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高尔基去世后,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亲自抬棺椁,有人说这是在作秀
迪丽瓦拉
2025-09-28 21:31:51
0

斯大林在苏联历史上,以其冷酷、暴虐的统治而臭名昭著。这个独裁者不仅以残忍的手段压制反对派,还时常变换政策,显得极其反复无常。表面上,他的身边似乎每个高官都权力滔天,然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活在恐惧中,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特别是在1930年代,斯大林发动的大清洗运动,对社会各阶层展开了疯狂的打压和清除,无论是政治对手、军人还是普通民众,许多人都被不公正地判刑、流放,甚至惨遭杀害。这段时间被历史学家称为苏联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民众人人自危,生活在无法预测的恐怖中。

然而,就是在这个充满暴力与压迫的时期,斯大林竟然做出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举动——亲自为一位已故的作家抬棺。这位作家并非平凡人物,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高尔基,那个曾在课堂上学习过的《海燕》的作者。这是斯大林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他人抬棺,且这个作家和他有着怎样的关系,是否真的亲近呢?

高尔基的传奇人生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生于1868年3月28日,家乡位于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提到高尔基的童年,我们总会想到他笔下的小说《童年》。小说中讲述的,正是他自己在艰难困苦中成长的经历。从小,他就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父亲在他年幼时去世,母亲抑郁,年仅11岁便不得不做学徒,年轻时四处流浪。这些充满悲情的经历对普通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但对作家高尔基来说,却成了宝贵的生活素材。正是这些痛苦的岁月,使得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产生了深刻的同情,这也成了他创作出许多影响深远作品的基础。

1901年,在俄国革命的前夕,高尔基发表了象征着勇敢与革命精神的《海燕》。其中,他用海燕这个形象,象征了不畏暴风雨的革命者精神,那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成为了鼓舞人们走向革命的号角。列宁曾高度评价这篇文章,两人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高尔基不仅支持列宁的革命事业,还曾为其提供过资金援助。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高尔基的观点逐渐发生了变化,他和列宁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甚至公开批评列宁。两人终于在十月革命前后断交,并且高尔基选择离开了俄罗斯,移居意大利。

高尔基与斯大林的关系

1924年,列宁去世,身处意大利的高尔基生活并不顺利,不仅身心疲惫,甚至还被意大利的法西斯政府监视。在这时,斯大林向高尔基伸出了援手。作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非常看重高尔基的影响力,尤其是他在文学界的地位。于是,斯大林通过各种方式,向高尔基表示敬意,并安排了多场纪念活动,力图将他拉回苏联。1928年,高尔基被邀请返回苏联,斯大林甚至亲自为他安排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盛况空前。5月28日那天,高尔基抵达莫斯科,迎接他的不仅是仪仗队,还有斯大林和一众高层官员的亲自到场,场面极其壮观。这样的排场让高尔基深受感动,心情大好。

斯大林还在莫斯科河畔为高尔基建造了一座豪华别墅,甚至邀请他住进自己的私人别墅。此后,高尔基成为了唯一一个可以随时见到斯大林的人,受到了极为特殊的待遇。与此同时,斯大林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阅读高尔基作品的热潮,推崇高尔基为苏联文学的伟大象征。高尔基的地位几乎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高尔基并非愚笨之人,他很清楚斯大林的意图。他开始全力迎合斯大林的政治需求,积极为斯大林歌功颂德,甚至称斯大林为“今天的列宁”。

高尔基的死与葬礼

1936年6月14日,68岁的高尔基在莫斯科去世。至于他究竟死于何因,一直有诸多猜测。有一种说法认为,高尔基是死于斯大林的暗杀,因为高尔基曾拒绝为斯大林写传记,并且对其政治手段提出了批评。虽然这一说法至今没有确凿证据,但也让人对高尔基的死因产生了疑问。

高尔基的葬礼可谓是空前盛大,堪称历史上最隆重的作家葬礼之一。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亲自为高尔基抬棺,成千上万的民众涌上红场,为这位伟大的作家送行。根据记载,红场上的送葬人群多达100万,葬礼的规格和规模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高尔基的葬礼不仅象征着他在苏联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斯大林在这一事件中的深度参与。

结语

高尔基的故事,充满了曲折与反转。他从革命者到斯大林的支持者,再到最终的神秘死亡,历经了苏联历史中的诸多风云。通过他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个体如何在历史的巨轮下不断变化,尤其是在斯大林这样的强人手中,个人的命运也往往无法掌控。对于高尔基的葬礼,无论如何解读,它都无疑是苏联历史中最具戏剧性的事件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惠州文脉·风物」湖镇邹村:南... 东望象头山,西靠罗浮山,博罗县湖镇镇邹村村自然风光旖旎,山水相映成趣。这座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古村落,历...
原创 有... 有一句话说得好: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句话展现了一个人能够拥有如此胸襟和气度,实属难得。在古代封建社会,...
原创 汉... 前言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常有两场著名的谋略对话被后人广泛讨论与对比——汉中对和隆中对。这两场对话不...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2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展...
箭扣长城“北京结”完成修缮,7... 历经7个月紧张抢险,受2023年连续降雨影响坍塌的箭扣长城154号敌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京结”,...
上博携手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宋... 新华社上海11月12日电(记者孙丽萍)上海博物馆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融古烁新:宋元...
原创 刘... 刘备,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不仅是蜀汉的开国皇帝,还是凭借一系列高明的战略和巧妙...
原创 商... 三皇五帝之后便是夏朝,接着是商朝和周朝。这是中国历史中的基本常识。五帝中的大禹在年老时并没有选择禅让...
原创 雍...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悠久文明传承的国家。从古至今,我们的历史不断被记载下来,这种传统从未中断。...
原创 北...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朝政府对十一国宣战,八个国家联合组成侵略联军,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发...
原创 美...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的一个任期是四年的时间,可是由于身体健康的原因,以及各种外界因素,一些人未能完成总...
原创 真... 2017年5月,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吸引眼球的展览,展出了多张珍贵的...
原创 诸... 最近在网上看到许多评论,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过于神化,其实际能力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惊人...
原创 韩...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按照盟国要求,日本接受通牒宣布投降,也意味着...
原创 西... 公元785年,唐德宗在长安接到一份来自蜀地的紧急密报:吐蕃的十万大军已然逼近,南诏的态度摇摆不定,西...
原创 老... 这是一组1972年的北京照片,当时还是运动后期,街上行人稀少,照片拍摄的不是景点,那时候旅游这个词还...
原创 小... 朱元璋为何选择杀害小明王韩林儿,而非像前朝那样上演禅让的戏码? 小明王韩林儿是元朝末期红巾军领袖韩山...
原创 元... 突然?你为什么觉得会突然? 元春入宫已经有好几年了。当初她是因为具备贤孝才协的品德而被选入宫中,...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四位帝王尤为显赫,他们的名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熠熠生辉。每一位都因其独特的...
原创 三... 董卓起义是东汉末年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很多人都知道,董卓来到京城之后,首先废除了刘辩的皇位,又立刘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