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和第二位皇后都是来自广袤科尔沁草原的博尔济吉特氏,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位皇后在顺治帝的心中都并未占据特殊的位置。第一任皇后最终被降为静妃,失去了皇后之位。尽管第二任皇后因其娘家的支持以及皇太后庇护而幸免于废除的命运,但在顺治帝的心里,她的地位却十分尴尬,几乎如同守活寡。相较而言,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董鄂妃,才真正是顺治帝心目中理想的皇后人选。尽管在任期间未能正式册封为皇后,但在她去世后的三天内,顺治帝便追封她为孝献皇后,彰显了她在顺治帝心中的特殊地位。
董鄂妃出生于崇德四年(1639年),她的家族隶属于满洲正白旗,身为大臣鄂硕的女儿,同时也是康熙朝著名将领费扬古的姐姐。她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进入皇宫时年仅18岁,立刻引起了顺治帝的注意。在那个有着众多妃嫔的后宫,董鄂妃如同一抹清风,瞬间让后宫的光华暗淡无光。顺治帝将她视为心头所爱,立即册封她为贤妃,随后的一个多月,她又被晋封为皇贵妃,地位迅速攀升,宠爱之程度可见一斑。
到了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七,董鄂妃为顺治帝生下了一个王子。身为宠妃所生的孩子自然受到特殊的关注,顺治帝称之为“第一子”,这意味着他在顺治帝心中是继承人选,是未来皇位的接班人。可惜的是,这位王子仅出生104天便夭折,让顺治帝倍感痛惜,感慨命运的无常。
在心爱的董鄂妃遭受失子之痛时,顺治帝极力安慰她,将这位早夭的王子封为和硕荣亲王,并亲自撰写圹志,以表达对亡子深切的怀念。然而,董鄂妃因沉重的打击而身心俱疲,不久便重病缠身。顺治帝为挽救爱妃的生命,想方设法寻求医治,但无奈她的病情已经难以挽回。最终,董鄂妃于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9月23日)去世,年仅22岁。顺治帝忧痛欲绝,甚至有了出家的想法。为了安抚他的痛苦,皇太后允许顺治帝的请求,董鄂妃去世后仅三天便追封她为孝献皇后。随后,在她去世21天后,顺治帝为其举行了极其隆重的丧礼,尽显对她的爱恋与怀念。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追封的孝献皇后神牌并未与顺治帝供奉的其他皇帝神牌同处,而是被放置于专门供奉皇贵妃神牌的隆恩殿的西暖阁。当董鄂妃死后被逐渐冷落时,她可能完全没有料到这一点。不仅如此,在清朝的制度中,皇后的谥号最终应当包含庙谥的字眼,并且经过加谥后应由16字构成,但孝献皇后却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完整谥号的皇后,且谥号始终保持为最初的12个字。这一现象引发了许多人的困惑,也许正是因为她并未真正符合皇后的条件,光凭顺治帝的宠爱而得来的桂冠,使得她的皇后之名显得不够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