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的战斗进入关键阶段。徐州的守敌在战况紧张之际纷纷撤退,向萧县和永城方向逃窜。12月2日晚上,十纵司令员宋时轮和政委刘培善接到总前委陈毅发出的紧急命令,要求立刻停止对敌李延年99军的进攻,并且迅速开拔,向萧永濉地区集结,与兄弟部队合力围堵敌人杜聿明的兵团,确保敌人无法突围,待黄维兵团在双堆集全歼后,再与杜聿明的部队进行决战。
十纵29师接到命令时,正在准备发动对田庄的攻势,85团和86团即将投入战斗。此时,萧锋师长心中充满了不甘,他感叹道:“这么一来,99军就侥幸逃过一劫了。”李曼村政委安慰道:“他们在江北逃过一劫,等我们打南京、攻上海时,他也跑不了。”师部决定不顾敌机的持续轰炸,迅速进行行军,朝萧永濉地区进发。
经过一夜长途奔袭,29师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90公里的行程,最终抵达指定位置。85团陈景山团长和张维兹政委带领前锋部队先行到达孔楼和徐小庄,86团的刘天祥团长和田志春政委带队到常凹和后柳园,87团则赶到破屋徐小凹,充当第二梯队。师主力迅速占领鲁楼一带,并开始加紧构建防线。有的战士已经距离敌人仅有30米,立即展开了近距离的阵地构建和防御工事,其中包括“井”字型和碗状的战壕阵地。
12月4日早晨,敌人发动了猛烈的反扑。第5军的45师、第214师等约三师兵力,伴随着山炮、榴弹炮的猛烈火力支援以及数十架敌机的掩护,分批次向鲁楼和常凹展开突围进攻。战斗异常惨烈,85团7连政治指导员郭玉峰带头冲出战壕,用刺刀拼死几名敌人后不幸中弹牺牲。86团5连在敌人猛烈攻击下展开白刃战,排长尚立民英勇奋战,接连刺死七八名敌军,最终壮烈牺牲。临终时,他的话语铿锵有力:“我们要同敌人血战到底,死也不能丢了鲁楼!”
据俘虏的敌军214师营长杜金荣透露,敌军的命令是要在鲁楼和常凹打开缺口,突破重围,拼尽全力向南突围。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杜聿明倾尽了最精锐的力量,第5军的“王牌”部队轮番进攻鲁楼。然而,他们遇到的对手是华野第十纵队,一个以善于阻击、坚守阵地著称的部队。宋时轮司令员曾说道:“邱清泉选了个好对手,有十纵在,想要突破就没那么容易。”
29师在萧锋的指挥下,不断调整防守部署,增强阵地工事,并加紧埋设地雷,进一步加强防御。华野总部关注鲁楼的情况,宋时轮向上级汇报:“29师誓死守住鲁楼,与敌人决一死战,决心非常坚决。”
12月8日,敌人发动了新的进攻。敌第5军的第200师四个营,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掩护下,猛烈冲击鲁楼阵地。经过半天激战,敌人付出了千余人伤亡的代价,才勉强夺取了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常凹。常凹离鲁楼仅有一公里半,29师依然牢牢控制着前后柳园。为增强防御,战士们趁着夜色,从敌人尸体上搜集弹药,不断增强阵地的防守能力。
11日,敌人再次集结大军,企图通过强大的炮火和步兵群体冲击鲁楼,图谋突破防线。战斗异常惨烈,29师死守阵地,激烈的交战持续了七个小时,敌人前沿阵地遍布尸体,武器弹药散落一地。尽管敌人不断冲击,29师士兵们誓死守住阵地,坚决抵抗。
此时,粟裕副司令员担心前线承受不住,专门打电话询问情况,萧锋回答:“我们还有五六千人,请首长放心,我们决不放弃鲁楼,死也不让敌人突破。”粟裕高兴地表示:“你们守住鲁楼,我也能放心,但还是要注意战术,尽量减少伤亡。”
12日中午,敌人再度组织突围,数十架敌机和重炮疯狂轰炸鲁楼、郭楼和常凹阵地。尽管爆炸声震天,硝烟弥漫,29师的战士们依旧顽强抗敌,守住阵地。在敌军多次攻击下,29师的士兵们再次用刺刀和枪托与敌人展开了血战,最终成功打退了敌人。
经过长达十天的顽强抗击,29师终于将敌第5军的进攻成功阻挡在鲁楼一带,确保了敌军无法突围。15日中午,华野十一纵接替了防务,29师撤到前后柳园、张店子一线进行休整。由于29师死死卡住敌人,杜聿明的大军最终被华野全歼。陈毅司令员评价道:“排炮不动,必是十纵,29师的顽强防守,充分证明了他们经得起任何战斗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