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注定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道伤痕,永远无法抹去。六年后的1941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已对中华民族造成了致命性的威胁。经过漫长而艰苦的14年抗战斗争,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中华儿女以无畏的精神,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园,留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要讲述的故事主角,正是与抗战息息相关的英雄人物,他名叫陈友礼,出生于1931年4月,当日本战败的时候,陈友礼仅仅是14岁的小男孩。
对于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人来说,他们无法理解那个年代所经历的痛苦与磨难。1942年,天灾人祸接连而至,中原大地饱受干旱之苦,然而侵略者的铁蹄却没有停下的迹象。原本应该享受父母温暖庇佑的陈友礼,在这场历史的浩劫中却失去了双亲,成为孤苦无依的孤儿。彼时的他仅11岁,年纪小得只能在小学的教室里学习。在那无边无际的难民队伍中,年幼的陈友礼受到的苦难难以想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共情。逃离到云南后,年仅12岁的他为了活命,不得不投身于招兵的队伍中,力求被收留。
毕竟仅是一个没有任何技能的孩子,流落街头的他只能沦为乞讨的小孩。在军队中,陈友礼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士兵,终究还是因为年龄太小。他只能在第五军200师中,暂时扮演一个马夫的角色,负责照顾马匹。虽然这份工作相对轻松,但至少能解决温饱问题,这让他避免了饥饿的困扰。不久之后,陈友礼被调至一位连长的身边,成为了勤务兵,实际上就是帮忙端茶递水,跑跑腿。由于年纪尚小,他无法承担更重的任务,但这些琐碎的事务也让他感受到了一丝隶属于集体的温暖。
1943年,重庆的政府派出部队前往印度进行军事训练,陈友礼所在的队伍也在其中。在印度的八个月里,陈友礼经历了严酷的训练,随后返回云南,紧接着又随队伍奔赴缅甸作战,参与了著名的远征军行动。期间,一位美国战地记者正好拍下了他在战斗中的身影。起初,陈友礼对此毫无印象,直到2014年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这张抗战的珍贵照片,他平静的生活瞬间被打破,人们对他的英雄身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这张照片开始在国外广泛传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当这张照片传到国内后,中华儿女自然更加为之感动。幼小的陈友礼手握武器参与抗战的画面,令无数人热泪盈眶,许多志愿者奋力寻找这位抗日老兵,希望能够与他重聚。在经过大量资料的调查和比对后,83岁高龄的陈友礼终于在贵阳被志愿者们找到。看到那张70年前的照片时,老人愈发感慨,泪水夺眶而出,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尽管陈友礼当时年纪尚小,但他在战斗中参与了超过50场战役,毫无疑问是一位实打实的老兵。1947年在徐州的战场上,他被人民解放军俘获,之后被编入军队。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战争爆发,我国迅速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抗战,19岁的陈友礼也义无反顾地奔赴朝鲜战场。在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被授予三等功,再次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如今,老人已经儿孙满堂,生活在贵阳的乡村里,过着宁静而和谐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