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军成功攻破秦军的甬道之后,项羽亲自带领九万大军,在巨鹿郡的沙丘附近渡过了漳水,抵达了巨鹿城下。当楚军站在城下时,他们发现巨鹿城的守兵虽然依然排列整齐,但大多数已经被削弱,明显有些残缺。而城外的秦军营地,则如同围棋盘上的棋子,四面密布,气氛异常紧张,杀气腾腾,似乎随时都能爆发激烈的冲突。
巨鹿城北面,几位诸侯为防备秦军,修建了几十座垒城。秦军的甲士如铁桶一般整齐,士气昂扬,队伍雄壮。楚军虽人数众多,但大多穿着简陋,行军时步伐杂乱,且军队分散,逐渐靠近秦军阵地。诸侯们在城内高墙之上观望,看到楚军的气势,他们深知这是关乎生死的战斗,但却因王离的残暴统治,没人敢出城支援,心中却都为楚军的勇气感到钦佩。众人都预感到,楚军的英勇将继承周文、吴广、陈胜与项梁的遗志,朝着王朝的覆灭迈进。
尽管面临如此强大的敌人,项羽毫无畏惧,依旧指挥大军朝秦军阵地推进,步伐坚定且缓慢。在这关键时刻,秦军方面的王离,部署了约五万大军,设下多个方阵,巧妙地以诱敌为主,试图让楚军深入,然后使用强弩射击。项羽早已预料到这一点,于是排兵布阵,巧妙地将军队编排成松散的鱼丽阵形,从而避开秦军弩箭的致命打击。
随着楚军接近,突如其来的一次变阵,楚军迅速转为十八长枪阵。项羽、英布和蒲将军亲自披上坚甲,带领队伍挺进前线,奋勇迎击。由于秦军的弩箭早已消耗殆尽,楚军阵形的松散使得敌方弩箭的威力大大减弱。经过第一轮弩箭的射击后,秦军已经无力继续反击。楚军的先锋部队迅速突破了秦阵,涌入其中,战斗的气势愈加激烈,声势如同惊天巨雷,震撼了整个战场。楚军勇猛的进攻让秦军渐显疲态,无法抵挡。
场上的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观战的诸侯们惊恐地发现,秦军的阵形已经开始松动,局势变得越来越不利。众多士兵被杀得无法回头,血流成河。此时,陈馀和张敖等诸侯,见楚军势如破竹,纷纷带领军队出城,参与战斗。不到一炷香的时间,田都、臧茶、田安等人也相继赶到,加入了战团。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军的后退速度越来越快,连城内的张耳也感到危机迫近,便怒吼一声,命令心腹部将司马卬和申阳率领六千余兵出城支援。而赵王歇也在此时指挥八千大军冲出城门。
经过激战,一天的时间里,双方损失惨重,秦军的兵力已锐减至不足四万,诸侯军的优势已远远超过了五比一。秦军的败局已成,除非章邯能调动更多的援军,才有一线希望。然而,章邯无法迅速从三川、颍川方向调兵,反而只能从白马津调来杨熊的部分兵力来守卫棘原。分兵去增援王离,可能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第二天,双方再度列阵迎战。此时,王离站在望车上,伸手感知空气的变化,天空已布满阴云,气温骤降,风沙大作。王离低声自语道:“大雪就要来了,天助我也!”与此同时,楚军的营地里,范增骑着一匹老马赶到项羽身边,急忙喊道:“上将军,速战速决!”
范增向项羽提出了天象的预示,告诉他今日必有大风,今晚必定会迎来雪雨。项羽深感范增的忠诚与细心,心中温暖,立刻决定加快战斗节奏,不再拖延。此时,王离改变了战术,决定放弃外围的营垒,准备死守城内,以等待寒冬的到来。
然而,项羽并未急于发起全面进攻,而是与十余名将领策马沿着秦军的垒城外缘走了一圈,详细勘察秦军的阵地。项羽指着前方的垒城,冷静地说:“我们只要找到王离所在的垒城,击杀王离,秦军自然会崩溃。”众将领纷纷皱眉,英布忍不住问道:“项将军,秦军有数十座垒城,如何确定王离在哪座城里?”项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述了先祖项燕与王翦对峙的往事,揭示了秦军垒城中的秘密。
项羽娓娓道来,描述了如何通过挖掘敌军的防御工事来判断王离所在的城池。他指出,秦军的中间垒城都有地道,而外围的则没有,这正是王离所在的位置。经过一番分析,项羽果断决定集结楚军骑兵包围秦军的垒城,并迅速锁定王离的位置。
当楚军骑兵如潮水般涌向秦营时,王离的命运也已经注定。楚军生擒了王离,并将他押送到各垒城前示众。秦军见状,不敢再发起反击。涉闲,此时作为王翦的提拔之人,看到王离被擒后,已经知道无法再坚持,决定放弃王离,指挥残余兵力向南突围。
随着一场场激烈的冲突,最终秦军约两万余人成功突围,逃入章邯控制区,巨鹿之围终于宣告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