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人的眼中,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足以和拿破仑、汉尼拔、凯撒相比肩的传奇帝王。他16岁开始统治马其顿王国,并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方阵军团。著名的学者钮先钟先生曾在自己的《西方战略思想史》中这样评价亚历山大“他拥有项羽的战斗、韩信的战术和刘邦的战略”。
亚历山大的东征,从希腊、中东再到埃及,荡平强大的波斯帝国,大军开到了印度河畔。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都处于亚历山大的统治之下,强盛的马其顿王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这位欧洲最伟大的英雄,却在印度停下了自己的征伐,没有继续前进。这也留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如果亚历山大继续东征,那必将与当时处于战国时代的中国进行一次激烈碰撞。东西方最强大的文明,最强大的军团,到底谁会成为最终的胜者?
巅峰的马其顿王国,巅峰的战国七雄
亚历山大东征的时间是在公元前334~324年,这是马其顿王国的巅峰时代。而在东方,此时的战国也进入了最辉煌的时间段。这个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进入全盛,齐国在马陵之战大败魏武卒让中原改天换地,楚国征巴灭越横据南方,中原三晋和北方燕国也在励精图治,整个战国进入了最稳定的七雄时期。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亚历山大的东征走西域则面对秦国,过东南亚进入岭南,则要面临楚国,那么其余不处于边境的列国,是会坐山观虎斗,还是共御外敌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答案只有四个字“苏秦、张仪”。这个时期正好是这两位纵横家主宰天下的舞台,张仪相秦,而苏秦奔走于燕齐之间,他们的连横合纵可以相互制约,更可以用来对抗马其顿的东征军团。所以无论马其顿攻打谁,已经没落的“尊王攘夷”思想也会将七国牢牢联合在一起,对抗共同的敌人。
骑兵掩护下的马其顿方阵,直接交锋难有胜算
马其顿方阵是亚历山大最强大的底牌,这是以长矛兵、轻装步兵、骑兵和辅助兵共同组成的强大军团方阵,各兵种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杀伤力极强。再加上天才军事家的亚历山大对战术的极致运用,让灵活多变的马其顿方阵屡屡成为战场最恐怖的主宰。
而此时的战国七雄,也拥有强大的兵种。大魏武卒虽然遭受重创,但余威仍在,这支由吴起一手带出的精锐,“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可谓是战国步兵的巅峰;秦国锐士是商鞅打造下战斗意志极为强大的新军;齐国技击则是由武功高强的游侠组成,战法独特,不拘一格。
但是虽然七国拥有精锐兵种,但却也有一大缺陷,那就是步兵强大,而骑兵并不成熟。虽然秦穆公时就有了中国最早的骑兵“畴骑”,但战国时期的骑兵真正成为战场主力还要等到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后。所以如果此时单以步兵和马其顿方阵直接交锋的话,在优势的骑兵和方阵加成下,七国很明显会吃大亏。
马其顿方阵的天敌,强弓硬弩和《孙子兵法》
马其顿方阵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两翼和背面防守非常薄弱。一旦直接突击方阵两翼,密集的方阵就成了待宰的羔羊,长矛兵无法及时调转方向,几乎是任凭射杀。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罗马人就是选择绕过马其顿方阵正面,从侧面直接攻入了方阵。
并且马其顿方阵对弓弩的防御能力并不强,而当时无论是魏武卒还是秦锐士,都是身负劲弩。韩国更是有“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美誉,韩弩射程六百步,也就是500多米,在当时世界难有望其项背者。所以如果以弓弩远程压制,凭借步兵和防御工事抵制骑兵冲击,马其顿方阵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另外,当时西方打仗多靠方阵和兵种搭配,而中国人则讲究另一套—兵法。成书于春秋的《孙子兵法》是世界级的军事指南,中国几千年的战争史可以说都是出自这一本书。“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正是克制马其顿方阵的核心所在。
马其顿方阵极其依赖地形,崎岖之处会让步兵方阵队形错乱,丧失优势。而中国人打仗又讲究因地制宜,水火山川皆可利用。之后齐国田单的火牛阵,韩信掘潍河水淹龙且都是最典型的中国式打法。打埋伏、烧粮草,兵者诡道也,这些恐怕是希腊人和波斯人都没有让亚历山大见识过的。
结语
当然,正因为兵无常势,所以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单纯地通过比较双方实力来预测。抛去后勤、行军等考虑因素,让亚历山大的东征军团和战国七雄来一场巅峰较量,只是军事迷最期待却无法实现的梦想。关公战秦琼,谁又能知道历史会给出怎样的答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