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道拐:寻找被遗忘的抗战生命线 以沉默之石证和平之贵
迪丽瓦拉
2025-09-30 07:33:48
0

从僻处西南的蜿蜒山路,

到映照民族精神的红色地标,

作为“抗战生命线”,

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

见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

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二十四道拐的准确位置

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八年苦寻烽烟中的历史弯道

美国记者拍摄的照片上世纪40年代,

美国随军记者约翰·阿尔贝特拍摄下

军车载着援华物资翻越多道S形急弯的照片,

让世人认识了二十四道拐。

不过,由于照片标注语焉不详,

国内外普遍认为它藏在滇缅公路的某个角落。

戈叔亚密支那照片

1995年至2001年,

云南学者戈叔亚沿着

10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

多次寻找照片上的二十四道拐。

他穿过怒江大峡谷的险峻山崖,

漫步腾冲的火山群与热海之间,

深入缅甸眉苗的亚热带雨林,

最后却在距离昆明300多公里的贵州晴隆

找到了它。

戈叔亚在二十四道拐的照片

爬上海拔约1800米的晴隆山,

戈叔亚在距离悬崖仅30公分的地方驻足,

用颤抖的手指捏紧美国人拍的照片,

又惊又喜地与现实中的二十四道拐合影。

2002年初,

他通过媒体向世界宣布,

二十四道拐在贵州!

一生守望二十四道拐

陈亚林与二十四道拐照片

“作为晴隆人,

3岁小孩都知道二十四道拐。”

晴隆县原文物管理所所长陈亚林

对于戈叔亚发现二十四道拐感到诧异。

不过,

这也让他真正明白二十四道拐的价值。

陈亚林拍摄的二十四道拐照片

二十四道拐1935年建设,

1936年竣工。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援华物资经滇缅公路、驼峰航线抵达昆明后,

