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曾经说过: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许多人认为,他这番话的内涵在于:匈奴尚未被消灭,怎能够考虑成家立业的问题呢?
霍去病年纪轻轻就投身战事,仅18岁便参与对匈奴的军事行动,一生之中共发起过六次对抗匈奴的战役,最终在24岁那年不幸离世。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什么时候成婚,妻子是谁。
因此,很多人觉得,霍去病一生未婚。
实际上,这是对史书的一种误解。
01、“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指的不是不成家
让我们考察,太史公的著作中,是怎样记载“匈奴尚未被消灭,就无法考虑家事”这一说法的:
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建造宏伟府邸的含义,在于建造大型宅院。这个含义在于,汉武帝为霍去病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宅子,让霍去病去查看,霍去病却拒绝说,匈奴尚未被消灭,他无暇顾及自己的居所事宜。
霍去病拒绝的,是汉武帝赏赐的房子,而不是汉武帝的赐婚。
从这句话里,我们看不出他不想成婚的意图。
要知道汉朝男性通常的结婚年纪,就能明白,在那个人说话的时候,甚至在他十八岁去打仗之前,他大概已经结婚了。
汉惠帝期间,朝廷下过一道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意思是,女子15岁还没嫁人,就要收5倍的赋税。
在赋税的压力之下,汉朝的女子往往在15岁之前就已经成婚了。
那么相对应的,汉朝的男子成婚也不会太晚。
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可知,汉文帝在生育汉景帝时年仅十五岁,汉景帝身边同时存在一位名字相同的姐姐,并且至少还有一个非同母的哥哥。
汉武帝16岁登基之前已经娶了太子妃。
在民间长大的汉宣帝,虚岁17岁那年娶了许平君。
有研究者根据考证表明:汉代男性通常的首次成婚年纪,介于十四岁到十八岁之间。
而霍去病确定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正好是虚岁18岁。
根据汉代男性通常的结婚年纪推算,他应该是在结婚之后才参军打仗,并且因此而取得了显著战功的。
甚至有可能上战场的时候就已经是孩子的爹了。
02、史书为什么不记载霍去病的妻子是谁?
霍去病应当结过婚,但是史书中没有提及他的配偶姓名。
我们的视线不应只集中于霍去病的个人经历,而应考察史记和汉书对其他人婚姻情形的记述,如此便能阐明这个议题。
向前观察,能够发现史记和汉书之中,均未提及汉初三杰里韩信与张良的配偶姓名。
萧何是汉初三杰中唯一有妻子记载的人,因为他死后,他的妻子被吕后破格封为“酂侯”。古代女子封侯极为少见,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楚霸王项羽也没有留下关于原配妻子的记载,只有美人虞姬因为在垓下之战时陪伴在他身边,才被历史提及。
汉初那些德高望重的官员曹参、周勃等人,同样没有提及他们的配偶信息,却把他们后代承袭爵位的事迹记录得非常清楚。
汉初的将领樊哙,他迎娶了吕后的同胞妹妹,因为这个姻亲关系,他还险些遭到刘邦的处决,这件事成了他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我们再来看一看霍去病同时代的人。
司马迁最喜欢的飞将军李广,也没有记载婚配情况。
同期担任要职的官员,包括丞相公孙弘,廷尉张汤,将军公孙敖,以及掌管财政的桑弘羊,他们的配偶均无相关记载。
难道这些人都没有成过亲吗?
我们再来看看,霍去病的同时期里,记载了妻子的人都有谁。
卫青的前妻,史册中毫无记载。他续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这才在史书上留下名字。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私奔事件,声名远播,情节跌宕起伏,因而被载入史册。
娶了卫子夫两个姐姐的人,也都被记下来了。
平阳公主的儿子曹襄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卫长公主,也被记录在案。
能够记录官员婚姻状况的史书,如史记和汉书,都极为精炼文字,其中被提及的官员,其配偶要么地位显赫,例如娶了公主,要么他们与妻子的关系极富曲折性。
那么,霍去病并未迎娶皇室女眷,其配偶出身平平,彼此间亦无特别引人入胜的交往,缺乏相关记述实属意料之中。
没有记载,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成婚。
不同,按照大汉通常的婚配年纪,他假如满二十四岁还没结婚,或许会被人记下来。
03、霍去病的妻子有可能是谁?
既然霍去病大概率成婚过,那么他的妻子最有可能是谁呢?
尽管相关历史文献中对此毫无提及,不过依据其周围人士的联姻惯例,我们依然能够尝试做出一些初步的揣测。
霍去病的配偶绝非皇室成员,公主身份者。尽管汉廷对非公主婚姻的载录并不全面,但霍去病身为显赫列侯与杰出将领,若曾迎娶公主,历史文献中定会留下相关记载,不可能完全湮没无闻。
但他的妻子是刘家宗室女,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以汉武帝对他的宠爱程度,给他赐婚宗室女,并不是没有可能。
娶宗室女,不被记载,也很正常。
此外,汉朝贵族似乎很喜欢亲上加亲。
例如,汉武帝的初始皇后陈阿娇,系他姑母馆陶公主所生。
汉武帝的同母姐姐隆虑公主,则嫁给了馆陶公主的儿子陈蟜。
汉武帝迎娶了卫子夫,他的姐姐平阳公主随即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结为夫妻。
平阳公主的儿子曺襄,则娶了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女儿卫长公主。
那么,霍去病也很有可能娶了亲戚家的女儿。
他或许会迎娶卫家的姑娘。史册有载,卫青有个兄长叫卫长君,却不幸夭折。倘若卫长君有个女儿存活下来,她与霍去病结为连理的可能性极高。
霍去病的另一位姨母卫君儒,与汉武帝的亲信公孙贺结为夫妻。霍去病或许会娶公孙贺的女儿。
卫少儿出嫁前,卫家已声名显赫,她最终选择了汉朝开国元勋陈平的后代陈掌。霍去病迎娶陈家女儿,这个想法并非全无根据。
或许存在另一种情况,霍去病的联姻并非出于家族间的相互结合。当他年岁达到可以成婚的阶段时,便与家世相仿的贵族女子商议婚约。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就没有猜测的线索了。
04、霍去病有多少个儿子?
