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云辉
“绝域年华久,衰颜泪点新。每逢寒食节,频梦故乡春。”
在江南大地,寒食节时节正是草木吐翠、莺歌燕舞之际,生机勃勃。而彼时的白山黑水之间,却仍旧冰雪覆盖,千里冰封。身在异域、被金国长期羁押的南宋副使朱弁,在这个节日里思绪万千,满怀故乡之情,于是写下这首满含乡愁与家国之思的《寒食》。
朱弁因何出使金国?他又为何会被金国扣押十六年之久?
(一)主动请命出使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自幼聪慧过人,读书勤勉,每日能诵读数千言。在太学求学时,他因诗文清丽新颖而被文坛名流赏识,不仅成为其亲眷,更由此结识一批名师,从而扩展见闻。靖康之变爆发,北宋山河破碎,朱弁家人流离,他只得悲愤南归。
1127年,宋高宗建立南宋政权。为了出于道义,表达对被俘徽、钦二帝的慰问,决定派遣使者赴金。朱弁怀揣家国仇恨,主动请缨,以副使身份随正使王伦前往。到达云中后,他向金国元帅粘罕竭力陈述使命,表示此行仅为探望二帝,并无他意。然而粘罕却冷漠待之,将使团严密看押,不许自由行动。朱弁多次上书,剖析和战利害,但始终被置之不理。最终,他们被囚禁长达五年。
(二)舍身留金
1132年,因政治需要,粘罕告知宋使团和议有望,只允许一人携带国书返宋。面对久囚思归的同伴,朱弁却毅然让出机会。他坦言自己出使之初已抱定必死之志,并请求王伦携书南归,以成就两国和好。他更恳求王伦留下官印,让他得以以此殉国,永存史册。王伦被深深感动,将印交予朱弁。此后朱弁将其珍藏怀中,寸步不离。
(三)坚贞不屈
金国多次企图利用朱弁的才名,让他在伪齐政权中担任虚职,并以此作为回南宋的条件。朱弁义正辞严斥责刘豫为国贼,誓死不屈。金人恼羞切断供给,朱弁却以死相抗,饿而不屈。他的坚节甚至令敌人肃然起敬,只得恢复供给。面对再三劝诱,朱弁慷慨陈词,强调自己官职是大宋皇帝所授,哪怕粉身碎骨也不可能为异族效力。他还写下绝笔信,托付同伴在他殉国后葬于近郊寺院,以副使身份留名墓碑。此番言行使同僚无不泪下,而他却笑言这是为臣本分。自此金人再不敢强迫。
(四)重返江南
朱弁始终未能完成探视二帝的初衷。直到绍兴和议后,宋徽宗遗骸方得归葬江南。朱弁挥泪为之作悼文,其情切切,感动宋高宗。回到南宋后,他将多年在金的见闻与情报整理上呈,恳请高宗警惕金人,虽和而不忘备战,强调此乃恢复中原的良机。宋高宗嘉奖他的忠诚,却因秦桧掣肘,仕途受阻,仅得微职。他因多年囚禁积劳成疾,终在59岁辞世。
朱弁文采不凡,诗文典雅而不失清新,深受推崇。羁留金国期间,许多王公贵族子弟慕名向他求学,他借机传播中原文化,并暗中搜集情报。他的文言小说集《曲洧旧闻》十卷,以轶事记载家国兴亡,寄托忠臣心志,兼具文学与史料价值,其中四卷被《四库全书》收录。
朱弁以铁骨铮铮之气节,被誉为“南宋苏武”。苏武牧羊事迹流传千古,而朱弁冒险出使,甘受囚禁,十六年间始终不屈不挠,却鲜为人知。他的坚贞与忠诚,正是中华士人精神的典范,值得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