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再度实现统一的强盛王朝,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时期。西汉由十三位皇帝先后执政,共计二百一十四年;东汉则由十四位皇帝传承,历时一百九十五年。汉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出现过许多雄才大略的帝王,如开国之主汉高祖刘邦、开疆拓土的汉武帝刘彻、以及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刘秀等,他们凭借卓越的政治与军事才能,使汉朝成为古代东方的强大帝国。然而,并非所有的汉朝皇帝都能独立掌控朝政,有些人因性格软弱或政治斗争失败,被权臣操纵,甚至落得被废黜或惨死的结局。
一、汉废帝刘贺
刘贺(?—公元前59年),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他原本只是地方上的诸侯王,但因机缘巧合登上皇位,成为西汉第九位皇帝。他也是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称“昌邑王即位”,后世称其为“西汉废帝”。在刘髆去世后,年仅四五岁的刘贺继承昌邑王爵。等到元平元年(前74年),权臣霍光在局势紧张之际拥立刘贺为帝。
然而,刘贺登基后,并不愿意完全屈服于霍光的掌控,他试图摆脱傀儡身份,甚至秘密谋划除掉霍光。可惜阴谋败露,他仅仅执政二十七天便被废黜,创下中国封建帝制史上最短在位记录。虽然失去了皇位,但刘贺并没有被处死,而是在元康三年(前63年)被封为海昏侯,迁往今江西南昌地区。直至神爵三年(前59年)去世,刘贺算是得到了一个相对安稳的结局,这在权力斗争激烈的汉代已经殊为不易。
二、汉末帝刘婴
刘婴(公元5年-25年),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父亲是广戚侯刘显。他因年幼登上历史舞台,被王莽称作“孺子”,世称“孺子婴”。在居摄元年(公元6年),他被立为皇太子,但实际只是王莽篡汉过程中利用的傀儡。
刘婴的人生极为悲凉。他虽然名义上是太子,但仅仅做了三年就被囚禁起来,年仅四岁便被剥夺了自由,甚至被禁止与外界交谈。长期的禁锢让他性格与智识受损,长大后连牲畜都不认识,言语不清,形同痴呆。最终在更始三年(公元25年),刘婴在动荡的局势中被李松杀害,年仅二十岁出头,成为汉室覆灭的见证者之一。
三、汉少帝刘辩
刘辩(173年或176年—190年),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年仅十四岁的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由于年幼无力独掌朝纲,其母何太后临朝称制。此时东汉已经衰落至极,宦官与外戚之间的权力斗争空前激烈。
刘辩在位不久,外戚大将军何进图谋诛杀宦官,甚至暗中联络并州牧董卓入京助战。然而计划走漏,宦官先发制人,杀死何进,并劫持刘辩逃出宫廷。随着局势失控,董卓入京后掌控朝局,他废黜刘辩为弘农王,另立其弟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刘辩虽然已无实权,但董卓仍不放心。公元190年,刘辩在董卓的逼迫下自尽,年仅十余岁,成为东汉衰亡过程中最早牺牲的皇帝之一。
四、汉献帝刘协
刘协(181年-234年),字伯和,是汉灵帝之子,汉少帝刘辩的异母弟。他在九岁时被董卓拥立为帝,成为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刘协在位期间,东汉已经名存实亡,权力完全掌握在董卓、曹操等权臣手中。他的一生几乎就是被操纵的一生,从登基开始便是彻底的傀儡皇帝。
在长达三十余年的帝位生涯里,刘协亲眼目睹了东汉的逐步衰亡与三国的开端。直至220年,曹丕迫使他禅位,汉朝正式灭亡,三国时代由此揭幕。刘协虽失去帝位,但得以善终,晚年生活在洛阳,直到234年去世,享年五十三岁。他的人生,既是汉室衰微的缩影,也是时代更迭下一个悲情皇帝的见证。
这几位汉朝皇帝的人生轨迹,或短暂、或屈辱、或悲惨,他们的遭遇充分反映了汉朝末期皇权衰微、权臣专横的局面。即便身为天子,也难以摆脱命运的无情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