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与秦朝一样,都是历史上较为短命的大一统王朝。尽管隋朝建立时,曾有五位皇帝执掌大权,但其中只有杨坚与杨广掌握实权,其余三位皇帝无论是在名义上还是实际掌权上,都不过是他人扶持的傀儡,最终未能阻止隋朝的灭亡。
一、隋文帝杨坚
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原是北周的权臣。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迫使北周静帝禅位给他,成为隋朝的开国皇帝,年号开皇。杨坚即位后,开始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他整顿刑法,制定了新的国家法典,并实施三省六部制,将地方行政区划从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以简化官僚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同时,杨坚大幅度减轻税赋,减少百姓负担,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恢复与生产。开皇九年(589年),杨坚派遣其子杨广南征陈朝,成功统一了南北。隋朝疆域在这一时期极为辽阔,人口增至七百万户之多。隋文帝杨坚在位的24年里,以其改革和成就,为隋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然而,杨坚在仁寿四年(604年)突然去世,享年64岁,葬于泰陵,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
二、隋炀帝杨广
杨广,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原名杨英,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母亲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开皇元年(581年),杨广被任命为晋王,并参与了平陈战争。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广被册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杨坚去世后,杨广即位成为皇帝。杨广即位后,致力于扩建洛阳,推动隋朝的国家建设,同时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和修建,使得南北交通更加便捷。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改州为郡,推行新的度量衡制度。然而,杨广的改革举措未能成功缓解民众的负担,反而引发了民怨。为了扩展疆土,他多次发动征战,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尤其是后者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民众苦不堪言。最终,杨广的奢侈和滥用民力引发了大规模的民变,导致隋朝的灭亡。大业十四年(618年),在江都的兵变中,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唐高祖李渊追谥杨广为炀皇帝,夏王窦建德则追谥其为闵皇帝。
三、隋恭帝杨侑
隋恭帝杨侑,隋朝的第三任皇帝,杨广的孙子,母亲为韦妃。杨侑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初封陈王,后来改封代王。在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时,杨侑留镇长安,逐渐展露头角。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巡幸晋阳,杨侑被任命为太原郡守。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攻入长安,杨侑被李渊推举为皇帝,年号义宁。虽然年纪尚轻,但杨侑成为名义上的帝王,实则是唐军的傀儡。不到一年,杨侑将皇位禅让给了李渊,并被降封为酅国公,随后被软禁在长安。最终,杨侑因病或被害去世,享年仅15岁,葬于庄陵,谥号恭帝。
四、杨浩
杨浩是隋文帝杨坚的孙子,秦孝王杨俊的长子。杨浩的母亲崔氏曾因毒杀丈夫杨俊而被迫断绝了杨浩的世子资格。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杨浩继承了秦王的爵位,担任了河阳都尉。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之变,弑杀杨广,并借此机会拥立杨浩为帝。杨浩即位后,宇文化及成为大丞相,实际掌控了朝政。杨浩成为宇文化及的傀儡,完全没有自主权。最终,杨浩在同年被宇文化及废黜,并被毒死。
五、隋恭帝杨侗
隋恭帝杨侗,隋朝的末代皇帝,杨广的孙子,母亲为刘良娣。杨侗外表俊美、气质高雅,性格宽厚。大业二年(606年),他被封为越王,并且在隋炀帝巡幸期间,负责留守东都洛阳。杨侗参与了平定杨玄感的叛乱,升任为高阳太守。隋炀帝每次出巡时,杨侗都留守东都,帮助父亲管理国家事务。尽管在隋朝末期,杨侗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隋朝已经进入了衰败期,实权完全掌握在宇文化及等权臣手中。杨侗的政权并未长久,他最终未能扭转隋朝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