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马超不仅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他在蜀汉的地位可与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并列。更为关键的是,马超在成为蜀汉的重要人物之前,曾是西北地区的割据一方的诸侯。公元211年,曹操扬言借道关中攻打汉中,此举引起了关中诸侯的极大警惕。马超与韩遂等人联手起兵反抗曹操,曾一度给曹操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然而,曹操巧妙地通过离间计,成功地击败了他们,使马超一行的反抗功败垂成。
在渭南之战后,马超尝试反攻凉州,但最终失败。此后,马超南下投奔张鲁,并最终在公元214年归顺刘备。至于马超的两员猛将,其中一位继续效力于蜀汉,而另一位则转投了曹操。
一、马岱
马岱是马超的从弟,年少时便跟随马超征战沙场。公元211年,马超与曹操展开了渭南之战,马岱与马超一同作战,然而不幸兵败,马岱随马超撤退至凉州。公元213年,曹魏军再次击败马超,马岱和马超再度投靠张鲁。公元214年,当刘备的军队围攻成都时,马岱与马超一同归降刘备,成为蜀汉的武将。
马岱的忠诚可见一斑。章武二年(222年),马超因病重,上奏刘备,表示自己的宗族几乎已被曹操屠戮,唯有马岱尚在,托付给刘备。马超病逝于当年12月,享年47岁。马岱继承了马超未完成的使命,继续为蜀汉效力。
在公元228年,马岱随诸葛亮北伐中原,然而他的事迹在这一期间相对较少记录。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马岱开始在蜀汉政权中扮演重要角色。当魏延与杨仪因权力之争爆发内讧时,马岱选择支持杨仪,且在争斗中,他成功地斩杀魏延,避免了蜀汉内部局势的进一步恶化,起到了稳定蜀汉政权的作用。
公元235年,马岱被封为平北将军,赐爵陈仓侯。同年,他率军北伐曹魏,虽最终未能成功,且被曹魏的牛金将军击退,但他的忠诚和勇武仍受到称赞。此后,马岱的历史记载逐渐消失。马岱的墓地位于四川省新都县,墓前有石碑铭文,碑上刻有“汉平北将军马公讳岱之墓”字样,表明他在蜀汉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庞德
庞德原是马腾麾下的猛将,他在东汉末年随马腾出征,屡次立下战功。汉献帝即位后,庞德随着马腾进攻反叛的羌人,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获得了校尉等官职。随着马腾被曹操征召到朝廷后,庞德成为了马超的重要部将。
公元213年,马超反攻凉州失败,庞德随马超投奔张鲁。然而,当马超最终归降刘备时,庞德选择留在汉中。公元215年,刘备成功夺取益州,曹操亲自带兵征讨张鲁,并夺取了汉中。庞德此时正式投降了曹操,成为魏国的一员将领。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十月,庞德参与镇压宛城的反叛。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初,庞德与曹仁联合攻克了宛城,成功平定了这一局势。随后,曹仁等人驻扎樊城准备应对关羽。庞德由于与汉中的庞柔有亲戚关系,曾遭到樊城将领的猜疑。然而,庞德总是力排疑虑,时常言辞激烈地表示自己的忠诚:“我身受国恩,义在效死,若不杀关羽,他必定会先杀我。”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包围了曹仁。由于襄樊是通往中原的门户,一旦失守,曹操势必面临迁都的风险。因此,曹操命令庞德与于禁等将领增援。庞德在战斗中展现了超凡的勇气,曾一箭射中关羽的额头,令关羽及其部队感到震惊。然而,关羽巧妙利用汉水暴涨的机会,成功水淹曹魏的七军,最终庞德的部队全军覆没。尽管于禁投降了关羽,庞德却宁死不屈,并在临死前痛骂关羽。
庞德的忠诚与勇猛,使他成为了曹魏阵营中的一员重要将领。尽管最后未能全身而退,但他不畏强敌、忠诚无私的精神,仍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