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陵1号陪葬墓取得重大考古收获
迪丽瓦拉
2025-10-01 22:31:59
0

自2011年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把视线投向秦陵外城的西侧,展开了一场缜密而深入的考古勘探行动。那片被尘土覆盖、历经风霜的土地,仿佛是一个沉默的时光仓库,长期守护着无数未被揭开的故事与秘密,等待着被重新发现。经过多年的系统性工作,考古队员们在这里揭示了9座规模宏大、气势雄壮的墓葬,它们按东西向的线列排列,秩序井然,像一支静默的史册队伍在向我们讲述一段久远的历史。

在2013年,博物院决定将其中编号1的墓葬作为重点发掘对象,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深层次探究。随着挖掘的不断深入,这座沉睡了千年的古墓逐步揭开了它的面纱:墓道的结构、墓室的分布以及三座车马陪葬坑的轮廓逐步显现。经年累月的持续努力,考古人员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墓道、墓室以及三座陪葬坑的系统清理与记录。每一次新的出土都令团队兴奋不已,每一次细微的突破都让我们对那个辉煌时代的社会组织、礼制和日常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这座宏伟的1号墓中,随葬文物的丰盛、壁画的精美,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秦汉盛景画卷,仿佛把人带回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珍贵的器物、绘制细腻的壁画以及栩栩如生的形象,向我们展现了秦朝社会的生产生活、礼仪制度与军政秩序的某些侧面。它们不仅极大丰富了对秦始皇陵的历史认知,也为研究陵区的建筑布局、葬制以及艺术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实体资料。此次考古发掘的成功,标志着秦始皇陵探明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3...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清朝的统治长达276年,这让后人常常产生疑问:为何仅有三百万的满清八旗,能够长时...
原创 蒋... 民国时期,蒋介石长期兼任黄埔军校校长。那时的黄埔号称“将帅的摇篮”,林彪、杜聿明、宋希濂等一大批名将...
印记|日本投降矣!这幅《胜利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0日,胜利的消息已提前在重庆传开。当天,燥热的空气中...
吴雪飞:昆仑石刻补释 青海玛多县发现的昆仑石刻,引发学界广泛关注。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石刻作了大量研究。笔者拟在学界研究基础...
原创 祖... 在广东梅州的一方天地里,李先生家中珍藏着一件极具历史底蕴的家族瑰宝 —— 一枚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孙中山...
杨家统治播州700多年,一直拥... 播州主要就是现在的贵州遵义,播州的土司杨应龙之所以造反,不是蓄谋已久,而是被朝廷刺激坏了,不得不反。...
原创 秦... 雪峰居士讲历史,意在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历史的发展脉络,使抽象的史实变得平易近人、易于理解。通过叙述与分...
原创 日... 观看日本侵略战争题材的电影的观众,通常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影像并不会感到陌生。与我们部队那种简练、雷厉风...
原创 “...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是东汉末年襄阳地区流传的一句谚语,指的是马良、马谡兄弟五人。他们的字中都带有“常...
原创 云...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晚年作出一个颇具争议的选择:他并未把皇位交给自己诸多儿子中的哪一个,而是跳过父...
代代相传的宝物:秦半两,千年历... 在陕西省的一处静谧角落,杨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世代相传的秦半两钱币。这枚古币不仅是杨家代代守护的传家宝...
原创 朱...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从贫苦的农家一路走来,凭借顽强的意...
“红色蒲公英”飞入山河深处 进学校、进社区,讲述红色历史,播撒信念火种;进部队,进工厂,演绎革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访老区、踏边...
重走烽火弦歌路——一位作家对十...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8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重走烽火弦歌路——一位作家对十所抗战内...
原创 清... 在众多清朝影视剧和民间传说中,“满汉不通婚”被视为贯穿清朝二百多年的铁律。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想象中...
原创 作... 《大桂平传奇》 小城的故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每一片古老的土地,都有无数历史风云在此交织。桂平,...
原创 1... 开国中将向仲华,是新中国成立后极具声望的军事与政治人物。他不仅在我军建制中担任过装甲兵政委、广州军区...
安徽抗战文物1 | 野寨抗日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推出“安徽抗...
美国能熬死苏联,同样也可以打败... 美国熬垮苏联的那一套,为何对我们行不通? 1991年12月25日,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标...
原创 与...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年一场震动全国的大事件。这场起义的核心力量来自广西的贫苦民众,他们在洪秀全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