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之后,刘备的崛起经历了几个重要步骤,每一步都为他的帝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将其分为五步加一个加分项。第一步,赤壁之战后,刘备与孙权各自乘胜追击,对荆州展开了大规模的收割行动。孙权拿下了除了襄樊外的几乎所有南郡领土,并且占据了江夏郡,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尤其是江夏郡,堪称荆州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刘备则获得了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以及部分武陵郡的控制权。尽管这些地区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但它们为刘备后续的扩张打下了基础。刘备要实现隆中对的宏伟蓝图,必须控制荆州中部的南郡,从而能够顺利向西川进发。
接下来,刘备前往建邺向孙权请求借荆州。孙权当时在对抗曹操的压力下,不得不考虑与刘备合作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决定借给刘备一部分荆州的控制权。然而,这并非完全的“借荆州”,刘备实际获得的是南郡的一部分,而非整个荆州。为了稳固盟友关系,刘备还做出了让步,将长沙和桂阳部分地区交还给孙权。得到了南郡的控制权后,刘备的战略位置得到进一步巩固,这一地区虽然战火不断,但却给他带来了主动的战略优势,尤其是通过水路进入四川的便利,为日后进入西川铺平了道路。
公元211年,刘璋为了平息内部的反抗力量,邀请刘备入川,这一举动无疑为刘备提供了天赐良机。刘备迅速响应,带领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稳守荆州,而他自己则率领黄忠、魏延等人进入四川,准备全面展开攻势。经过一系列谋略和战斗,刘备终于与刘璋撕破面皮,正式进入了西川,向成都进军。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刘备不断强化自己的兵力,调动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名将入川,并得到了西凉军阀马超的归顺。214年,刘备终于兵临成都,刘璋见大势已去,黯然投降。至此,刘备完全控制了益州,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地盘,人口、兵源、粮食等资源也得到了保障,三国的版图逐渐成型。
然而,好景不长,孙权因荆州归属问题与刘备翻脸,抢夺了荆南四郡的一些领土。刘备为此迅速派遣关羽率军迎击,然而在两军对峙之际,曹操又通过收复张鲁、攻占汉中等一系列举措,使得刘备面临了两线作战的局面。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刘备只能走出第四步,决定与孙权暂时和解,双方以湘江为界,刘备割让了湘江以东的部分领土,而孙权则停兵回到合肥。至此,刘备得以集中力量应对曹操在汉中的压力。
尽管局势复杂,刘备依然没有放弃对汉中的征服。公元218年,刘备将巴蜀的所有资源调动起来,亲自征战阳平关。经过长达一年的艰苦战斗,刘备终于斩杀了曹军的主帅夏侯渊,彻底扭转了战争的局势。第二年,曹操亲自率军前来反攻,欲一举瓦解刘备的攻势。然而,刘备的坚守使得曹军屡次攻城不克,赵云与黄忠更是成功切断了曹军的粮道,使得曹军士气低落,最终曹操只能下令撤军。
至此,刘备最终成功占据了汉中,控制了这块川蜀地区的北门,战略位置异常重要。而在荆州方面,关羽也为刘备争得了一个加分项。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出其不意地击败了曹仁,使得曹操痛失大将,于禁被生擒。此举极大地提升了刘备的声望和战略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彻底转移到了刘备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