进自己的私人别墅。此后,高尔基成为了唯一一个可以随时见到斯大林的人,受到了极为特殊的待遇。与此同时,斯大林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阅读高尔基作品的热潮,推崇高尔基为苏联文学的伟大象征。高尔基的地位几乎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高尔基并非愚笨之人,他很清楚斯大林的意图。他开始全力迎合斯大林的政治需求,积极为斯大林歌功颂德,甚至称斯大林为“今天的列宁”。

高尔基的死与葬礼

1936年6月14日,68岁的高尔基在莫斯科去世。至于他究竟死于何因,一直有诸多猜测。有一种说法认为,高尔基是死于斯大林的暗杀,因为高尔基曾拒绝为斯大林写传记,并且对其政治手段提出了批评。虽然这一说法至今没有确凿证据,但也让人对高尔基的死因产生了疑问。

高尔基的葬礼可谓是空前盛大,堪称历史上最隆重的作家葬礼之一。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亲自为高尔基抬棺,成千上万的民众涌上红场,为这位伟大的作家送行。根据记载,红场上的送葬人群多达100万,葬礼的规格和规模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高尔基的葬礼不仅象征着他在苏联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斯大林在这一事件中的深度参与。

结语

高尔基的故事,充满了曲折与反转。他从革命者到斯大林的支持者,再到最终的神秘死亡,历经了苏联历史中的诸多风云。通过他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个体如何在历史的巨轮下不断变化,尤其是在斯大林这样的强人手中,个人的命运也往往无法掌控。对于高尔基的葬礼,无论如何解读,它都无疑是苏联历史中最具戏剧性的事件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杀... 蒙古帝国的第二次西征(1235年~1242年),也被称为“长子西征”,是一次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领导...
原创 洪... 撰文|赵立波 在太平天国的兴衰过程中,洪秀全作为这场深刻变革的核心人物,其个人日常生活一直以来都是...
原创 清... 题记: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无数迷团交织而成的棋局。每一个朝代都掩藏着或多或少的历史谜题,而有些谜团,即使...
原创 从... 提到战国时期的名将,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和李牧。这四位将领是战国时期最...
原创 为... 关于刘备这个历史人物,许多人对他颇有微词,尤其是在于他一直声称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当这么多人在...
从造父行迹看赵文化圈层中的霍人... 【内容摘要】:本研究以西周御术大家造父为切入点,系统解析赵文化体系中蕴藏的晋北霍人(今山西繁峙)基因...
原创 刘...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通常将那些技艺高超且能勇猛作战的人物称为“上将”。而在众多的上将中,若是有一群特...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来源:新周报 钟燕林/文 1934年的中央红军长征,由于事起紧迫仓促,相关准备做得不够充分,导致红军...
文化中国行丨从“雨过天青色”品... 汝窑,因复杂的烧制工艺和“雨过天青”般的绝美釉色,位居宋代瓷器“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显...
市老促会编纂出版红色文史专集《... 近日,市老促会举办《不可磨灭的记忆》——哈尔滨老区革命斗争遗址遗迹寻踪文史专集发放仪式,市直相关部门...
原创 东... 三国的争霸战,无疑是中国历史中最为人所知的历史时期之一,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出现,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一...
铭记历史打捞记忆,从上海书展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批抗战题材图书和分享会在2025上海书展期间...
丙午户部鄂字版大清铜币当制钱十... 在湖南的一处温馨宅邸中,龙先生悉心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丙午户部鄂字版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这枚铜币作为...
原创 曹... 在魏国建立后,曹操便开始在都城修建了曹操太祖庙,庙中供奉的除了曹操本人外,还包括了那些与他并肩作战、...
原创 大... 在谈及唐高宗李治时,许多人常常用“最无能的皇帝”这一说法来形容他,指责他受到舅舅的操控,最终还屈从于...
原创 蒙... 在古代战争中,政治因素对于许多战士来说,往往是遥不可及的。他们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实际的战斗与生死存亡...
原创 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传奇,他从早年的一名平凡和尚起步,经历了16岁时进入皇觉寺的宁静...
原创 九... 前言 康熙帝驾崩的前一夜,紫禁城上空飘起了鹅毛大雪,寒风刺骨,仿佛预示着一场大变局的来临。在畅春园...
原创 苏... 欧洲有个国家像中了"贫穷魔咒",苏联养它15年,中国再养20年,砸钱超过8000亿人民币,结果它混成...
专访德国汉学家叶翰:翻译《论语...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高塬 郝苏彤 2025年7月3日,叶翰在北京接受《环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