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与“景侯”
谥号,通常用于高位人物去世后,通过评价其生平事迹,授予其一个褒贬的称号。按照《逸周书·谥法解》的记载,谥号的标准很明确:布义行刚者称为“景”;志向高远者称为“景”;依义而行、成就显著者称为“景”;德行可仰者同样为“景”。由此可见,“景侯”是一个褒扬的谥号,用于赞扬人物的德行、志向及功绩等多方面的卓越表现。在三国时期,魏国曾追谥四位大臣为“景侯”,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可见一斑。
一、蒋济
蒋济,字子远,出身九江郡,早年担任九江郡吏及扬州别驾等职。后来,曹操慧眼识才,任命蒋济为丹杨太守。不久后,蒋济晋升为丞相府主薄,逐渐成为曹操的亲信谋士。魏文帝曹丕时期,蒋济出任东中郎将,代替曹仁指挥大军。之后,他升任尚书,逐渐在魏国政坛中占据重要位置。魏明帝时,蒋济继续担任中护军,封关内侯,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成就积累了极高的声望。
随着曹芳继位,蒋济转任领军将军,并被封为昌陵亭侯。此时,蒋济不仅是曹魏的顶尖谋士之一,还在魏国军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始十年(249年),蒋济参与了司马懿推翻曹爽的事件,获得了更高的晋封——都乡侯。然而,蒋济在这一年突然去世。史有传言称,他因感到自己失信于曹爽,心生愧疚,忧愤而死。蒋济的忠诚与才德使得朝廷追谥其为“景侯”。
二、刘晔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虽然他是汉室的后裔,但与刘备不同,刘晔选择投效曹魏,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刘晔年少时便以聪慧和才智著称,被人誉为“佐世之才”。他早年曾仕于庐江太守刘勋,在识破孙策的伪盟计策后投靠了曹操,迅速成为曹魏的中坚力量。
加入曹魏后,刘晔屡次献计献策,对天下形势的洞察力令曹操十分钦佩。刘晔的谋略精准,能精准预见敌情,精准判断国家大势。作为曹魏三朝元老,刘晔不仅历任重要职务,还因其非凡才智,官至太中大夫、大鸿胪,封爵东亭侯。青龙二年(234年),刘晔去世,朝廷为他追谥“景侯”,以表彰其为国所作出的贡献和其出色的政治、军事才能。
三、王基
王基,字伯舆,东莱郡曲城县人,魏国的杰出将领。他是北海太守王豹的儿子。王基文武双全,才德出众。他在东汉末年从东莱郡的吏员做起,逐步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曹魏重要的军事指挥官。在魏文帝时,王基被举为孝廉,开始了他的官职生涯,先后担任郎中、青州别驾等职,经过一系列的任命,逐渐走向了政坛的中心。
在魏国建立初期,王基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在抵御外敌和国内政治斗争中屡立奇功。曹芳即位后,王基继续担任重要职务,出任安丰太守、河南尹等职位,作出了不小的成绩。在司马师掌权期间,王基获得了尚书、荆州刺史等职务,并随王昶大破孙吴,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被封为东武县侯。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年),王基去世,年终享年七十二岁,朝廷为其追赠司空,并追谥“景侯”。
四、满宠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满宠曾担任督邮及高平县令等职务,后被曹操招募,在许县任县令,逐步崭露头角。随着时局的发展,满宠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对满宠的忠诚与才能越来越重视。
在关羽围攻樊城时,满宠凭借卓越的指挥才能,成功协助曹仁坚守樊城,避免了曹魏的重大战略失误。他的这次表现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赞扬。后来,曹丕即位,满宠被任命为前将军,并在曹叡时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他在石亭之战中与贾逵协作,成功解救曹休。最终,满宠转任扬州,接替征东将军,并为曹魏对吴战争立下了不少功勋。虽在242年去世,但他的忠诚与才智使得朝廷追谥他为“景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