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飞鱼说史
战国时期风起云涌,群雄并起,英雄辈出。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不仅有纵横捭阖的谋士,也有叱咤风云的名将,更有声名远播的“四公子”。他们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以及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有人或许会疑惑:战国七雄为何只有这四国出现“公子”,而韩国、燕国和秦国却没有?原因其实不难解释。韩国势力本就孱弱,燕国地处偏远,很少能在中原政治舞台上占据核心。而秦国自商鞅变法后,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私养门客在秦国被视为图谋不轨,根本不被允许。后来的吕不韦正是因门客势力过大,触怒秦王政,才落得惨淡收场。
既然如此,四公子中谁最为杰出呢?不少人认为信陵君品德与声望兼备,当居首位。但孟尝君却不服气,他自诩门客最多、势力最广,而且手下不乏奇人异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鸡鸣狗盗”之徒和那位能以歌声显志的大谋士冯谖。
“鸡鸣狗盗”虽看似小技,却在关键时刻救了孟尝君一命。当年孟尝君奉齐王之命出使秦国,秦昭王却起了杀心。走投无路之际,他求助秦王宠妃,而宠妃想要的却是那件唯一的狐白裘大衣。孟尝君的门客出手相助,以“狗盗”之技成功偷得衣裘,使宠妃心满意足,进而保下了孟尝君。之后,逃亡至函谷关时,正值城门紧闭。又有一位门客施展“鸡鸣”之术,引得关中群鸡齐声啼叫,守城者遵例开门,孟尝君才得以脱身。小小技艺,却在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大作用。
回到齐国后,孟尝君继续广招门客。这时,一个名叫冯谖的落魄剑客出现了。他声称自己无甚特长,只会唱歌。起初被列为三等门客,只能粗茶淡饭度日。冯谖便唱歌自嘲:“有屋住,无肉食,心烦意乱。”孟尝君闻言,便给他提升待遇,让其每日有肉可食。不久冯谖又唱:“有肉食,有屋住,却无车代步。”孟尝君再度提拔,给予车马出行。后来冯谖又唱:“有屋住,有肉食,有车乘,却无家可归。”孟尝君听后,特地接养了他的老母。自此,冯谖心悦诚服,再未抱怨。
冯谖真正的才华,在收债之时显露无疑。孟尝君因门客众多,日渐吃力,便命冯谖去封地收债。冯谖到了封地,却非直接逼债,而是先设宴款待百姓,再仔细分辨谁有能力偿还。对于无力还债之人,他竟直接焚毁债券。等回到齐国,账面上收回的钱财少得可怜,孟尝君一度震怒。冯谖却冷静地解释:“您说院中缺少什么,我带回来的,是人心与仁德。”事实很快印证了这一点,当孟尝君被免相职回归封地时,百姓夹道欢迎,锣鼓喧天,正是冯谖留下的口碑让他收获了人心。
后来,冯谖更是以“狡兔三窟”之策,为孟尝君谋求出路。他不仅在齐国经营封地,还游说魏王,几乎让孟尝君被魏国延揽为相。这一消息传至齐王耳中,使齐王如坐针毡,担心齐国沦为笑柄。于是,孟尝君再度被启用,声望与影响一时无两。
由此可见,孟尝君的崛起绝非偶然,他手下虽有鸡鸣狗盗的小技之士,但更重要的是有冯谖这样的谋略家在背后出谋划策。冯谖不仅以巧智试探孟尝君的胸怀,更在一次次危机中帮助主公积累人望与筹码。没有冯谖,田文或许只是齐国的贵族公子,而不会成为“四公子”之首。
至于战国四公子中究竟谁最强,实则已无关紧要。更值得珍视的,是他们留给后世的种种故事与启示:知人善任、广纳贤士、互信互助,才能在乱世中立足长远。那么,在你的心中,谁才是战国四公子中真正的第一人呢?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