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杨家将的杨业用刀,为什么他的儿子们全用枪?萨沙问答第172集
作者:萨沙。本文为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这是小说中的情节。实际上,古代军事作战并不像小说里描写得那样错综复杂,武器的种类与取舍也没有那么神秘难解。就像历史里提到的关二哥手中的青龙偃月刀、杨业所佩的大刀,以及水浒传里关胜的关王刀,在真正的古代骑兵当中并非广泛的主力装备。这些名号,更多是后来文学或传说对“英雄武器”的美化,而在日常的实战中,骑兵更常见、也更依赖的是长兵器。
与步兵一样,古代的骑兵作战核心也是依靠长兵器来实现突刺与砍击。短兵器如马刀、匕首之类,往往是在长兵器因为各种原因暂时失去作用或距离缩短后,才被迫充当自卫与补充攻击的手段。长兵器在马背上的使用效率极高,刺杀的速度往往远胜于挥砍。换言之,长枪等直刺兵器才是骑兵最可靠的“主角”,而短兵器只是后备的协助工具。
如果把时间拉回到战车时代,那时的战场布置与兵器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战车的长度极大,难以在正面进行高效的长兵器刺杀,士兵们更倾向于从战车的侧面挥砍,借助战车的推进与队形错位实现斩杀。由此可见,历史上骑兵装备“大刀”之类的长兵器并非长期的主流选择,逐渐退出了骑兵的主战序列。小说里时常出现的狼牙棍,其实在真实军事史中并不常见于常规骑兵作战,更多只是后世文学创作中的“奇兵形象”。
之所以出现大刀在骑兵中的暂时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大刀自身的局限性。与长枪相比,大刀的攻击效率差异明显。长枪在马背上只需利用马速与惯性,便可完成刺击,动作的关键点集中在“刺出”的瞬间;而大刀则需要通过挥砍的完整动作来实现斩击,所需的准备与肉眼可见的时延都要多出许多。即便是在高强度的对决中,时间差这一点就足以决定胜负:同样是骑兵对抗,若一方靠长枪快速刺杀,另一方用大刀挥砍,前者极可能领先一步结局已定。
再者,大刀本身的重量往往不轻,十斤以上的重量要求骑兵具备相当的臂力与耐力,长期训练的成本也很高,想要在战场上达到熟练水平并不容易。这就解释了为何大刀在骑兵中的普及度并不高,更多时候是以长枪为主,搭配短马刀作为辅助。至于狼牙棍,尽管在文学作品里屡屡出现,但在真正的军事实践中,它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兵种武器,主要用于对付穿着重甲的重甲骑兵;其作用是以钝击为主,企图压扁铠甲造成内伤,达到致命效果。
综观历史,真正进入骑兵战场的,往往是长枪配合短马刀的组合拳。大刀与狼牙棍的使用并不占主导地位,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局限性与对付目标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古代步兵中也确有个别部队会使用大刀或长刀来应对骑兵,核心目的在于斩断马蹄,以期瓦解对方的机动性。但斩马蹄的行为极其危险,冲击中的动能与反冲都可能使斩击者自身陷入极高风险,几近属于自杀性的兵种选择,因此在实际战场上并不常见。
声明:
本文参考与分析来自公开史料与学术讨论,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告知,将予以删除或更换。