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四军时期,毛泽东的威望在军队及地方的各个角落都显得格外高涨。他的卓越军事才能与智慧使得他的指挥得到了士兵们的信任与尊重。无论是战斗的顺利与否,他都有着清晰的判断:会打仗的部队在他的带领下必然能够获得胜利;相反,若不具备战斗力的单位必然会遭遇失败。这种几乎是一种集体的信念,在红四军中深入人心。无数普通士兵都认为,跟随毛主席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刘显宜曾是红28团的迫击炮炮手,经过数十年岁月的洗礼,他对那个时期的回忆依然历历在目。特别是在1929年3月,红军在闽西的长汀进行了一场关键性的战斗。尽管当时敌方有一个混成旅,由三四个团构成,并且红四军仅有一千多名士兵,但最终的结果却令所有人惊愕——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赢得了胜利。刘显宜回忆道:“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我们这次战斗打得异常成功,敌人被彻底消灭,其中包括他们的旅长郭凤鸣,成为战斗的杰出战果。”同时,他也深知,如果部队不听从毛主席的指示,随意行动,那么面临的结果则将是惨痛的失败。
刘显宜并不是空口无凭,他的发言背后是切实的经历。一个月前,在江西的大余,红四军面临着敌情的严峻。敌軍的兵力令人感到严峻的压力。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慧眼识珠,果断提出应该转移部队,不能继续在大余驻扎。然而,在座的部分人却固执己见,认为可以留在这个地方。刘显宜深有感触:“最终,敌人将我们包围,造成了部队巨大的损失,大家损失惨重,包括许多物资,如我们的伙食费也被迫丢掉。直到后来我们打开汀州,部队才重新获得了伙食保障。”
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往往能为军队化险为夷,难怪红军将士对他如此拥护和爱戴。对于毛主席的信任不仅仅是基于战斗的胜利,更是对他领导才能的良好印象。陈冠任著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一书,详细记录了开放军高级将领们追随毛泽东的历史过程。该书成为了中共党史出版社年度畅销书,曾一度跻身中国政治与军事图书畅销榜的第九名,足见其所引发的关注与讨论。通过书中的介绍,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与毛主席领导下的红军为何如此团结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