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二十四名将的顺口溜广为流传:“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这几句简练的话,浓缩了魏、蜀、吴以及群雄阵营中最具代表性的二十四位武将。他们的战斗力极高,个个在乱世中留下了赫赫威名。比如吕布,手持方天画戟,纵横天下几无对手;关羽则是青龙偃月刀在手,势若雷霆,神佛皆挡不住。其他如张飞、马超、典韦等人,也都堪称一方战神。虽然名单中仅有二十四人,但却构成了三国武将的最高战力榜单。
然而,三国的战场波澜壮阔,英雄辈出,除了这二十四位名将之外,仍有不少猛将同样实力强横,只是因为名额有限,最终未能进入榜单。若再作补充,至少还有九位人物完全有资格并肩这些名将,只是因缘际会,他们遗憾落选。接下来,我们就分别看看他们是谁。
魏国:文鸯、文聘
魏国在二十四名将中占据最多席位,一共九人:典韦、许褚、张辽、张郃、徐晃、夏侯惇、夏侯渊、庞德以及邓艾。这些人几乎涵盖了魏国鼎盛时期的核心猛将。但魏国仍有两人值得被记入——文鸯与文聘。巧合的是,他们都姓“文”,且都以勇猛著称。
文鸯在三国后期横空出世,他在司马师大军中勇不可挡,冲阵之势宛如赵云当年长坂坡七进七出,所过之处几乎无人能挡。多数曹魏名将都拦不住他的长枪,唯有邓艾能与他鏖战五十回合而不落下风。既然邓艾能入选二十四名将,文鸯自然同样具备资格。
文聘则出身刘表麾下,后来归降曹操,深得重用。他作战勇敢,曾在襄阳城外与魏延单挑,硬是鏖战数个时辰未分胜负。要知道,魏延正是二十四名将之一,而能与之平分秋色的文聘,其实力不容低估。
蜀国:关平、关兴、张苞
蜀汉在榜单上已有七人,分别是“五虎上将”、魏延以及姜维。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三位年轻将领也足以名列其中,他们便是关平、关兴与张苞。
关平是三人中资历最深的一位,自小便随父亲关羽征战,耳濡目染之下继承了关羽的武艺与胆识。襄樊之战时,他与曹魏名将庞德激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这足以说明他的水准。若不是英年早逝,关平未来必定能独当一面。
关兴与张苞则是典型的“虎父无犬子”。他们分别继承了关羽与张飞的家传武艺,虽然缺乏与父辈并肩作战的机会,但在诸葛亮北伐时,他们屡立战功。关兴曾连斩潘璋、李异、周平、董禧与越吉元帅五人,张苞也不逊色,斩杀谢旌、夏恂、薛则、崔谅四员敌将。这两人虽年轻,但已展现了成为新一代顶梁柱的潜力。
吴国:孙坚、凌统
东吴在二十四名将中有孙策、太史慈、周泰和甘宁,但若说有遗珠之憾,必然是孙坚与凌统。
孙坚,人称“江东猛虎”,是孙策与孙权的父亲。他在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联军中担任先锋,作战英勇,屡立奇功。正是他开创了孙氏基业,若无早逝,其威名必将更加辉煌。
凌统的经历则带有几分悲壮。他的父亲凌操被甘宁射杀,年仅十五岁的凌统冒死冲阵,夺回父亲遗体。此后他更是奋发图强,在合肥之战中屡次救下孙权的性命。他的代表战绩,是与曹魏大将张辽大战五十回合,未分胜负,这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群雄:华雄、纪灵
群雄并立的时代,魏蜀吴之外的势力也不乏名将。二十四名将中已有吕布、张绣、颜良、文丑四人,但其实还有华雄与纪灵同样值得一席之地。
华雄在汜水关前曾斩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将,尤其潘凤在当时被誉为河北名将,却被他轻易斩杀。虽然他最终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但这与颜良、文丑同样的结局无异。既然二人尚能入选,华雄的资格自然毋庸置疑。
纪灵是袁术麾下的头号大将,他虽然在与张飞对战时不足十个回合便被刺杀,但其与关羽单挑三十回合的战绩足以说明其实力。能与关羽正面对抗者寥寥无几,因此纪灵也应在候选之列。
结语
综上所述,这九位武将——魏国的文鸯、文聘,蜀国的关平、关兴、张苞,吴国的孙坚、凌统,以及群雄的华雄、纪灵,皆有实力列入三国二十四名将。只因名额限制,他们遗憾未能上榜。若换一种评定方式,三国的“二十四将”或许会成为“三十三将”。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九人是否也该在榜中留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