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土耳其成功进行了其自主研发的五代战机——“可汗”战机的首次飞行试验。此后,这款战机在国际市场上频繁引起关注,接连获得大规模采购订单。首先,在2025年7月,印尼与土耳其签署了购买可汗战机的协议,紧接着,8月又有消息传出,埃及计划与土耳其合作共同研发可汗战机。
这款被土耳其视为国家骄傲的“可汗”战机能否在国际市场上与我国的歼-35竞争,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那么,背后是否有更多的外交因素在起作用呢?
战机采购与外交关系紧密相连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两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军贸本身与外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次,尽管“可汗”战机的试飞成功,它能否顺利服役仍然充满变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印尼与埃及选择购买可汗战机的背后原因。埃及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而印尼则是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尽管它在政治上并不完全偏向伊斯兰阵营,但两国的选择显然并非单纯出于性能考量。实际上,战机采购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国与购买国的外交关系。因此,印尼和埃及在选择战机时,必然会考虑到与土耳其的外交关系,这意味着它们不仅看重战机的性能,也要权衡政治因素。这也让我们不禁想到,巴基斯坦是否会选择购买我国的歼-35战机,或者它可能会倾向于购买土耳其的可汗战机。
巴基斯坦或许倾向于可汗战机
从战斗力角度来看,歼-35显然优于可汗战机。中国的歼-35继承了歼-20的技术优势,无论是在隐身能力、机体性能,还是信息化作战能力上,均有很大的保障。相比之下,土耳其的军工技术水平显然落后于中国,因此可汗战机的性能难以与歼-35媲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空战不仅仅是比拼单机性能,更是比拼作战体系的整合能力。例如,在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依靠中国提供的体系化作战能力,成功击落了印度的5架战机,并且没有任何损失。
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需要如此高端的技术。以埃及为例,随着与美国的良好外交关系,它的军事压力相对较小,且几乎没有与以色列发生冲突的可能。而印尼则身处一个相对和平的区域,周边国家整体军事力量较弱,因此也无需装备高端的五代战机。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可能并不会完全依赖于具有高战斗力的战机系统。
系统化空军建设的复杂性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建立起完整的“体系化空军”,其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依靠本国强大的军工系统,通过自主研发来建立体系;另一种则是通过与军事强国的全面合作,来整合其他国家的技术和装备。巴基斯坦显然属于后者,其军队依赖中国提供的全面军事体系,包括战机、预警机、甚至陆军的装备。
对于许多其他国家来说,是否愿意完全依赖一个国家的军事体系,尤其是中国的军事体系,仍然是一个难题。若土耳其成功量产可汗战机,并且巴基斯坦也采购了这种战机,那么巴基斯坦的军事体系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可能会形成与中国的防务绑定。
可汗战机的挑战与未来
尽管可汗战机已经成功首飞,但要实现大规模量产并真正投入服役,还需要克服一些重大的障碍。最主要的挑战来自于土耳其无法完全自主生产可汗战机所需的所有零部件。具体来说,土耳其需要从美国进口发动机和隐身技术,如果要确保隐身性能,则还需从英国采购弹射座椅,甚至航电系统的部分零件可能需要依赖以色列或美国。
然而,土耳其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并不和谐。尤其是2016年土耳其发生政变后,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在其中扮演了某种角色。土耳其政府也公开指责美国策划此次政变,因此双方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这使得土耳其要想顺利采购到所需的零部件,面临巨大的外交障碍。若外交局势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土耳其可能难以按计划推进可汗战机的量产。
中国的“可汗战机”反思
尽管可汗战机的国际销售可能会对中国的歼-35外贸造成影响,但我们也应看到,在美俄的主导地位逐渐削弱的今天,全球各国的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对于一些国家而言,考虑到自身的防务需求与外交关系,选择土耳其的可汗战机并不一定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
此外,若土耳其的可汗战机在外交和零部件问题上遭遇困境,最终可能需要依赖中国的技术支持。中国的歼-35,作为一款成熟的五代战机,具备了可见的战斗力,其先进性与稳定性将成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大优势。
总的来说,虽然土耳其可汗战机的崛起为国际战机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但中国的歼-35仍然具备相当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国家需求与技术支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