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在位仅十月的胖子皇帝,善于用兵打仗,明史评价堪比文景之治
迪丽瓦拉
2025-10-01 04:02:30
0

明朝十六位皇帝(截止崇祯帝殉国)中,有一位以“个性”鲜明著称的皇帝,他是少数以胖体形示人的帝王,性格宽厚、纯朴,且擅长用兵。这位皇帝虽然只在位短短十个月,却在历史中赢得了极高的评价。史书中称他:“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政事安排井井有条,事无巨细,善不胜书。若天假之年,必能涵养民心,德化盛世,岂不与文景之治相媲美?”

根据《明史》的记载,朱高炽虽在位仅短短十个月,但其在治理国家、选贤任能上的成绩堪称显赫。“善不胜书”指的是他的政治成果丰硕,不言而喻。如果朱高炽能在位更久,他的治国理念和德政很可能会像汉代的文景之治一样,带来盛世局面。他便是明朝的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的一生可以从两方面来总结:文治与武功。这两者是他成功的根基所在。

朱高炽的武功表现:

首先,朱高炽在靖难之役中以少胜多,坚守北平城,成功挫败了50万明军的围攻。靖难之役爆发后,明朝的京军和燕军经过了多次激烈的交锋。由于当时的建文帝不重用老将,任命了李景隆为北伐军总指挥,李景隆带领着50万兵马围攻北平,希望能攻占燕军的老巢。

然而,朱高炽在危难时刻,毅然坚守北平城。他深知北平一旦失守,燕军就将彻底败北,甚至意味着整场战役的败局。为了保卫家国,他全力以赴,带领少数精兵坚守城池,亲自检查防务,安抚民众。每天清晨四鼓就起床,直到两鼓才短暂休息,体力几近透支。尽管他的官员多次劝告他休息,朱高炽仍坚定地表示,父亲朱棣在外打仗,自己若不亲力亲为,如何有脸见父王?

这场保卫战,朱高炽不仅以兵力的优势赢得了战斗,更凭借超凡的军事指挥和坚韧的意志成功击退了明军。朱高炽的指挥让北平守军士气高涨,最终,经过数月的坚持,明军不得不撤退。这一战被历史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城市保卫战之一,虽然它被忽略,因为朱高炽不像其父朱棣那样声名显赫,但这也凸显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

其次,朱高炽加强了对边防的建设,特别是对北方边防军备的提升。继位后,朱高炽立即加强了对辽东、大同、宣府、永平等边防重地的防守,确保防线不被突破。他还在1424年八月亲自调整了五军都督府的布局,任命了新的边防总兵官,加强了对北方边境的防守力度。他不仅指挥得当,且对边防指挥官的决策显示了高度的信任与支持,这种军政合一的做法为防守巩固了基础。

朱高炽的文治表现:

首先,在政治上,他推行了“宽政”政策,迅速缓解了父亲朱棣时期的“恐怖政治”氛围。朱棣的治国风格过于严苛,且依靠政治清洗巩固统治。许多曾被朱棣打压的旧臣遭遇了惨痛的命运。朱高炽即位后,立即宣布释放因政治案件而被牵连的家属,并大幅度宽松了朝廷气氛。他的这一决定,使得民心逐渐安定,社会也迎来了更宽松的政治环境。

其次,朱高炽在司法改革上也做出了重要举措。在朱棣时期,司法体制严苛,许多大臣因政策错误而遭遇严酷处罚。朱高炽即位后,宣布改革司法体制,采取“三人同行裁决”制度,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他还要求对重罪案件进行严格审理,以确保司法公正,保护大臣与百姓的基本权利。他特别注重消除严酷法律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为日后的文官政治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此外,朱高炽还大力推行行政改革,实施节俭治国的政策,要求官员自觉退休,且将失职的官员进行降职处理。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明朝的政治结构更加规范化、透明化。

在经济领域,朱高炽大力推行屯田政策,鼓励开垦荒地,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还有效减轻了民众的税负。当时有不少灾区民众因灾荒逃亡,朱高炽及时采取措施,对受灾地区免除税赋,并提供粮食与救济物资,减轻了百姓的困苦。

尽管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但他的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以及改革措施让他成为了一位非常杰出的帝王。可以说,他的短暂统治奠定了“仁宣之治”的基础,对明朝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与特区同频共振 广发银行以金融... 深圳,中国经济特区的叙事起点,改革开放的时代地标。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这座城市酝酿出一个...
原创 张... 张邈(?-195年),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他以侠义之名广为人知,性格豪爽,乐...
原创 三... 在三国时期,魏延无疑是最具争议的一个人物。有人视他为逆臣,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忠诚的臣子。围绕魏延的忠...
原创 伊... 为什么苏联总像个疑心重重的邻居,总觉得别人要抢它家地盘,非得先下手把人拉进自己圈子不可?咱们今天就来...
原创 关... 关羽,曾经威震华夏,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如今在中国多个地区,特别是广东、香港和台湾,他被视为一位“...
原创 真... 现代人类的起源一般追溯到大约一万年前,文明初现则是在六千多年左右的时间节点上浮现。也就是说,在那段历...
原创 东... 三国时期,关羽以其卓越的战功而自负,视天下英雄为等闲,特别是对东吴的蔑视几乎达到了极点。他多次公开称...
原创 李... 世间的事物常常充满了相对性。就像同样是矮个子,其中一个可能比另一个高出一厘米,那么这个高出一点的人,...
原创 南... 太上皇,又被称为太上皇帝,是封建朝代赋予退位皇帝或现任皇帝在世父亲的尊号,通常授予那些已经将皇位传给...
盘点历史公认的聪明人,中国历史...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智慧的光辉从未黯淡。除了周公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制度设计者,其他九位智者也以其...
原创 明... 在明朝的历史中,多次发生藩王叛乱的事件。许多藩王,如朱棣,由于觊觎皇位而发起了叛乱。然而,也有一些藩...
原创 汉... 公元前104年的大雍五年,汉武帝刘彻发布了一项名为推恩令的法令,这项法令至今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争议和...
官渡的传说之十八:草场与汉井的... 在东汉建安三年二月的一天,曹操的粮官任峻向曹操进言:“我们从孙策那里借来了十万石粮食,但士兵众多而粮...
原创 凭... 在公元1234年,南宋和蒙古联手攻灭了金朝,彻底结束了金国的统治。然而,金朝的灭亡并未为南宋带来持久...
第五届“档案与民国史研究”学术...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促进档案界与学术界沟通交流,推动民国史研究创新...
原创 清...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人类已经从温饱不足的年代迈入物质相对丰盈的时代。超市、网络、外卖平台极大地满...
原创 刘...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与我们探讨了许多三国时期的关键事件,如官渡之战、淮南三叛和北方的游牧骑兵等故事。...
担负历史重任 锻造中流砥柱 □ 新华社记者 胡浩 彭韵佳 徐鹏航 从沉沦走向荣光,从挫折走向复兴。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
原创 汉... 汉灵帝常常被视为东汉走向衰亡的重要罪魁,许多人将王朝基业崩塌的责任全部推到他身上,认为他昏庸无能,是...
原创 军... 在军统这个组织里,局长的位置像一轮永远转动的跑马灯,不停地换人。陈立夫、贺耀祖、钱大钧等人都曾先后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