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事件后,北宋皇室基本上遭到了彻底的覆灭,唯独赵构侥幸逃脱,成为了那个动荡时期的唯一幸存者。由于其未能北逃,他得以在南方建立南宋,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一新王朝的开国皇帝,肩负重任,面对艰难的局势。
当然,赵构的名声并非一帆风顺,统治期间他常常受到批评。许多人指责他任用奸臣,特别是秦桧,这位权臣与他勾结,惨无人道地迫害了主战派的岳飞,一心向金国求和,在国难当头之际做出屈从的决策。然而,正是这个貌似软弱的皇帝,竟然让大宋在其余晖下延续了下来,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叹的成就。
倘若与之对比,明朝的结局则显得格外尴尬。在崇祯皇帝自尽之后,新兴的南明政权迅速土崩瓦解,未能长久维持下来,最终走向了灭亡的命运。那么,北宋唯一存世的皇室成员,究竟是如何保全了大宋这块江山的一部分呢?
想要厘清这个问题,其实原因相当复杂。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独生的皇帝反而能比多位皇族更为有效地治理国家。由于只剩赵构一人,南宋内部不再有皇权之间的斗争,赵构的统治相对稳固,近乎只是换了一位皇帝而已。南宋若不选择赵构,那又能选择谁?反观南明,崇祯去世后,地方的藩王们如潮水般涌出,个个渴望登上皇位,反倒形成了内部的混乱与争斗,缺乏凝聚力,这无疑是极大的麻烦。
这看似微小的差别,实际上对南明和南宋的结果产生了显著影响。
当然,南宋的形成还有其他特殊原因。首先,北宋的覆灭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尽管皇帝昏庸、对艺术痴迷以致民怨四起,但开封的陷落更多是出于偶然。如果徽、钦二帝能够有所作为,开封的沦陷未必会如此容易。北宋并非完全无力还击,东南沿海的江南经久繁荣,经济实力也相当可观,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北宋无需为财政困扰。
倘若比起崇祯皇帝,后者早已沦落至借钱给军队发工资的境地,实在是命途多舛。金国的军事实力与后来的满清相比,也依旧显得不足,金国没有能力彻底灭亡南宋。面对北宋所带来的屈辱,南宋的军民对金朝侵略者充满了仇恨,尤其是岳飞等人坚持开展北伐,以期收复失地,这给金兵的南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赵构能够稳坐江山,恰恰得益于韩世忠和岳飞的抗金奋斗。然而,当他掌握了政权后,却又转向求和。金国见到无法再继续进攻,便选择与南宋签订协议,尽管承诺和平共处,却是双方各取所需。经过这些周折,南宋基本上消除了外敌的威胁,自然能够向内聚焦,逐渐稳定了国家局势。这样的局面虽是建立在妥协之上,但也为南宋的延续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