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六年(1728年)的元宵节前夕,雍正皇帝下令让新任织造隋赫德前往曹家查抄。当时,曹雪芹年仅13岁。原本,雍正期望能够从曹家这座有“南京第一豪门”之称的望族中查获大量的金银珠宝。但让人失望的是,经过一番翻箱倒柜,结果却令所有参与者都大为震惊——没有找到一文钱,甚至连一枚银币的踪影都未见。所查出的是100多张当票和一堆欠条,表明曹家欠款高达32,000多两!这一结果让当时急需资金的雍正大为失望。
隋赫德在报告中详细列举了曹家的家产和人员配置:“曹家房屋及家人住房十三处,总计四百八十三区;土地八处,共十九顷零六十七亩。家族成员共计一百一十四口。除此之外,曹家还有三万二千多两的债务。”这些内容可见,曹家的家底一度丰厚,却早已债台高筑,支撑不起其奢华的生活。
雍正继位后,开始致力于解决清朝财政的亏空问题。上任之初,他便发现康熙末年财政状况已堪忧。雍正认为,财政亏空的根本原因是官员的贪腐与上司勒索,因而他设立了专门处理财政问题的机构——“会考府”。该机构负责审查各地的财政账目,规定对亏空者进行严厉的处分,并要求官员自己归还损失。更有明确的规定:若涉案金额达到一万两以上者,若移用公款将被发配边疆服役;如金额超过两万两,则按盗窃罪论处,严重者甚至会被处以斩刑。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雍正帝命令怡亲王胤祥带头督查,要求各级官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查,并惩治那些无法按时完成任务的腐败官员。正是在这样严格的背景下,曹家被卷入了这场风暴。
曹家的财富来源十分显赫,其家族的祖先曾为北宋名将曹彬之后。曹雪芹的曾祖父曹锡远在明末时任沈阳中卫指挥使,而曹锡远的儿子曹振彦也曾担任大同知府。在清朝初期,曹家经历了多次的浮沉。尤其是在努尔哈赤打败明军之后,曹家一度沦为后金的奴隶。随着清朝的崛起,曹家逐渐恢复,并在多尔衮的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势,成为了清朝初期的“内务府包衣”。更值得一提的是,曹家代代人忠诚可靠,屡次为清朝王室效力,并在康熙帝朝获得了巨大的信任。
康熙帝在多次下江南时,曹家提供了丰富的款待,而曹家对于康熙帝的依赖也愈发加深。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便是康熙帝的奶妈,她在康熙帝童年时期陪伴他度过了艰难时光,康熙因此对她及其家族格外宠爱。康熙帝与曹家之间的深厚情谊,使得曹家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其家族成为了“南京第一豪门”。而曹家在为宫廷供应织品、绸缎等商品上也赚得盆满钵满,几代人都担任了江宁织造这一重要职务,享受着极高的地位与权力。
然而,好景不长,曹家在康熙帝晚年时已开始逐渐衰败。由于长时间为康熙帝的亲信,曹家在康熙的照顾下,一度未曾察觉到潜在的财务危机。但随着康熙的去世,曹家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持。雍正即位后,迅速对曹家展开清查,查明了其巨额债务和隐瞒财产的行为,开始追求曹家的债务,要求限期三年还清。
曹家为了偿还债务,甚至将家产、田地纷纷卖掉,但依然无法填补庞大的财务空缺。曹家后代在财政管理上不断犯错,其中包括偷工减料、操控质料等,最终惹怒了雍正。雍正开始以曹家为典型,严厉打击贪污腐败,作为对其他官员的警示。曹家逐渐土崩瓦解,家族成员被抄家,财富荡然无存。
从盛极一时到破产凋零,曹家的命运可以说是清朝封建制度下家族兴衰的缩影。即便是曾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与声望,曹家在新的政治环境下仍未能维持其繁荣。最终,曹雪芹带着满腹愁绪与家族破产的背景,开始埋头创作《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成了他对家族历史的反思与对时代变迁的深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