先说结论,霍去病应该不止有一个儿子。
长子霍嬗,这是史记和汉书里明确记载的。
霍去病离世后,霍嬗承袭了他的冠军侯爵爵位。汉武帝十分疼爱这个孩子,期盼他日后能成为像霍去病那样常胜的将领。
虽然霍嬗年纪尚小,汉武帝依然加封他为奉车都尉。
需要指出的是,霍去病的兄弟霍光同样担任奉车都尉这一职务,该官职专门负责帝王的出行车驾。
汉武帝安排霍光和霍嬗共享这一职务,意图在于让他们能够持续伴随自己左右。
太初年间,皇帝前往泰山举行祭天大典。祭天仪式完成后,皇帝仅与霍嬗一同登顶,其山顶的行踪无人知晓。
但是,年纪还轻的霍嬗,无法承受这样的奔波之苦。他在离开泰山之后身体不适,随即就离世了。
汉武帝深感痛心,给予他“哀侯”的死后称号,并且创作了一首祭奠他的诗篇。
嘉幽兰兮姿容美好,蕈妖淫兮身处泥沼。华彩缤纷兮景色绚丽,清风回旋兮香气飘扬。上天啊缺乏智慧,圣人离去兮前往仙界。登天之路兮遥远无比,不知不觉兮泪水沾湿衣裳。
史记是这么记载霍嬗之死的: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有人觉得,所谓“无子,绝,国除”,是指霍去病没有后代了,所以冠军侯国被撤销了。
但是联系上下文可知,这一句话的主语应该是霍嬗。
汉朝的列侯爵位,通常遵循父死子继的原则,除非得到皇帝的特殊恩准。霍去病即便拥有其他儿子,假如汉武帝没有给予特别的关照,他将无法承袭霍嬗的爵位。
而当时的汉武帝,正缺钱。
霍嬗离世前两年,汉武帝借列侯所献酎金成色不合为由,一次性废黜了106位列侯,其中涉及卫青的两个儿子,以及多位曾随卫青霍去病立下战功而受封的将领。
这源于,列侯封地中的税收和收益,悉数归列侯支配。汉武帝剥夺了他们的爵位,这些收益便转归国家掌控。
霍去病留给霍嬗的冠军侯爵位,实际上等同于万户侯的爵位。汉武帝虽然对霍嬗不幸夭折感到哀伤,不过能够收回如此庞大的封地,他内心也是十分高兴的,因此也就不会再对霍去病的其他儿子施予特殊的封赏恩典。
冠军侯国除,并不意味着霍去病没有别的儿子了。
但要知道,史记和汉书通常不记录官员的配偶,倘若霍去病的后嗣没有值得记载的功绩,同样不会被提及。
尽管太史公的著作中未曾提及霍氏公子的事迹,但班氏的史书中却披露了霍氏子孙的后续情形。
在《汉书·霍光传》中记载:他上书表达感激之情时称:愿意将国中三千户人家分封给兄长之子奉车都尉山,使他成为列侯,以此供奉兄长票骑将军去病的灵位。
在《汉书·外戚传》中又记载:宣帝以光故,封去病孙山、山弟云皆为列侯。
这可以证明,霍去病至少有两个孙子,一个是霍山,另一个是霍云。霍光执政期间,霍去病的这两个孙子也常伴其左右。
其中,霍山被封为乐平侯,霍云被封为冠阳侯。
不过,霍光离世之后,霍山与霍云追随霍光的儿子霍禹发动谋反,最终遭到汉宣帝的处决。
霍去病终究还是一个后代都没有留下。
有人认为,霍山和霍云或许并非霍去病的直系后代,他们极有可能是霍光收养给霍去病的孙子,又或者他们那位父亲是被霍光过继给霍去病的。
我的看法是,霍山和霍云都因谋反被处决,假如他们不是霍去病的直系后代,汉书或许会提及此事。
既然汉书没有记载,那么过继的事多半不存在。
05、写在最后
像史记和汉书这类的史书,都是惜墨如金的。
大臣的配偶,假如并非显赫的出身,又或者没有值得称道的功绩,通常不会被载入史册。
官员的后代也是这样,倘若没有承袭爵位,又或者没有突出的功绩,那么在史册上几乎见不到他们的记载。
所以,史书上没有记载霍去病的妻子,并不代表他没有成婚。
恰恰相反,按照汉代男性通常的结婚年纪,倘若霍去病到二十四岁还未娶妻,那么这件事被历史文献记录下来的机会会更高些。
既然史书没有记载,那说明霍去病应该是正常婚配的。
同样,史记和汉书仅记录了霍去病之子霍嬗,这并不代表霍去病仅有一个儿子。
霍嬗能够被载入史册,主要是由于他承袭了冠军侯的封号,同时汉武帝对他十分欣赏,并且专门创作了挽诗来哀悼他。
霍去病其他的儿子没有特殊的事迹,自然不会被记载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