必须通过二十四道拐所在的滇黔线转运至前线。

为满足每月运输1.5万吨战略物资的运输需求,

1943年,援华美军司令部

特派美军公路工程部队第一八八〇工兵营

驻守晴隆沙子岭,

并与当地百姓一起共同

克服日军轰炸、物资匮乏等诸多困难,

对二十四道拐实施改造和维修。

据统计,抗战期间,

约有45万吨的武器弹药、油料等战略物资

经由二十四道拐运送到抗战前方。

上世纪90年代,

有人说,要用沥青把二十四道拐铺成新路。

陈亚林直言,

二十四道拐是文物,要保持原样。

他还潜心钻研史料典籍,

四处寻访历史亲历者,

梳理二十四道拐的抗战记忆。

2005年初,陈亚林与人合作推出

《24道拐——历史的弯道》一书。

参加工作30多年,

他记录下不同季节、时段、角度的

二十四道拐影像。

陈亚林拍摄的二十四道拐照片

我的姨父是二十四道拐设计师

作为“抗战生命线”,

二十四道拐从被美国随军记者报道,

到被云南学者确定位置,

曾经两次轰动世界。

设计师邹岳生也因二十四道拐而留名。

在贵州晴隆的二十四道拐展馆内

陈列着一本追忆邹岳生的纪念册,

而在1700多公里外的江苏南京,

九旬老人顾焕章也曾无数次打开同样一本册子。

册页中珍藏着邹岳生和家人的照片,

以及亲友们对他的悼念诗文,

还有顾焕章等人从海量历史档案中

梳理出来有关邹岳生的记录。

顾焕章翻看纪念册照片

顾焕章回忆,

10多年前,

查阅姨父邹岳生档案时才发现,

抗战期间,中国最重要的公路,

他几乎都参与建设,

在同行中有“公路巨子”的美誉。

邹岳生与儿子照片

邹岳生的儿子曾两次穿越二十四道拐,

深知道路的艰险,

听人介绍才知道那是父亲的作品。

战事吃紧,

邹岳生来不及关心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儿子,

而是忙着配合美国飞虎队对日作战,

抓紧建设羊街机场。

从北洋大学到晴隆天险

邹岳生照片

邹岳生的名字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他主持修筑的二十四道拐

被称为抗战生命线,震惊世界。

他设计的工程项目在母校的校史中展出,

也在课堂上被讲授。

距离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

2000多公里外的天津大学,

前身是北洋大学堂,

诞生于民族存亡之际,

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邹岳生花名册照片

1920年,

24岁的邹岳生从家乡江苏北上,

抱定“科教救国,实业兴邦”之心,

踏进北洋校门,就读土木工程科。

毕业后,

他辗转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修建公路,

担任公路局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及总段长之职。

来到贵州晴隆之前,

他已经在华东五省修筑过不下十条公路。

二十四道拐照片

面对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陡峭山势,

邹岳生多次深入山中考察研判,

最终决定冒险修建一条长4公里,

有24个弧形拐弯的盘山公路。

在锤子、锄头的叮当声中,

贵州数万民工赶赴工地,

不到半年就筑起了这道人间奇迹。

天津大学档案馆

和二十四道拐一起在天津大学档案馆展出的,

还有滇缅铁路、攀枝花铁矿、钱塘江大桥

等近现代著名建设项目,

饱含着这所大学莘莘学子的贡献,

闪耀着“兴学强国”的光芒,

与时俱进、日久弥新。

二十四道拐从地理谜题升华为抗战的精神象征,象征着人力时代征服喀斯特天险的工程巅峰。抗战物质运送保障的背后是民众与盟军的生死协守。

戈叔亚的考据、陈亚林的守护、邹岳生的匠心,共同拼合被遗忘的历史拼图。二十四道拐不仅是“历史的弯道”,更是中华民族危难中韧性求存的永恒直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沙塘北塬类型”确立填补宁夏史... 近日,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的《隆德沙塘北塬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全5册)》与《宁夏海原南华山地区史前遗...
原创 水... 诸葛亮是水镜先生亲自推荐给刘备的。然而,水镜先生在刘备准备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时,却发出了一声感叹:“...
原创 朝... 朝鲜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不容小觑的角色,尤其是在面对美国的巨大压力时,这个小国如何在超级大国面前站稳脚...
原创 秦... 关于秦始皇是否为明君的问题,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争议。有人认为他在国家统一、文化整合和货币体...
原创 明... “兄终弟及”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约发生了三十次左右,除了皇子继承皇位外,成为最为常见的皇位继承...
原创 东... 东晋(317年~420年),是继西晋灭亡之后,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而建立的王朝。西晋灭亡后,东晋曾多...
抗战主题展览迎参观热潮 2025年8月24日,观众在山东省青州博物馆观看抗战主题展览。暑期以来,山东省青州博物馆抗战主题展览...
每年有几万我国人去非洲,为何去...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每年都有不少国人去了非洲,却迟迟不想回来。有人说是因为挣钱容易,也有人...
原创 三... 在历史悠久的三国时期,尽管中原地区战火连绵,战事频繁,但边疆地区的外族却并未趁机发起大规模的侵略行动...
原创 刘... 618年,李渊得知杨广被杀的消息后,立即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大唐帝国,年号武德。在此时,他还加封了多位...
原创 为... 长城,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伟大奇迹,一直以来都是国人心中的骄傲。每当提到它,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那巍峨...
历史上3次离奇的巧合,让人们开... 历史记录中曾出现三次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事件,这些事件确实真实发生过。第一次巧合发生在公元前48年,凯...
原创 亚... 在亚洲的心脏地带,藏着一个比朝鲜更神秘的国家,土库曼斯坦。它是亚洲唯一获得联合国承认的永久中立国。1...
原创 隋... 在《隋唐演义》中,许多人可能认为李元霸或者宇文成都是最强的武将。但事实上,在这片英雄辈出的时代,他们...
原创 清... 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句古话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几乎没有哪个男子能抵挡住美丽女子的诱惑,尤其...
原创 我... 中国的姓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跨越了五千多年。经过时代的更迭,数以千计的姓氏在漫长的岁月中流传下来。...
原创 深... 《指鹿为马》这个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源于赵高在其权力斗争中的一个巧妙伎俩。赵高为了通过试探...
原创 慈... 前言 慈禧太后,这位在大清帝国掌权近半个世纪的女性,她的权谋深沉且不可预测,常让人心生敬畏。然而,...
原创 朱...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中,皇室的地位一直是至高无上的象征。无论是英明的君主,还是昏庸的统治者,他们...
原创 诸... 关羽的惨败导致荆州失守,刘备未听从诸葛亮与赵云的劝阻,坚决发动了对吴国的讨伐,结果在夷陵之战中,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